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初中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策略

期刊: 素质教育 DOI: PDF下载

王霞彦

江苏省射阳县海通初级中学 224300

摘要

随着教育改革持续深入,核心素养已成为初中语文教学的关键指引。深度阅读作为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路径,备受关注。本文着重探究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语文深度阅读的教学策略,通过激发阅读兴趣、创设阅读情境、开展多元活动等方式,助力学生在深度阅读进程中实现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以及文化传承与理解,全方位提高语文素养。


关键词

核心素养;初中语文;深度阅读

正文

一、引言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相应学段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满足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包含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维度。深度阅读是以提升学识修养、理论思维和工作能力等为目标,以增强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和深刻性为特点的深层次阅读模式。在初中语文教学里开展深度阅读,有利于学生透彻理解文本,提高语文综合素养,落实核心素养的培育目标。

二、核心素养与初中语文深度阅读的关系

(一)语言建构与运用

在深度阅读时,学生接触大量不同风格、体裁的文本语言。从词汇层面,丰富多样的词汇表达拓宽学生词汇量;句式方面,复杂多变的句式结构让学生熟悉多种语言组织形式;语法上,系统的语法知识在文本阅读中得以巩固。学生在分析文本、解读内涵时,依据积累的语言知识进行表达,从而推动语言的组织与运用能力提升,实现语言的建构与发展。

(二)思维发展与提升

深度阅读要求学生深入剖析文本的内涵、结构和写作手法等。在梳理文本结构时,学生需要厘清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锻炼逻辑思维;面对文本中的观点、论证,学生进行理性思考与评估,培养批判性思维;基于文本的内容、情节,学生展开合理想象与拓展,发挥创造性思维。

(三)审美鉴赏与创造

优质的文学作品蕴含丰富的审美元素。深度阅读让学生沉浸于文本,体会语言文字的韵律美、节奏美,感受文本中塑造的人物形象、自然景象等形象之美,领悟作品营造的独特意境之美。在鉴赏过程中,学生审美能力不断提高,并且能够以文本为基础,通过写作、绘画、表演等多种形式进行审美创造。

(四)文化传承与理解

语文教材中的文本蕴含多元文化,涵盖古今中外不同时期、地域的文化特色。深度阅读促使学生走进这些文化世界,深入领会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价值,传承民族文化基因。同时,接触不同文化背景的文本,有助于学生尊重和包容多元文化,拓宽文化视野。

三、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策略

(一)激发阅读兴趣,奠定深度阅读基础

兴趣是推动学生主动参与深度阅读的内驱力。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资源,展示与文本相关的图片、音频、视频等,从视觉、听觉等多感官层面营造阅读氛围,引发学生对文本的好奇与期待。例如,在讲解古诗词时,播放契合诗词意境的古典音乐,展示与之相关的古画,让学生仿若穿越时空,沉浸其中。教师还可讲述作者的创作背景、文学流派的发展历程等文学知识,将学生引入阅读情境,使学生对阅读对象产生探索欲望。通过这类方式,能极大提升学生主动翻开文本、深入阅读的积极性

(二)构建阅读情境,促进学生深入理解

情境教学能够助力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体会文本情感。教师可根据文本的时代背景、地域特色、情节发展等要素,创设真实或虚拟的情境。利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技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文本所描绘的场景,从直观体验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比如在学习历史题材的课文时,借助 VR 技术重现历史场景,学生能直观感受时代风貌。角色扮演也是创设情境的有效手段,学生通过扮演文本中的角色,从角色的视角出发,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情感变化以及行为动机,进而深入把握文本内涵,实现对文本由表及里的透彻理解 。

(三)开展多元阅读活动,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1. 小组合作阅读:将学生合理分组,共同阅读同一文本后围绕文本内容展开讨论。小组成员从不同角度分析文本,如主题思想、写作技巧、人物形象等,通过观点交流与碰撞,深化对文本的理解。例如在阅读小说时,有的成员分析人物心理,有的探讨叙事结构,相互启发。小组合作阅读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还能让学生从同伴的思考中获得启发,拓宽思维广度与深度,在思维的交互中实现对文本的深度挖掘

2. 读写结合活动:阅读是知识输入,写作是知识输出。深度阅读后,教师布置与文本相关的写作任务,如仿写文本的写作手法、续写文本情节、对文本进行评论等。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进一步巩固对文本语言运用和写作技巧的掌握,实现知识的迁移与转化。以散文阅读为例,学生阅读后仿写相似风格的散文,锻炼语言运用能力,加深对文本写作精髓的领悟

0. 阅读分享会:定期组织阅读分享会,学生在分享时需对阅读书籍进行内容梳理、提炼观点,并清晰表达自己的阅读感悟。这一过程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促使学生更深入地研读书籍,同时在班级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激发更多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为了在分享会上表现出色,会反复研读作品,形成良性阅读循环

(四)引导批判性阅读,培养学生思维品质

批判性阅读要求学生对文本内容、写作手法等进行理性分析与判断,不盲目接受。教师引导学生从文本的逻辑合理性、观点创新性、论证充分性等方面进行质疑与思考。例如在阅读议论文时,分析论点是否鲜明、论据是否有力。教师还可提供不同学者、评论家对同一文本的多元解读资料,让学生对比分析,从而形成自己独立、深刻的观点,提升思维的独立性与批判性,学会不依赖他人观点,自主思考文本的价值与不足

(五)拓展阅读资源,丰富学生文化视野

为助力学生在深度阅读中实现文化传承与理解,教师需拓展阅读资源。除教材文本外,推荐与教材单元主题、文体类型相关的经典文学作品,让学生在更广阔的文学领域中感受文化魅力,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如学完古代诗词单元,推荐《诗经》《楚辞》等经典。同时,引入不同文化背景的作品,如不同国家、民族的文学名著,使学生接触多元文化,培养对多元文化的理解与包容,拓宽学生的全球文化视野

四、结论

在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语文深度阅读教学意义重大。通过激发阅读兴趣、构建阅读情境、开展多元阅读活动、引导批判性阅读以及拓展阅读资源等教学策略,能切实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让学生在深度阅读中不断提高语言能力、发展思维、培养审美情趣、传承和理解优秀文化,为学生的终身发展筑牢根基。初中语文教师应持续探索和实践深度阅读教学策略,助力学生在语文学习道路上稳步前行。

参考文献:

[1]韩冰.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初中语文深度阅读教学[J].语文世界,2025,(09):52-53.

[2蔡文聪.深度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教育界,2025,(03):29-3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