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期刊: 素质教育 DOI: PDF下载

李全和

河南省平顶山市湛河区教师培训中心,467000

摘要

2022版小学语文新课标前言部分写到:“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因此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最重要必须转化为口语表达中。 小学生正处在学习的初级阶段,听、说、读、写各项能力尚未完全成型,教师应该在这个时期加强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要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利用教材的优势,围绕学生实际情况,结合语文知识开展针对性的教学活动,扎扎实实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关键词

语文教学、能力培养、口语教育

正文


一、培养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性

(一)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是2022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核心素养之一。教师通过对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不但提升了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批判性,培养了孩子们探索创新,养成积极思考的好习惯,而且让学生不仅仅学会了课堂知识,更能在生活中发挥自己掌握的知识,让自己的整个大脑活跃起来,思维能力得到提升。最终思维能力在小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得以体现。

(二)契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新的课程标准中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更家明确的要求和规定:初步学会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可见在小学教师进行阅读教学中,不仅仅要为学生传授课本上的知识,更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以及综合素质。在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中,教师只注重教学内容的泛泛而谈,学生被动机械地接受,口语交际的能力没有得不到有效的锻炼。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口语交际能力的方法

(一)拉近教学与生活的距离

为了加强语文的生动性,使学生接受起来更加便捷,教师就要把教学内容进行生活化处理,以学生身边的案例引入教学课题。

在文章讲解时,教师可以在课前让学生尽可能多的收集信息。如组织学生先说一下初读感受,分享自己准备的资料。通过这种交流的活动,不仅使学生对所学课文的主要内容有了一定的理解,方便了学习,也使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当然,教师也不必拘泥于课堂,也可以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带到人群中、带到社会这个大课堂中,让学生更好的参与、更好的找到交际中存在的不足,以便做到对症下药,更好实现口语教学效率的最大化。教师还可以编演课本剧,问学生的表现设立展示平台,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更好的理解课本中任务的语言和心理活动,可以让学生适当的加入个人的想象。

(二)创造良好学习氛围

课堂教学,是一个双向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关系要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之上,只有这样学生们才敢于交流,并能真正的交流出有价值的信息。

在教师同学生之间进行沟通时,老师也要放下架子,不要以教师的样子出现,而是以一个慈祥、微笑的长者面对学生。更不能以威严、黑着脸和学生进行交流,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感受到教师有亲和力,学生才能把教师当做自己的朋友,才能放松心态,无拘无束对教师进行交流。在交流中,注意话题要与学生的兴趣有关,教师还要适当的给予学生一点小恩小惠,比如送学生一根笔、一块橡皮,以此加深彼此之间的感情,使交流的氛围更加融洽,学生愿意加入教师的话题中,活跃的思维让童言无忌得到进一步的呈现,使得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充分的展示。

如在教《过生日》一课时,我就扮演着一名学生,发表过生日时请同学到自家吃饭好不好,大家也发表自己的意见。首先让学生把准备说的内容自己说几遍,大声小声、默说都行,目的在于让学生更熟悉要说的内容。然后同桌互说、互听、互评、只提出对方的优点,这是因为同学之间没有什么顾虑,也相当于一次小演示,指出优点在于让学生坚定信心,使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说话课成为学生口语交际的好场所。

(三)开展有趣的实践活动

教师要用有趣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够主动的、积极地、发自本心的参与到活动中去。如让学生上台进行表演创设口语交际情境。教师可根据教材中符合学生年龄特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话题,让学生在表演中进行口语交际,培养学生说话的能力。

比如,在《说新闻》口语交际教学中,我们就可以组织学生以新闻发布会的形式把新闻内容准确介绍出来,之后对新闻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组织学生进行新闻评议、评论。在交流讨论中训练学生思维能力,把对某个新闻的想法和看法清楚表达出来。

另外注意在活动中对学生错误的观点注意不要打击,泼冷水。而是要引导学生进行辩论,理不辨不明,通过辩论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一方面提升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另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合理安排课程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适当地控制阅读教学中内容的难度,合理的安排课程。小学生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都十分有限,实现口语交际能力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功夫,要通过日常教学过程中的不断锻炼和培养,才能使学生形成这种能力。所以教师不能在一开始就将教学内容的难度定的过高,使学生难以企及,产生畏难心理。这样不仅不利于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还会使学生降低学习的积极性。

在课程安排中,教师也可以设置一些具有挑战性的内容,使学生锻炼能力的同时,有一种克服困难的胜利感,逐渐建立起自信心。在攻克一个个难题的同时,语文阅读水平、口语交际能力的到充分的锻炼,最终实现教师的教学目的。

(五)注重开展评价和示范引导的作用

口语交际教学要多表扬,多激励,少指责。教师要重点评价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情感态度,不必重在结果评价,评价要恰如其分,说得好的要给与肯定、鼓励,不足的要讲准,并注意语气的婉转,要帮助分析原因,有针对性地加以矫正。同时,口语交际教学中要注意典型的示范作用,小学生模仿力强,可塑性强。所以,老师巧妙地进行示范引领,就会让口语交际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引导学生自主进行口语交际的评价时,教师不可包办代替,应该引导学生共同参与形成师评生、生评生、生自评、师生共评的民主、平等的课堂局面。还要力求全面,各有侧重,应有重点地从语言、思路、仪态以下三方面入手。这样就会促进他们更认真倾听别人发言,并判断正误、优劣。课堂上这种积极交流的局面,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进一步端正学生听说态度,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

(六)注重读写结合

2022版小学语文新课标提到“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读写结合就是将语文基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学生阅读后及时运用所学、所感进行书面训练,可以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口语表达能力是语文实践应用能力的一种,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需要借助读写结合教学来完成。比如: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时,作者运用时间的顺序将小兴安岭的一年四季描写的十分的美丽。那么在课堂上我们也可以让学生试着写一写自己家乡一年四季的美景。从中让学生要热爱大自然。因为在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时候,敏捷的思维能力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抓住可以激发学生思维的机会,通过读写结合教学来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进而助力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提升。

总之,小学语文教材语言因素十分丰富,为口语交际训练提供了广泛的题材。教师要合理利用教材,精心创设交际情境,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凡是能够让学生“说话”的机会,尽量交给学生,通过不同的途径锻炼学生,最终就能达到学生愿说、敢说、会说的目的全面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