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期刊: 素质教育 DOI: PDF下载

胡德洋

江苏省射阳县海通初级中学 224300

摘要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社会各领域的当下,初中阶段作为培育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关键节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至关重要。当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面临学生基础参差不齐、教学方法传统单一、实践环节薄弱等问题。为此,可通过创设情境与开展项目式学习激发学生兴趣,以任务驱动和小组合作优化教学方法,增加实践课时并组织课外实践活动强化实践教学,构建过程性与终结性结合、学生自评与互评结合的多元化评价体系,全方位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使其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对信息技术的需求,促进自身全面发展。


关键词

初中信息技术;自主学习能力;教学现状;培养策略

正文


一、引言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信息技术已经广泛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初中阶段作为学生信息技术素养培养的关键时期,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更要注重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能够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自主探索和掌握新的信息技术,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能力之一,对于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而言,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分析

(一)学生基础差异较大

初中学生来自不同的小学,在信息技术基础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部分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接受了较为系统的信息技术教育,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和信息技术知识;而另一部分学生可能由于学校教学条件限制等原因,对信息技术的了解和接触较少。这种基础差异给统一的课堂教学带来了较大困难,教师难以兼顾所有学生的学习进度和需求。

(二)教学方法相对单一

在当前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部分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知识的灌输和技能的示范操作。学生在课堂上主要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思考和探索的机会。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三)实践环节重视不足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践操作对于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至关重要。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一些学校由于教学设备不足、课时安排不合理等原因,导致实践环节的时间相对较少。学生在课堂上缺乏足够的时间进行实践操作,无法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从而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限制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自主学习

1. 创设情境教学: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将抽象的信息技术知识融入到具体的情境中,使学生在情境中产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例如,在讲解图像处理软件时,可以创设一个为学校设计宣传海报的情境,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主动学习和运用图像处理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0. 开展项目式学习:项目式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完成一个具体的项目来学习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分解为若干个项目,让学生分组合作完成。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需要自主查阅资料、制定计划、解决问题,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例如,组织学生开展 “制作个人网站” 的项目式学习,学生需要自主学习网页制作的相关知识和工具,设计网站的结构和内容,完成网站的制作。

(二)优化教学方法,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1. 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指教师将教学内容设计成一系列具有明确目标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主动探索和学习知识。在任务驱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难度适中、层次分明的任务,引导学生逐步完成任务。例如,在讲解文字处理软件时,可以设计 “撰写一篇作文并进行排版” 的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需要自主学习文字录入、字体格式设置、段落排版等知识和技能。

0.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小组合作学习是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可以相互交流、讨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教师要合理分组,明确小组内成员的分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小组活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不仅可以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还可以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例如,在进行信息技术作品创作时,可以让学生分组合作,每个小组负责不同的部分,如策划、设计、制作等,最后共同完成一个完整的作品。

(三)加强实践教学,提升自主学习效果

1. 增加实践教学课时:学校应合理安排信息技术课程的课时,确保实践教学的时间充足。教师要充分利用实践教学时间,让学生有足够的机会进行操作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同时,教师要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监督,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2.开展课外实践活动:除了课堂实践教学外,学校还可以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如信息技术兴趣小组、电脑制作比赛等。这些活动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广阔的实践平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组织学生参加电脑绘画比赛,学生需要自主学习绘画软件的使用技巧,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完成绘画作品。

(四)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激励学生自主学习

1. 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主要以终结性评价为主,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这种评价方式无法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能力。因此,教师应建立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体系。过程性评价主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学习态度、参与度、任务完成情况等;终结性评价则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通过综合运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能够更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0. 学生自评与互评相结合: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学生自评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改进学习方法和提高学习效果。学生互评可以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学习他人的优点,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例如,在学生完成信息技术作品后,组织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让学生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参考文献:

[1]善忠红.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求知导刊,2025,(05):5-7.

[2]杨波.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中学课程辅导,2024,(24):93-95.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