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工智能赋能小学美术教学策略探索
摘要
关键词
小学美术教学;人工智能;价值;策略
正文
一、小学美术教学现状
目前,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存在诸多困境,包括教学资源不足、教学方法滞后、教学评价不佳等,均会因此影响美术教学质量。在教学资源方面,由于以往对美术教学的重视度较低,教学资源短缺已成为常态化问题。虽然在近年来已经加入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但教师对各种网络美术教学资源的整合相对不足,同样可能影响小学美术教学效率;在教学方法方面,许多教师仍然在应用比较滞后的教学方法,缺乏对学生的关注,师生互动不足,以至于学生始终处于比较被动的学习状态,主动思考和实践创新不足。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学问题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积极应对各种问题,提高教学质量。
二、人工智能赋能小学美术教学的价值
随着信息技术的持续发展,当前已进入人工智能时代。相比常规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具备极强的数据收集和资源整合能力,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加入对人工智能的应用,教师可快速整合海量美术资源,如西方的现代油画、东方的水墨画等,并可借此构建资源库,满足学生的美术学习需求;与此同时,在人工智能赋能基础上,小学美术教学模式也会随之发生变化,逐步从单一的课堂教学转变为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中充分应用各种先进技术,构建身临其境的教学情境,增强学生的体验感、沉浸感,进而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1]。
三、人工智能赋能小学美术教学的策略探讨
(一)精巧构思教学设计,打造智能教学方案
人工智能的出现及在教学领域中的应用愈加深入,教师可将人工智能技术巧妙用于教学设计,将课程内容与智能教学结合,在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提高教学质量。前文提到,人工智能技术有极强的数据收集和整合能力,教师可通过人工智能学习分析技术对学生学情进行智能分析,精准定位学生个体情况,便于教师把握学生学情,进而进行更为精准地设计教学方案;同时,需要精准设定教学目标。智能分析能够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分析,并对学生进行分层进而针对性设计目标。例如,对于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教师可将目标设定为掌握基础之上,而对于基础扎实且兴趣浓厚的学生,应设定高层次的教学目标。此外,为提高教学效率,教师还可在教学中增加教学活动,以教学活动丰富教学,增强学生的沉浸感和参与度。
(二)切实推行差异教学,满足多元学习需求
差异化教学是近年来教育领域正在逐步推行的一种教学方法,但是由于多方面因素影响,未能真正贯彻落实。在人工智能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学中可以逐步尝试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开展差异教学,满足学生的多元学习需求。例如,在学习素描时,教师应借助人工智能对学生学情的智能分析进行科学分层,精准指导。具体可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即基础层、提高层、拓展层。组织基础层学生学习基础知识,对于提高层则围绕技巧和创意启发进行教学,再如拓展层,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2]。与此同时,还可基于人工智能的精准分析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规划服务。基于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兴趣方向等制定个性化规划,使得学生能够基于个体需求进行学习,以把握自己的节奏。
(三)有力辅助美术创作,激发创意灵感源泉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需要指导学生进行美术创作,通过美术创作施展创意。以往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由于缺乏教学资源,加之教学方法滞后,学生的灵感相对不足,可能无法进行比较有效的美术创作。随着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其能够为美术创作提供辅助支持。前文提到,基于人工智能技术较强的数据收集和分析能力构建美术教学资源库,为学生提供海量教学资源。在进行美术创作时,教师便可基于资源激发学生的创意灵感。例如,教师为学生布置美术作业,创作主题为“奇幻梦境”,鼓励学生进行自我想象,进行简单构图,随后指导学生通过资源库检索“梦境”相关的美术资源,便于优化学生的构图,为其美术创作提供灵感。与此同时,教师还可在美术创作时应用智能绘画工具,期间人工智能实时监测,并适时提供意见或建议,真正发挥辅助作用,助力学生突破创作瓶颈,提高创作水平。
(四)大力助力自主学习,培育自主探究能力
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重要任务,也是一大难点。人工智能背景下,教师可借助人工智能的辅助作用助力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学校可增加投入,构建学习资源平台,在平台中为学生提供丰富资源,如艺术展览虚拟导览、美术课程视频等,学生可自由检索、观看。相比传统以教师为主的课堂教学,学习资源平台的出现为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提供了新途径,其中收录有大量资源,学生对其兴趣感比较强,可以基于自己的喜好和学习需求自行查找,大大满足了资源需求[3]。而且人工智能技术的配合应用下,能够精准分析学生的个体学情,基于学情、喜好、需求等制订自主学习计划建议,并可自动提醒,进而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辅助。不仅如此,人工智能赋能下,教学计划的落实非常灵活,可以对学生的个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提供适时的建议,使得学生可以更为灵活地学习。
(五)全面丰富美学体验,提升审美感知素养
基于人工智能赋能丰富美学体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在核心素养背景下,美术课程的核心任务之一便是提升审美能力,通过发挥人工智能的优势,可以为学生们提供海量的美术资源,同时可以配合对虚拟现实技术、增强现实技术的应用,在班级内构建具有较强沉浸感特点的美学情境。例如,可基于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技术、增强现实技术展现故宫博物院的场景,学生可从该模拟场景中直观看到传统艺术作品,感受其中独特的美学价值;在悠久的历史中,美术的发展有着多样化的风格、类型,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可为学生展现不同风格、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也可展示西方不同艺术流派的美术作品,引领学生直观感受多元艺术风格,拓宽审美视野,这均对提升学生的审美感知素养有重要意义。
(六)着力强化师资培养,提升教师专业能力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需要引导、指导学生,与学生美术学习成绩、自主学习能力、审美能力、美学素养等素质密切相关。人工智能背景下,必须重视师资培养,强化教师对人工智能的应用。首先,定期组织教师开展教学研讨、学术讲座等活动,循序渐进地引领教师转变观念,深刻认识到人工智能对提高美术教学质量的重要意义,而且可不定期邀请人工智能教育专家或典型人工智能教学案例,助力教师更新教学观念;其次,在校内组织教师定期参与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培训,使教师真正接触并应用人工智能技术,随着教师对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能力的增强,加之观念上的转变,能够更灵活地将人工智能用于美术教学。
结语:人工智能的出现及应用引发了社会变革,在小学美术教学中,人工智能赋能已成为美术教学的未来趋势。基于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可精准评估学生学情,促进教学创新设计,能够满足学生的多元学习需求,增强美学体验,真正发挥人工智能赋能的作用,助力提高美术教学质量。现如今,人工智能赋能美术教学仍处于初期阶段,相信在未来的持续应用中,能够更为灵活、和谐地融入。
参考文献:
[1]赵杰. 智慧教育平台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研究 [J]. 中国新通信, 2024, 26 (13): 236-238.
[2]盛德超. 数字化时代下小学美术教育的挑战与机遇 [J]. 中国民族博览, 2024, (12): 206-208.
[3]王芳. 大数据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路径 [J]. 中国新通信, 2024, 26 (12): 167-1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