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下小学数学单元主题教学实践对策

期刊: 素质教育 DOI: PDF下载

孙建军

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小峡中心学校,青海 海东810600

摘要

素质教育下小学数学单元主题教学实践符合新课改提出的教学要求,有助于指明学生学习方向,发展学生综合思维,为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铺路。小学数学教师应结合单元主题教学要求积极探索新的教学路径,明确单元主题,科学定位整体教学目标,精心设置教学模块,培养学生整合思维能力,有机整合多元知识,发展学生数学关联思维,找准教学位置,夯实学生数学思维基础,逐步加强专题训练,强化学生推理运算思维。确保素质教育理念能够在单元主题教学的“加持”下顺利落地,稳步推进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和创新。


关键词

素质教育;小学数学;单元主题教学;实践对策

正文


引言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工作的稳步推进,单元主题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率越来越高。教师结合教学编排特征开展单元主题教学活动,聚焦于单元主题整体推进课内外教学活动,逐步完善学生思维体系,帮助学生建立学科思维框架,促使学生自主迁移多元知识,透彻理解单元主题,形成较强的数学核心素养。在全新的数学学习氛围中,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整合思维能力及关联思维能力迅速提升,初步掌握了适合自己的数学学习技巧,能够从浅层认知过渡到深度探究。

一、单元主题教学

单元主题教学是一种以单元为最小教学单位,立足学科主要教学目标有效关联孤立知识,实现化零为整并整体推进教学实践的育人模式。教师结合单元主题整体规划教学内容,实现整体与局部互相配合和有机融合,确保学生构建系统化、个性化知识体系,实现深度学习和触类旁通。

在小学数学单元主题教学中,数学教师应站在宏观视角,理性分析零散知识的逻辑关联,科学定位整体教学目标,组织开展趣味十足、主题鲜明的教学实践活动,全面发展学生数学思维,提升学生认知高度,顺利实现素质教育目标。

二、素质教育下小学数学单元主题教学实践对策

(一)明确单元主题,科学定位整体教学目标

单元主题教学的统筹性和整体性较强,要求教师围绕单元教学目标明确教学主题,着重培养学生学科思维,积极实现高品质教学和高效率育人。基于单元主题教学的基本逻辑,教师首先应理性分析学情和教情,深度剖析学科教材,抓住教学重点,调整教学重心,科学定位单元主题以及单元整体教学目标,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工作,分阶段、有目的、有侧重地开展教学实践活动,保障最佳的单元主题教学效果。比如在学生学习“克、千克、吨”的相关知识时,重难点知识较多,学生需要了解重量计量单位。教师则应以训练学生数学思维为起点,科学定位整体教学目标。比如“全面掌握克、千克、吨等质量单位,意识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给常见的生活物品质量标注正确单位,掌握克、千克、吨的换算方法,意识到1=1000千克、1千克=1000克”,“深入感知生活情境,自主解决生活中的质量换算问题”。用多维整体教学目标驱动学生自主分析数学知识,培养学生整体性学习思维,完善学生知识架构和思维体系。

(二)设置教学模块,培养学生整合思维能力

相较于传统教--练育人模式,单元主题教学涉及的教学环节更多,包含不同教学模块。为了落实单元整体教学目标,教师应科学设置多个教学模块,实现多模块协同并举,全面发展学生整合思维能力,鼓励学生自主变换视角,透彻理解数学知识原理。在设置教学模块时,教师首先应细化单元教学目标,科学定位课时目标,以课时为单位,有效整合单元模块,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深度探究。其次,为了提升学生认知高度,拉近学生与数学知识的距离,确保学生产生积极正面情感,教师应科学设置教学模块情境,实现化静为动,减轻学生思维负担和学习压力,确保学生保持较高的专注力,实现深度学习和高效的吸收。比如在结合“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开展单元整体教学活动时,教师需要深入分析学生学习方向和学习行为,科学创设直观教学情境,以学生自主感知数学情境,透彻理解小数和含义,利用小数表示生活中常见的数值为目标,灵活渗透分数与小数转化概念,逐步活跃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分数与小数的逻辑关联。用多维教学模块直观呈现单元重难点知识,培养学生关联思维类比思维、转化思维和逆向思维,全面发展学生综合思维能力

(三)整合多元知识,发展学生数学关联思维

在主动践行素质教育理念,改革传统数学教学模式时,单元主题教学的社会热度越来越高。这一教学模式实现了多元知识的有效整合,有助于发展学生高阶思维和关联思维。教师应深度探究单元知识的逻辑关系,针对性地锻炼学生关联思维,指导学生自主对比和综合考量多元知识,自主理顺思路,逐步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比如在讲解“三角形的面积”时,教师可以将其与平行四边形、正方形、长方形面积相结合,围绕“三角形面积求解”引导学生自主迁移新旧知识,认真推导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尝试整合相关知识,利用旧知识学习新知识,结合前期所学推导出正确公式。在学生理性思考和个性化推论时,教师应适当点拨学生,对比展示三角形与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以及长方形,引导学生分析图形特征以及异同点,培养学生关联性数学思维,确保学生迅速找到问题的突破口。

(四)找准教学位置,夯实学生数学思维基础

为了实现高品质教学,教师应科学瞄定单位教学中各个课时教学的位置以及具体作用,抓住教学重心,明确教学侧重点,针对性地发展学生数学思维,夯实学生学科学习基础,确保学生理顺知识脉络,出色完成学习任务。比如在开展“分数的意义”单元整体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将“认识分数”、“分数的意义”、“分数加减法”、“分数除法”以及“分数混合运算”融为一体,在承上启下以及环环相扣的过程中明确单元整体教学的具体位置,鼓励学生自主巩固之前所学,在灵活迁移和自由发散的过程中掌握问题本质和真谛。     

结语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单元主题教学符合大势所趋,有助于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活力及生命力,加快教学改革进程,发展学生综合能力。教师应理性分析单元主题教学的基本要求,结合这一新型教学模式整体推进教学实践,全面挖掘学生潜能,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确保学生构建完善的数学知识体系,实现高效学习、深度学习和个性化探究。

参考文献

[1] 孙平平.深度学习视域下小学数学单元主题教学策略探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4(10):26-28.

[2] 张欣.深度学习下的小学数学单元主题式教学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4.

[3] 景嘉旭.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设计实践策略研究[D].宁夏大学,2023.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