幼儿教育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培育策略

期刊: 素质教育 DOI: PDF下载

司晓丽

淄博市技师学院 山东淄博 255000

摘要

双师型教师是在校企合作中逐渐形成的,从理论知识和实际水平来看,双师型教师不但需具备职业应有的专业理论水平,同时要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能力,既有实践的技术操作能力,还需要具有一定的企业工作经验,必要的职业和劳动教育学知识以及良好的行为品质和职业道德,并且各国在推进职业教育进程中,非常重视职业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紧密与实习企业合作,让教师深入实践第一线:健全培训体系,完善选聘制度,优化“双师型”教师队伍结构,及时更新自身知识体系,建立有效的考核制度,明确高职“双师型”教师任职资格,出台激励政策,提高“双师型”教师的待遇与地位。“双师型”教师指的是“具备基本的教育和职业工作素质,精通特定专业工艺原理和专业实践能力,胜任承担对职业教育学习者的教育和培训任务的职业教育机构的教育者”。因此,结合工作实际,探讨幼儿教育专业“双师型”教师培育的策略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

幼儿教育 双师型教师 培育策略

正文


一、幼儿教育专业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培育方面存在的困境

1.高校方面

近年来,随着对“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呼声越来越高,高校越发重视“双师型”教师的培育,但因为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经费常常难以保证。许多高校还缺乏完善的规章制度,也缺乏培训资源。什么是“双师型”教师,各高校没有统一的标准。怎么培育,没有明确的文件要求,也没有“双师型”教师培育的教辅资料和课程设置。在如何考核“双师型”教师的培育质量,以及认定“双师型”教师成长到哪个阶段,目前没有明确的规定。培训方式较为单一,多是网课或大班讲座,理论灌输,很难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因为培训没有做到分专业进行,和教师急需提升的行业素养匹配度不高,也导致培训的低效。还存在重培训过程,轻考核和检验环节的问题。高校虽然制定了一些规章、组织了一些培训,但还是满足不了社会对“双师型”教师数量和质量的要求。

2.幼儿园方面

教师实训锻炼需要企业的支持,但目前的教师实训,还停留在观摩学习上,并没有深度融入幼儿园的日常管理和教学活动,高校教师参与幼儿园教研活动、课程开发、教学设计、教学实践的机会十分有限。此外,高校教师缺乏行业经验,只是去幼儿园取经,没能和幼儿园的管理者及教师形成长期结对帮扶关系,无法有效地就幼儿园工作进行交流沟通,无法为提升幼儿园的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做出贡献,还有可能扰乱其正常秩序,给其带来困扰和麻烦,有的幼教机构处于欠发达地区,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也很难给实训教师提供学习先进行业教学理念和方法的条件。

3.高校教师方面

刚入职的高校教师大都缺少行业一线工作经历和经验,不知怎样把自己学到的理论知识转换成学生需要学习的行业实践技能,在教学时难免感到力不从心。在高校学习只停留在了解知识的基础上,在工作岗位上进行教学实践时难免捉襟见肘,更不知道幼儿倘若对课程无兴趣、不配合或出现扰乱课堂秩序等突发状况时应该如何处理,这些幼教行业的经验只有深入幼教一线长期观摩幼儿学习才能了解。因此,幼儿教育专业的教师只有成长为“双师型”教师,才能给学生实用的职业指导,才能帮助学生在未来的求职和工作中有出色的表现。

二、幼儿教育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培育策略

1.高校和幼儿园应制定本单位有关“双师型”教师培育的规章制度,就怎么培育、怎么监督、怎么考核等制定实施细则,任务落实到人,把高校教师和幼儿园教师结对帮扶活动作为一项工作任务和岗位考核的指标。高校应在给职工晋职加薪时,将是否去行业实训、是否成长为“双师型”教师作为一个考评标准,激励教师努力配合高校和幼儿园的培训工作。当然幼儿园应在评优树模中,对在“双师型”教师结对帮扶中表现优秀的教师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

2.鼓励高校教师与幼儿园教师结对帮扶,支持他们共同研究课题,共建精品课程,共同组队参加教学比赛,在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等方面展开深度交流和研讨。

3.采用多样化的培训方式,根据幼教职业岗位需求和典型工作任务,开发教辅资料,建立网络学习平台。通过高校评价、幼儿园评价、高校教师自评和互评、幼儿评价、家长评价,保障实训质量。对实训不合格者要重新进行实训,直至合格。实训应长期坚持,以保障教师能了解行业的最新动态,更新教学观念,持续不断地提升实践技能。

4.建立“双师型”技能鉴定体系,创造条件,制定实施细则,让高职教师通过“双师型”教师的培训、考核,获得等级证书,完善资格认证制度,统一认定标准,发挥制度导向作用,才能避免“双师型”培训的盲目性,以此来保证“双师型”教师的质量。

三、幼儿教育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在培育过程中实际存在的问题

1.“双师型”教师校企双向流动困难

一方面,幼儿园更倾向于关注自己的运营和管理工作,他们并不愿意把他们的核心员工从职位上调离出来进入教育领域,另一方面,幼儿园对于“双师型”教师的教育和职业进步的支持程度不足,缺少针对性的个人培育计划和实践岗位等。

2.“双师型”教师培育体系有待完善

学院的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未建立起完整的“双师型”教师培育体系,因缺少与其相配的教师发展策略、环境、设施、资金、管理规定等,从而无法为“双师型” 教师的培育提供必要的基础保障。

3.“双师型”教师队伍管理机制不健全

  “双师型”教师的评价及奖励体系尚未建立,他们在业绩考评、级别认定、职称提升、项目申请等方面没有得到特殊的照顾,从而降低了他们去企业实习的积极性。

四、解决问题的办法

1.政府政策、经费支持,高校和幼儿园制定配套规章制度

政府应将幼儿教育专业“双师型”教师的培育列为高校和幼儿园共同的任务,作为单位考核的一项标准,制定奖惩办法,发挥政策导向作用,督促激励高校和幼儿园采取实际行动将政策落到实处,并保证“双师型”教师培育的专项资金到位。2.提升高校和幼儿园合作的意愿,创造双赢局面

搭建园校合作培育教师的工作平台,园校共建培训基地。幼儿园应为高校教师提供参与幼儿园教学实践、环境创设的机会,当然也让幼儿园教师参与幼儿教育专业人才培育方案和课程标准制定、教学资源开发,从而提高人才培育质量。遴选一批幼儿教育管理者和一线幼儿园教师去高校幼儿教育专业做兼职教师,这样既可以增强高校师资力量,提升办学水平,又可以拓展幼儿园教师的职业发展空间,提升获得感、荣誉感和参与的积极性,使幼儿园教师也成长为“双师型”教师,推动幼教行业的发展。

3.创造条件,保障高校教师去行业实践的机会和时间

对入园实践的高校教师,可减免部分教学工作量,对去外地实训的教师给予一定的生活补助。分批次、分阶段选派幼儿教育专业的教师去幼儿园实践锻炼,实现全员覆盖,让高校教师亲身体验幼儿园日常工作,从而提高实践技能,提高教学针对性。选派教师到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理念先进的幼儿园交流、学习、实训,建立高校和优秀幼儿园长期合作关系。高校教师除观摩幼儿园教学外,还应为科学、艺术、传统文化、习惯培养等教学活动出谋划策,并尝试为幼儿上一些公开课,体验幼儿园教师工作中的难点和要点,体会做幼儿园教师应该具备哪些职业精神和职业技能,以便更有效地开展教学工作。让高校教师了解幼师的行业标准、职业精神、职业知识,熟悉幼师工作,清楚幼师生需要掌握的职业技能,了解幼教行业的发展动向,参与幼教资源的开发,学习设计幼儿园教学活动方法,积累教学案例,开发活页式教材,将幼教行业新理念、方法引入幼儿教育课程的建设。高校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理论,还要指导学生进行教学实践,能够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对学生渗透职业素养教育。

4.采取多种培训方式,保证教师实训质量

打造一套分专业、分层次、分阶段的“双师型”教师培训课程,请行业专家、幼教名师建言献策,以幼教职业标准、行业需求为准则,确定培训方案,开发政府、行业、高校共同参与的网络培训资源,建立培训、考核、资格认证、等级鉴定的一站式培训系统。

5.完善“双师型”技能鉴定体系

“在纵向上,按照中职、高职、职业教育本科分层认定、培训与管理;在横向上,明确政府、学校、企业、行业参与‘双师型’教师认定和培育的程序和权责。”对获得资格和等级较高者在待遇和晋升上予以倾斜,激发普通教师向“双师型”教师转型的积极性。建立由初级、中级、高级认证的“双师型”教师证书考核标准,增加教师由低一级资格向高一级资格提升的动力,对“双师型”教师的考核应兼顾理论考试和实践技能考核。营造理论水平、教学能力、实践能力并重的教师考评氛围。

    总之,当前我国的幼教行业需要大量优质的师资,幼儿教育专业在保证招生规模的基础上,也应追求内涵式发展。幼儿教育专业“双师型”教师的质量深刻影响着未来幼教师资的质量。因此,应调动政府、行业、高校力量,联合培育幼儿教育专业的“双师型”教师,在政策上引导、实施上细化、考核上落实,通过高校教师周期性去行业顶岗实训,与优秀幼儿园合建培训基地,将幼教理论和一线经验结合,深度参与幼儿园管理、教研、教学活动,幼儿园课程建设、教材开发、环境创设、图书采购、玩教具制作等活动,从而打造一支综合素质过硬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保证幼儿教育专业的师资供应。在我国目前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中,“双师型”教师个体正在逐步具备相应的理论教学基础和实践教学能力,但是在参与技术攻关、课题研究、教学改革等方面缺乏时间和精力,而“双师型”教师团队却能够通过内部的协作配合,很好地解决此类问题。职业学校特别是高职类学校的双师研发能力是能够吸引企业合作、推动产教融合的关键资源,提升职业学校教师学历水平,让更多高学历的教师参与企业的技术研发,从而助力整个经济社会高速发展。

 

参考文献:

[1]肖凤翔,张弛.“双师型”教师的内涵解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5).

[2]李晓东.基于岗位能力视角的高职“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及培养路径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19(08).

[3]王晓丽,孙浩,刘纯龙.高职院校教师“多元一体化”培训体系的构建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21(08).

[4]刘永林,刘增煜.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须双管齐下[N].光明日报,2018-03-14.

[5] 张瑶, 罗国宇.产教融合背景下职业教育“双主体”育人模式探讨[J].职业技术, 2021, 20(10): 1-6.

[6] 李秀绒.教育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长春: 长春工业大学, 2019.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