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策略研究
摘要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兴趣;教学策略;人教版
正文
一、引言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环节,对于五年级学生而言,其阅读能力与兴趣的培养,不仅关乎语文知识的积累,更对思维发展、文化素养提升起着关键作用。然而,当前教学实践中,学生普遍存在阅读兴趣匮乏、阅读动力不足的现象,影响阅读教学效果。基于此,本文以人教版五年级语文教材为依托,深入探究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期望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有益借鉴。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在日常教学观察中,我们发现五年级学生的阅读状况存在诸多问题。多数学生阅读主动性欠缺,被动阅读倾向明显,仅将阅读当作完成作业的任务,缺乏主动探索文本的热情。与此同时,学生阅读内容偏好单一,多钟情于情节简单、画面丰富的读物,对文学性、思想性强的作品关注甚少,这无疑限制了他们的阅读视野。
探究其因,传统“填鸭式”阅读教学模式难辞其咎。此模式下,教师主导课堂阅读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过度聚焦字词解析、段落划分和主旨归纳,却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与思考。比如讲解课文时,教师按部就班,学生机械记录,课堂缺乏互动与活力,难以点燃学生对阅读的热情与好奇心。
此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教材虽文学价值与教育意义兼具,但部分课文与学生生活实际脱节,时代背景、社会风貌的差异让学生理解困难,难以产生情感共鸣。而且,教材配套的阅读拓展资源有限,无法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阅读需求,进一步制约了学生阅读兴趣的提升。
三、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策略
(一)优化教学方法,激发阅读兴趣
1.1 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将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可感知的场景,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时,教师借助多媒体资源,播放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建筑影像和被毁后的遗迹画面,同时配以声情并茂的讲解,将学生带入历史情境中。学生在强烈的视觉与听觉冲击下,深刻感受圆明园的壮丽与毁灭的惋惜,从而主动投入课文阅读,探索背后的历史故事。
1.2 问题引导法
问题引导法以问题为导向,激发学生阅读思考。在学习《少年中国说(节选)》时,教师提出“少年的成长与国家命运有着怎样的内在联系?”、“新时代少年如何践行文中所倡导的精神?”等具有思辨性的问题。学生在问题驱动下,主动阅读文本,分析观点,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提升阅读兴趣与思维能力。
1.3 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融入文本角色,通过亲身体验理解人物情感与思想。教学《将相和》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本剧表演,学生分别扮演蔺相如、廉颇等角色。在排练与表演过程中,学生深入研读课文,揣摩人物性格与语言特点,以生动的表演展现人物形象。这种沉浸式学习方式,极大地增强了阅读的趣味性与参与感。
(二)创新阅读活动,增强阅读动力
2.1班级读书会
定期开展班级读书会,为学生搭建阅读交流平台。教师根据教学进度与学生兴趣,推荐适合的阅读书目,如《西游记》《青铜葵花》等。在读书会上,学生分享阅读感受、讨论书中情节与人物形象,交流阅读方法与收获。通过思想的碰撞,学生拓宽阅读视野,体会阅读带来的乐趣,增强持续阅读的动力。
2.2 阅读竞赛
组织多样化阅读竞赛活动,如诗词朗诵赛、故事演讲赛、阅读知识比拼等。以诗词朗诵赛为例,围绕教材中的古诗词,如《示儿》《题临安邸》,开展朗诵比赛。学生为取得优异成绩,积极准备,反复诵读诗词,深入理解诗词内涵与情感。阅读竞赛营造了浓厚的阅读氛围,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与阅读积极性。
2.3 创意写作活动
将阅读与写作相结合,开展创意写作活动。学生阅读完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教师引导其进行续写、改写或仿写。例如,学完《猎人海力布》后,鼓励学生发挥想象,续写海力布变成石头后的故事。通过创意写作,学生将阅读积累转化为实践,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同时提升写作能力,进一步激发阅读兴趣。
(三)构建阅读环境,营造阅读氛围
3.1 打造班级图书角
为营造浓厚的班级阅读氛围,我们计划在班级内设立图书角。一方面鼓励学生主动分享个人藏书,让知识在同学间流动起来;另一方面由学校出资补充购置适合五年级学生阅读的经典文学、科普知识以及儿童文学等各类书籍。同时,制定完善的图书管理制度,定期更新书籍,确保学生能随时借阅,让班级处处洋溢着书香。
3.2 家校合作,共建阅读家庭
通过家长会、家访等途径,向家长宣传阅读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引导家长重视家庭阅读环境建设。建议家长每天安排固定时间陪伴孩子阅读,与孩子共同探讨书中内容,分享阅读感悟。如家长与孩子共读《草房子》,交流对书中人物命运与情感的理解。家校协同合作,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3.3 利用网络资源,拓展阅读渠道
在数字化时代,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来丰富学生的阅读途径。教师可发挥引导作用,帮助学生合理使用网络平台。比如,在“学习强国”平台上阅读优秀文学作品,于“喜马拉雅”听书平台收听经典名著有声版本,还能鼓励学生参与线上阅读社区互动交流。网络资源形式多样、内容多元,能充分满足学生不同的阅读需求,激发他们探索阅读的兴趣。
四、教学实践案例分析
(一)案例背景
在某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的实践中,为有效验证所提阅读兴趣培养策略的实际效果,我们精心选取了两个基础相近的平行班级作为实验对象。实验班全面采用情境教学、问题引导等创新阅读兴趣培养策略,而对照班则继续沿用传统的以教师讲解为主的教学方法。实验周期设定为一个学期,以全面评估策略的长期影响。
(二)实验过程
在实验班教学中,教师巧妙融合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课堂上,教师灵活运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多媒体展示创设生动场景;采用问题引导法,以启发性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并组织角色扮演,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同时,定期举办班级读书会、阅读竞赛及创意写作活动,营造浓厚阅读氛围。此外,加强班级图书角建设,推进家校合作,并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拓宽阅读视野。对照班则维持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讲解和学生练习为主。
(三)实验效果
实验圆满结束后,我们综合运用课堂观察、学生访谈以及阅读表现评估等多种方式展开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班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有了极为显著的提升,主动阅读课外书籍的学生数量明显增多。在阅读讨论环节,大家发言踊跃,讨论热烈且极具深度。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对照班学生的阅读状态并无明显变化,多数学生依旧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由此可见,新的阅读兴趣培养策略成效显著,能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与积极性。
五、结论
培养五年级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意义重大。通过优化教学方法、创新阅读活动、构建良好阅读环境等策略,能够有效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高阅读主动性与积极性。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特点与教学实际,灵活运用这些策略,并不断探索创新,持续提升阅读教学质量,助力学生在阅读中收获知识、提升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史慧.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策略分析[J].天津教育,2025,(13):116-118.
[2] 叶启燕.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策略探究[J].名师在线(中英文),2025,11(16):46-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