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舞融合背景下“舞蹈啦啦操”创编效果的现状研究

期刊: 素质教育 DOI: PDF下载

李建军、冯爱云2、杨帅3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1引言

 啦啦操成套动作的整体编排体以主题的形式体现出了风格元素,体现着项目的锻炼价值和观赏性,并且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理论认知形成了不同的影响。而编排的主题展现出来的风格是由多种相关因素构成的,包括技术动作属性、音乐、服装和道具。无论分格如何变化,技术动作依旧是啦啦操项目的主要元素,“啦啦操”项目包括学校啦啦操课程的部分,高校 啦啦操更多的关注健康与一般性的锻炼价值,并不把竞技作为目而是手段。 啦啦操在高校中以什么样的形式更能体现出锻炼与健康价值是高校 啦啦操创编的导向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同时也需要兼顾 啦啦操根本属性,不能偏离自身属性的前提下,形成更为合理的项目编排导向。

以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项群的运动技术发展趋势为依据,相关学者根据“项群”训练理论总结出了自由舞蹈 “啦啦操”所属项群的“难、新、美、稳”等几个共性特点,在不断地追求艺术性的同事,更加重视其运动性的自身特征也成为项目发展的主要趋势。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以体舞融合方法的“啦啦操”成套动作的编排效果为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相关数据进行收集与分析。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体舞融合背景下“啦啦操”的创编的内容与结构特征

3.1.1 “体舞融合”背景下 “啦啦操”创编的内容特征

的文化底蕴,进行文化元素的融合。

为了进行实证,在内容上选择传统体育中具有一定负荷和技术复杂性的项目作为创编素材,以蒙古博克作为素材集,从重筛选出了包括鹰步”、“车轮步”在内的多种技术动作元素、以蒙古摔跤特色服装与装饰作为道具,以蒙古族的音乐为啦啦操套路的主题音乐,创编具有传统体育特色的啦啦操套路,并对其进行体育与啦啦操的融合,是以其他体育项目作为啦啦操创编的元素集 “啦啦操”为框架进行融合编排形成不同的主题风格和项目特色 “啦啦操”形式。对体育类项目从步法、身法、手法等具有特点的体育元素加入“啦啦操”的技术框架,从而衍生身体负荷较大的 “啦啦操”形式,增加身体锻炼的效果。较为复杂的运动形式,可以进行简化;在主题风格上依据可以借鉴相关运动项目了理论与实践完整。

1“体舞融合”主题啦啦操认可度统计

 “体舞”主题啦啦操

非常认可

认可

不认可

72.4%

13.6%

14%

70.2%

11.8%

18%

问卷调查的结果现实,参加 “啦啦操”选自课的学生,对以体、舞融合为基础的 “啦啦操”课程认可度男生达到86%、女生达到了82%,整体认可程度较高,并且男生的认可率高于女生,说明男生对身体负荷更大的舞蹈形式认可程度比女生高。

2“体舞融合”主题“啦啦操”身体锻炼效果统计

 “体舞”主题啦啦操

非常高

较高

不认可

83.3%

11.4%

5.3%

88.2%

9.8%

2%

通过问卷的形式对通过身体锻炼感觉对“体舞融合”为主题创编的“啦啦操”的锻炼效果进行评价,调查结果表明,有85.75%认为新的编排对身体锻炼效果感觉非常好、10.6%的同学认为新编“啦啦操”锻炼效果比较好。从学生身体锻炼的主观反馈来看,“体舞融合”导向下的啦啦操项目,在身体锻炼效果上有明显的效果。

3.2 实证研究

对项目的风格认可,表明项目具有推进下去的可能,而不能说明“体、舞”融合为基础的啦啦操套路相较于传统项目比较具有优势,所以需要在一定范围内从不同层面进行实践验证。

3.2.1 实验对象选择

选择2023级公共体育1班,采用体育与舞蹈结合的项目编排方式、选择2023级公共体育2班作为对照组,使用传统的舞蹈啦啦操作为项目编排设计方式;经过10周的教学干预,从三个方面对学生的教学效果来进行数据分析,包括技术、身体素质、技能、心理素质四个方面实验对比法,20231班实验班和20232班对照班进行了为期10周的实验,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的方法对两种创编的效果进行探索,判断两者之间的差异性。

3.2.2实验设计

1)理论基础

利用统计学的方法可以判断不同的教学内容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的不同影响,而这种影响体现在那个方面是否收到非实验因素的干扰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所以在实证过程选择具有同类课程的班级,也就是说实验组和对照组接受的体育训练中除了在啦啦操上有差异,其他课程都是相同的,最为整体来说他们作为实验对象来说是无差别的。

那么在此基础上,判断两种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哪些方面产生了何种影响需要进行假设和验证,在得出结果之前只能依靠相关的研究成果和常识来进行判断,而不幸的是并没有相关的研究关注这种比较细微的差异。所以,依据正常逻辑,体育运动项目都会对参与者产生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包括身体和心理两个层面,而这两个指标都是比较宏观的命题,身体形态、身体素质等可观测指标以及间接观测指标、还包括肺活量、最大吸氧量、以及各种分泌系统、神经系统等等相关指标是否会产生变化以及心理相关指标的改变,而这里我们没有对技术环节进行测试,因为对所有学生来说技术的学习产生的差异性,对研究目的来说并没有意义。

2)实验设计

所以研究设计假设了一下4个指标,作为数据采集的重点,包括:身体形态、身体素质、心理素质。身体形态的指标包括体重、身体指数BMI、胸围、腰围、臂围、绝对力量、力量耐力、协调性、灵敏、反应速度等指标。而这些指标需要多少时间能产生统计学的差异,美国海豹部队的一项研究成果表明在10周左右的系统性练习能够对各项身体指标产生不同的影响,尽管这种影响持续性不高,但是研究结果并没有具体到哪些指标,所以在二级指标中设置了一下及格三级指标,身体形态方面设置了腰围、胸围、臂围三个指标;体重指标作为一个单独指标、对于绝对力量设置的指标为杠铃卧推、力量耐力采用的是哑铃侧举持续时间、协调性采用的是前滚翻(根据动作完成质量来进行评分)、灵敏采用的网球躲闪(10个球,在限定的距离内3米,扔向墙体看看能抓住多少个)、柔韧性采用的是上肢和下肢的柔韧性测心理指标采用的是青少年心理健康问卷(SCL90),将统计数据标准化之后,来进行统计处理。

3.2.3实验数据统计

实验结果现实,实验组和对照组身体形态的两组指标都出现一定幅度的变化,但是变化程度并不显著。而实验组的身体形态变化相较于对照组体现出了统计学意义。在身体形态方面手臂的维度(指的是前臂和大臂维度的平均值标准化之后)并没有体现出显著的差异,均值的测量也是如此;对于胸围的指标,实验组和对照也是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不确定为实验效果还是正常的生长和饮食效果,而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并没有产生显著的差异(p>0.05;对照组和实验组的腰围指标具有一定程度的缩减,佐证了有氧运动有助于体脂率的降低,肥胖指数也是如此

在此基础上实验组与对照的T检验的结果表明实验组的减肥效果要显著的优于对照组(p=0.0012<0.05),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组的啦啦操套路在身体形态的影响上产生的效果要高于对照组。

1身体形态变化情况

测试指标(身体形态)

组别

实验前

试验后

差值

t

p

BMI

实验组

9.71±3.95

13.42±3.03

3.71

4.327

0.000**

对照组

9.36±3.78

10.23±2.68

0.87

2.239

0.028*

胸围

实验组

38.50±4.08

38.20±5.39

8.7

5.844

0.052

对照组

38.65±4.46

38.60±5.03

2.95

2.751

0.523

腰围

实验组

27.50±3.08

26.20±5.39

8.7

5.844

0.000**

对照组

25.65±3.46

21.60±5.03

2.95

2.751

0.523

臂围

实验组

9.71±3.95

13.42±3.03

3.71

4.327

0.072

对照组

9.36±3.78

10.23±2.68

0.87

2.239

0.052

注:*表示P<0.05,有显著性差异,**表示P<0.01,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没有显著性差异。

 

在力量指标方面,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力量上都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实验组和对照组在绝对力量上指标上实验前后并没有产生太大的差异、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实验前也就是说两个啦啦操的组合形式对绝对力量的变化产生的影响在实验前后并没有产生显著的变化(p>0.05),实验之后数据统计现实,两者之间的差异并不显著(p>0.05);力量耐力指标在实验之间实验者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并不显著,试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在不同程度上都出现了一定的变化,但是力量耐力在实验后,两组之间的差异性较为显著。

2力量素质变化情况

测试指标(力量)

组别

实验前

试验后

差值

t

p

绝对力量

实验组

9.71±3.95

10.42±3.03

3.71

4.327

0.426

对照组

9.36±3.78

10.23±2.68

0.87

2.239

0.028*

力量耐力

实验组

38.50±4.08

47.20±5.39

8.7

5.844

0.000**

对照组

38.65±4.46

41.60±5.03

2.95

2.751

0.523

注:*表示P<0.05,有显著性差异,**表示P<0.01,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没有显著性差异。

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协调性这个指标上并没有显著的差异,两者之间的得分情况没有明显差异,实验之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在不同程度上产生了发展,而实验组和对照组在试验后协调性的指标产生了一定的差异性,但是实验组的协调性要高于对照组,差异性显著。

3协调素质的变化情况分析

测试指标(协调

组别

实验前

试验后

差值

t

p

前滚翻

实验组

9.71±3.95

11.58±3.03

3.71

4.327

0.000**

对照组

9.36±3.78

10.23±2.68

0.87

2.239

0.037*

注:*表示P<0.05,有显著性差异,**表示P<0.01,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没有显著性差异。

灵敏性是学生身体素质的一个重要体现,实验结果现实,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实验前产生了显著的影响,也就是说两种啦啦操编排方式通过教学对学生的灵敏性产生了显著的影响,新的编排方式以及教学实践有主学生灵敏素质的发展。

4实验前后灵敏素质的变化情况分析表

测试指标(灵敏

组别

实验前

试验后

差值

t

p

网球抓握

实验组

9.51±3.95

11.42±3.03

3.71

4.327

0.000**

对照组

9.36±3.78

9.23±2.68

0.87

2.239

0.042*

注:*表示P<0.05,有显著性差异,**表示P<0.01,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没有显著性差异。

柔韧性是学生身体素质的一个重要体现,柔韧性的发展需要合理的时间节点,以及长期的柔韧性训练,10周的训练对学生的柔韧性能产生的影响是极为有限的。实验结果也验证了这一点,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柔韧性的三个指标(肩角、纵叉、横叉)上没有显著差异,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柔韧性三个指标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是实验组和对照组在这些指标上产生的差异并不显著,也就是说两种啦啦操编排方式对学生的柔韧性在实验前后产生了影响,促进了柔韧性的发展,在统计意义上产生了显著的影响,但是效果并不明显。

 

5实验前后柔韧素质质的变化情况分析表

测试指标(柔韧

组别

实验前

试验后

差值

t

p

肩角

实验组

9.71±3.95

11.42±3.03

3.71

4.327

0.038*

对照组

9.36±3.78

10.23±2.68

0.87

2.239

0.042*

纵叉

实验组

9.71±3.95

10.42±3.03

3.71

4.327

0.045*

对照组

9.36±3.78

10.23±2.68

0.87

2.239

0.038*

横叉

实验组

9.71±3.95

10.42±3.03

3.71

4.327

0.042**

对照组

9.36±3.78

10.23±2.68

0.87

2.239

0.039*

注:*表示P<0.05,有显著性差异,**表示P<0.01,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没有显著性差异。

 

心理健康是高校学生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普遍认为心理素质包括情绪、认知和社会适应等3个主要目标,相关研究证明,适当的运动对情绪起到了一定的调节作用,但是研究成果较为宏观,没有具体到项目实际上运动对哪些指标产生影响、什么样的运动对不同的指标会产生哪些不同的目标是存在差异,实验结果显示,实验之前的测试实验组和对照组并没有显著的差异;实验之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情绪、认知和社会适应上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试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认知指标数据的变化并不显著(p>0.05;试验之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情绪上的差异较为显著(p=0.000**),实验组的数据要明显的由于对照组。试验之后,数据现实实验组和对照组在社会适应指标上差异较为明显(p=0.000**),实验组的数据要明显的优于对照组。

实验结果显示,体、舞融合理念创编的啦啦操对心理素质产生了良性的影响,但是在认知指标上产生的影响并不显著,而对情绪和社会适应两个指标的影响较为显著,具有明显的心理影响,在这个层面上新编形式要优于传统形式。

 

6实验前后心理素质的变化情况分析表

测试指标(心理

组别

实验前

试验后

差值

t

p

情绪

实验组

9.71±3.95

10.42±3.03

3.71

4.327

0.000**

对照组

9.36±3.78

10.23±2.68

0.87

2.239

0.037*

认知

实验组

9.71±3.95

9.42±3.03

3.71

4.327

0.047*

对照组

9.36±3.78

9.23±2.68

0.87

2.239

0.037*

社会适应

实验组

9.71±3.95

11.42±3.03

3.71

4.327

0.0001**

对照组

9.36±3.78

10.23±2.68

0.87

2.239

0.042*

注:*表示P<0.05,有显著性差异,**表示P<0.01,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没有显著性差异。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1.1实验结果表明体育与舞蹈融合为主题的啦啦操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上都由于传统的舞蹈啦啦操。

4.1.2数据统计的结果显示,新编啦啦操对学生的影响在心理素质上表现的更为明显。

4.1.3新编啦啦操在身体素质上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心理素质上,效果高于身体素质;但是对身体素质的影响普遍存在,主要体现在灵敏性和协调性以及部分力量素质上,对柔韧性的影响效果最小。

 

5、参考文献

[1]王子君.中外优秀花球成套动作编排对比研究[J].山东体育科技,2018,40(01):55-59.

[2] 黄楚姬.啦啦操的概述与编排[J].体育科技,2003(02):40-43.

[3]刘建和.关于表现难美类项群运动技术发展的某些共性特征的初步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06):62-63.

[5]田华喜,曾晓辉. 动作编排要素视角下集体花球舞蹈啦啦操制胜特征研究 [J]. 安徽体育科技, 2024, 45 (05): 52-58.

[6]甘小娟. 啦啦操赛事管理中的数据分析与智能系统应用 [J].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4, (20): 181-183.

[7]陈琛. OBE教学模式下高校啦啦操人才培养的分析 [J]. 长春大学学报, 2024, 34 (08): 98-104.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