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数学构建高效课堂的策略分析

期刊: 素质教育 DOI: PDF下载

田爱华

江苏省宿迁市钟吾初级中学,223800

摘要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和教育改革的深入,初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已成为教学工作的重点。本文旨在探讨在初中数学核心素养的视角下,如何构建高效课堂的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初中数学;核心素养;高效课堂

正文


近年来,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更新自身教学理念。核心素养指社会不断发展背景下学生必须具备的可以满足自身发展需要与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与品质。在这种教学观念下,教师应转变落后的教育模式,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实现预期的教育目标。教师在数学学科教学中应结合实际情况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主动性,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构建更加高效的数学课堂。

一、核心素养与高效课堂的内涵分析

初中数学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应当达成的具有特定意义的综合性能力。根据2022年初中数学新课标,初中数学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抽象能力、运算能力、推理能力、空间观念、数据观念、模型观念、应用意识、创新意识和几何直观等九个方面。这些核心素养不仅基于数学知识技能,更高于具体的数学知识技能,反映了数学的本质与数学思想。

二、初中数学课堂存在的问题

1.教学模式落后

教师教学方式是否多样化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能否轻松学习数学知识,若教师教学方式落后就会使得学生听不懂甚至不想听,最终形成恶性循环,不利于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从实际教学情况来看,部分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没有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为基础,难以满足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

2.受应试教育影响

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学固有的弊端是影响师生关系的主要原因,这不仅体现在数学学科上,其他学科亦是如此。古往今来,师生之间不平等的问题比较普遍,学生害怕教师,不敢主动询问教师,尤其是一些性格内向的学生,害怕与教师沟通,一旦遇到问题就无法及时解决,这也是学生学习效果不理想的根本原因之一。

3.教学目标设定不全

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教学目标的设定相当重要。当前一些教师对教学目标的认知不足,错误地认为教学目标就是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这导致教师在教学中未能及时了解学生是否理解教学内容。学生若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充分理解数学公式与理论,就很难灵活应用所学知识。

三、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数学构建高效课堂的策略

1.数形结合,提高学生的建模能力

在数学学习方式中,数形结合是一种重要思想,可以将复杂的知识变得直观具体,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效率。因此,教师要教给学生正确的解题方式,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初中生的思维处于发展阶段,若教师逐一给学生讲解问题,将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教师以数形结合思想引导学生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这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开发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尽可能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让其在几何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自身建模能力。以教学一次函数这部分内容为例,笔者应用了数形结合的方式辅助教学,先是给学生提出问题:当我们上山时气温会逐渐降低,那么这种温度降低的情况能不能用一次函数来表示呢?提出了这个问题之后,笔者引导学生绘制相关图形,并于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标出温度与高度,最后以出现的数值为基础进行一次函数计算。学生可以从中看出直线运行的路径,从而推导一次函数的表达式。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题目中有哪些隐藏信息,如温度有哪些限制范围,山顶高度、地面上最高气温等对一次函数的数值产生的影响。

2.结合生活,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近年来,多媒体设备被广泛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点关注阅读材料的制作、组织课堂活动以及多媒体平台数学问题,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要强化自主学习材料和整体结构的合理性及学生的问题意识,并在数学教学中应用一些与生活有关的问题。以教学一元二次方程这部分内容为例,笔者应用了例题辅助教学:某人将2000元定期存到银行一年,他于存款到期后取出了1000元,之后按照一年定期将剩余的1000元及利息存入银行。若利率不变,到期之后他所得的本金与利息和为1320元,求这个时期定期存款的年利率。在解决这一问题时,笔者让学生独立思考并计算,之后与其他同学互相交流讨论,最后思考自己的计算方式是否正确。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在互相交流讨论中潜移默化地提高了自身解题能力。

3.个性化指导,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个性化教学模式的应用可以调动各层次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同时,一些具有启发性的提问方法及学习方式也能达到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作用。以教学负数减法这部分内容为例,部分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可能出现比较普遍的错误,如“-3-2=-1”。针对这些错误,笔者以负数的意义为切入点指导学生纠正错误。如我们可以用“-3”表示花了3元,用“-2”表示花了2元,那么在花了3元又花了2元后,今天一共花了5元,因此可得“-3-2= -5”。教师用这种个性化的指导方式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对数学课的兴趣。这样差异化的教学方式给学生提供了个性化的指导方法,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更加缜密的思维品质。

4.组织多样化的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初中生受到年龄特点的影响,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时往往不愿主动思考,且数学知识抽象复杂,导致学生在具体的探究学习中面临诸多问题。教师应结合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在教学中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学习。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可应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学习,使其在学习中调动自身思维,在与其他学生交流中产生思维碰撞,使学生思维品质逐步得到完善。之后通过合作探究,使学生在积极探究中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有利于构建高效数学课堂,从而突出高效的内涵。以学习有关的知识为例,笔者融入了有意义的探究活动,让学生思考为何汽车轮子要做成圆形?笔者通过这一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让其结合探究活动理解其中的道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发挥自身引导作用,为学生展示相关图例,要求学生将图形中的圆形与正方形运动中心轨迹画出来,之后与学生交流,让学生体会其中蕴含的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其在实际学习中应用数学知识高效解决数学问题,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综上所述,从目前初中数学学科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要想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就要改进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还要在教学中密切联系生活,合理应用渗透思想指导学生学习,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由此可见,教师要以目前初中数学教学现状为基础,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学生各方面能力,构建高效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戴志强.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探究[J].名师在线,201921):32-33.

[2]曾文鹏.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J].都市家教月刊,201704):7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