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式教学在初中生物课堂中的应用探究

期刊: 素质教育 DOI: PDF下载

姜洪宾

梁山县经济开发区初级中学 山东省济宁市 272600

摘要

问题式教学模式在初中生物课堂中的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效果。通过问题的设置和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这种教学策略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探究性,鼓励学生在问题中思考和发现,从而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本文探讨了在新教材核心素养框架下,如何通过问题教学法有效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关键词

初中生物;问题式教学;应用策略

正文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开展问题式教学是主动获得新知识的重要途径,教师应充分认识这种学习活动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中的价值,指导学生采用实验、资料分析、调查、测量等多种方式开展探究活动。对此,在“新课标”引领下,教师需要优化初中生物教学方法,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实践经历,结合各种教育资源、教学手段,开展能够促进学生动手、动脑的问题式教学活动,以此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究实践能力、知识应用能力等,促进学生生物核心素养的发展。

1 问题式教学的应用意义

第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问题式教学策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和设计有趣的问题,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往往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主动学习的动力。而问题式教学策略则通过提出引人入胜的问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这种教学策略能够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更加热爱学习[1]。第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问题式教学策略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在这种教学策略下,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需要主动地思考问题、寻找答案。这一过程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够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习惯。长此以往,学生将逐渐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能够在没有教师指导的情况下独立地解决问题。第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2]。问题式教学策略还注重通过科学探究和实践活动等方式,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情感的全面发展。在这种教学策略下,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基本的学科知识,还需要具备科学探究的能力和实践操作的能力。同时,他们还需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团队合作精神。这些能力和情感的培养对于学生未来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初中生物教学中问题式教学应用策略

2.1 创设问题情境

将生物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创设贴近生活的问题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有效途径。生物学科本身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许多生物现象和原理都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找到实例。因此,教师在讲解生物知识时,可以巧妙地将其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创设出富有生活气息的问题情境[3]。例如,在讲解“植物光合作用的实质”时,教师可以提问:“为什么树叶在秋天会变黄?”这样的问题能够迅速引发学生的共鸣,因为他们都有过这样的观察经历,但可能并不了解背后的科学原理。通过这样的问题,学生可以意识到生物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从而增强学习的动力和兴趣。教师还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有些树叶在秋天会变成红色或橙色呢?”这样的问题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使他们主动探索光合作用的奥秘。

2.2 合作探究

在教学领域,通过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学生在讨论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会增强。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通过团队协作解决问题。在探究过程中,鼓励学生交流思想、分享资源、相互评价,促进思维碰撞与知识建构。而态度责任素养是初中生物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合作探究为辅助工具,让学生了解生物与社会关系,并着重认识到态度责任的重要性[4]。例如,在学习《细菌和真菌》时,教师需要清晰地向学生阐述本节课的任务:通过亲手种植细菌和真菌,观察它们的生长过程,理解其生长条件与繁殖方式,并探讨它们在自然界及人类生活中的作用。为了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细菌和真菌图片或视频,如五彩斑斓的霉菌菌落、乳酸菌在酸奶制作中的作用等,让学生感受到细菌和真菌世界的奇妙与重要性。接下来,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配一名组长负责协调组内工作。各组需围绕“种细菌和真菌”这一主题,设计详细的实验方案。在实验中,学生们需按照既定方案进行操作,如准备培养基、接种细菌和真菌、控制培养条件等。最后,小组之间进行结果的交流,从而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还能促进不同观点之间的碰撞与融合,有助于深化对细菌和真菌生物学特性的理解。

2.3 设计层次性问题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精心构思一系列有层次、有梯度的问题,使学生在解答这些问题的过程中,能够循序渐进地深入理解生物知识,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探究精神。设计层次性问题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当学生在解答基础性问题后,他们会自然而然地想要进一步探索更深层次的问题,以满足自己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这种内在的学习动力将促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积极思考和探索未知的生物知识[5]。例如,在《种子的结构》这一节中,教师可以巧妙地设计一系列层次性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思考。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蚕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形态,提出基础性的问题:“这两种种子在形态上有哪些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这样的问题能够引导学生对种子进行初步的观察和比较,为后续的深入学习打下基础。接着,教师可以进一步提出更具挑战性的问题:“种子的胚是什么?它在种子的生长发育中起到什么作用?”这样的问题能够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思考种子的结构和功能,促使他们主动探索种子的内部构造以及胚在种子生长发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通过这样的层次性问题设计,教师可以逐步引导学生从表象观察到深入思考,从浅层次的理解到深层次的探究。

2.4 鼓励创新思维

在探究过程中,鼓励学生提出新的想法和解决方案是至关重要的。即使他们的想法与教材或老师的观点不同,也应该给予积极的评价和引导。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例如,在讲解“人体的血液循环”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思考血液循环的改进方案,或者提出他们对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独特见解。即使这些想法在现实中可能无法实现,但通过这样的思考过程,学生可以锻炼他们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

3 结束语

通过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应用问题式教学策略,我们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得到了显著提高。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积极思考和探究问题。同时,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也得到了有效提升。此外,问题式教学策略还有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和对生物知识的深刻理解。

参考文献:

[1] 鞠海荣.初中生物教学中问题式教学的应用[J].新智慧,2021,(17):77-78.

[2] 张冬云.初中生物教学中问题式教学的运用[J].启迪与智慧(中),2020,(09):78.

[3] 丁启玉.问题式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19,(04):25.

[4] 沈海陆.巧用问题式教学模式促进初中生物教学[J].考试周刊,2018,(A2):161.

[5] 钱程.问题式教学在初中生物课堂的运用探讨[J].中国文艺家,2017,(10):18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