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资源浸润心灵——德育视域下班级管理的创新路径
摘要
关键词
红色资源;德育;班级管理
正文
引言
红色资源承载着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形成的革命精神、优良传统和红色文化,是开展德育工作的宝贵财富。在中小学班级管理中,将红色资源融入其中,能够为德育工作注入新的活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当前,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小学生面临着多元文化的冲击,传统的班级管理和德育方式逐渐难以满足学生成长的需求。因此,探索红色资源浸润心灵的班级管理创新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红色资源的德育价值
(一)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红色资源中蕴含着无数革命先辈为了国家独立、民族解放而英勇奋斗的事迹。例如,狼牙山五壮士在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时,宁死不屈,毅然跳下悬崖;邱少云为了不暴露部队,忍受着烈火烧身的剧痛,直至壮烈牺牲。这些可歌可泣的故事,生动展现了革命先辈们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通过学习这些红色事迹,学生能够深刻感受到祖国的来之不易,从而激发内心的爱国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二)塑造坚韧品格
革命斗争的艰难困苦,锻造了革命先辈们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红军长征途中,战士们面临着饥饿、寒冷、疾病和敌人的围追堵截,但他们凭借顽强的毅力,跨越千山万水,最终取得了长征的胜利。在班级管理中引入这些红色故事,能够让学生明白,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是正常的,只要拥有坚韧的品格,就能够战胜困难。这有助于培养学生不怕吃苦、勇于面对挑战的精神,提高他们的抗挫折能力。
(三)传承优良传统
红色资源中包含着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团结友爱等优良传统。例如,朱德的扁担故事,体现了老一辈革命家与战士们同甘共苦、艰苦奋斗的精神;张思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事迹,诠释了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这些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将其融入班级管理,能够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传承和发扬这些传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
二、德育视域下班级管理中红色资源应用的问题
(一)资源应用形式比较单一
目前,部分中小学在班级管理中对红色资源的应用形式较为单一,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教师在课堂上简单地讲述红色故事,缺乏互动和实践环节,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难以真正深入理解红色资源的内涵。这种单一的应用形式,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影响了红色资源德育效果的发挥。
(二)与班级管理没有紧密结合
有些班级虽然开展了红色资源相关的活动,但这些活动往往与班级日常管理脱节,没有将红色资源的教育理念贯穿到班级管理的各个环节。例如,在班级规章制度的制定、班干部的选拔培养、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等方面,没有充分体现红色资源所蕴含的价值观念,导致红色资源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无法得到有效发挥。
(三)缺乏系统性和持续性
红色资源的应用在班级管理中缺乏系统性和持续性,没有形成完整的教育体系。一些班级只是偶尔开展几次红色主题活动,没有将红色教育作为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作来抓。这种零散的教育方式,难以让学生形成深刻的印象,无法达到浸润心灵的教育效果。
三、红色资源浸润心灵的班级管理创新路径
(一)开发红色主题课程,融入学科教学
1.整合学科内容
根据中小学不同学科的特点,将红色资源与学科教学内容进行有机整合。例如,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选取红色经典文学作品,如《小英雄雨来》《红岩》等,通过文本分析、角色扮演、写作训练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中人物的精神品质;在历史教学中,详细讲解中国革命历史,让学生了解红色资源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意义;在美术教学中,开展红色主题绘画创作活动,让学生用画笔描绘心中的红色记忆;在音乐教学中,教唱红色经典歌曲,如《义勇军进行曲》《歌唱祖国》等,让学生在歌声中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
2.开发校本课程
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红色校本课程。结合当地的红色文化遗址、革命人物事迹等资源,编写校本教材,设计课程内容和教学活动。例如,某地区有革命烈士纪念馆,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纪念馆,邀请讲解员为学生讲述烈士的事迹,然后在班级中开展主题班会、撰写心得体会等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家乡的红色历史,增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开展红色主题活动,增强情感体验
1.组织主题班会活动
定期组织红色主题班会,如 “红色故事分享会”“红色精神演讲比赛”“红色知识问答竞赛” 等。在 “红色故事分享会” 中,鼓励学生提前收集红色故事,在班会上进行分享,通过讲述和倾听,加深对红色故事的理解;在 “红色精神演讲比赛” 中,让学生围绕红色精神的内涵,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实际,表达对红色精神的感悟和践行决心;在 “红色知识问答竞赛” 中,通过设置与红色资源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红色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知识储备。
2.组织社会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开展红色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红色革命纪念馆、烈士陵园、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在参观过程中,让学生亲身感受革命先辈们的奋斗历程和伟大精神。同时,还可以开展红色志愿服务活动,如为社区老人讲述红色故事、参与红色文化宣传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传承红色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此外,还可以利用寒暑假开展红色研学旅行,带领学生前往革命圣地,如井冈山、延安等地,让学生在实地体验中接受红色教育的洗礼。
(三)营造红色班级文化,潜移默化育人
1.优化班级环境布置
将班级教室布置成充满红色文化氛围的空间。在教室的墙壁上张贴红色标语、革命人物画像、红色名言警句等;在图书角摆放红色经典书籍、报刊杂志;在黑板报上定期更新红色主题内容,如红色故事、红色精神解读等。通过营造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红色文化的熏陶。
2.加强班级制度建设
将红色精神融入班级规章制度的制定中。例如,在班级纪律方面,强调遵守纪律、服从集体安排,体现革命队伍中严明的纪律性;在班级奖励制度中,设立 “红色之星”“奉献之星” 等荣誉称号,对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表彰,鼓励学生学习红色精神,积极为班级和同学服务。同时,在班干部选拔培养过程中,注重选拔具有奉献精神、责任心强的学生担任班干部,发挥班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带领全班同学传承红色精神。
(四)加强家校社协同,形成教育合力
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家校微信群等渠道,向家长宣传红色资源在班级管理和学生成长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家长对红色教育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同时,鼓励家长在家庭中开展红色教育活动,如与孩子一起观看红色电影、阅读红色书籍、讲述红色故事等,让红色教育延伸到家庭。学校还可以组织家长和学生共同参与红色主题活动,如亲子红色徒步活动、红色家庭才艺展示等,增进亲子关系的同时,深化红色教育效果。除此之外,还可以积极与社会各界合作,整合红色教育资源。邀请革命老战士、党史专家走进校园,为学生开展红色讲座。通过加强家校社协同,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红色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四、结论
总的来说,将红色资源融入中小学班级管理,是德育工作的创新之举,对于浸润学生心灵、提升班级德育实效具有重要意义。在今后的班级管理工作中,我们应不断探索和完善红色资源的应用方式,让红色精神在中小学班级中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参考文献:
[1]赵秀雯.谈红色文化在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有效运用[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3,(06):163-165.
[2]马广荣.基于红色资源的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策略[J].教育界,2022,(29):117-119.
[3]秦美玲.班级管理利用本地红色资源开展学生进行爱国教育[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1年课堂教学教育改革专题研讨会论文集.如东县河口镇河口小学.2021:1039-10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