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数字化技术,打造高品质小学科学课堂

期刊: 素质教育 DOI: PDF下载

谌贻国

四川省盐源县卫城镇小学,615701

摘要

数字化技术在小学科学课堂中的融入符合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有助于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提升教学深度广度,加快教学数字化转型。小学科学教师应做好充分教学准备工作,转变传统教学模式,积极打造翻转课堂,高度重视数字探究,严格遵循多元教学准则,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精心创设教学情境,着力打造高效品质课堂,用数字化技术为小学科学课堂赋能。


关键词

数字化技术;高品质课堂;小学科学

正文


引言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革新,数字化技术在小学科学课堂中的出现频率越来越高,基础教育改革进程不断加快。小学科学教师紧跟时代发展进程,巧妙利用数字化技术突破时空限制,直观呈现晦涩难懂的科学知识,全面拉近学生与科学知识的距离。在数字化技术的“加持”下,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质量迅速提升,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和全面,能够形成良好的科学核心素养。

一、数字化技术下的小学科学课堂

数字化技术下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质量迅速提升,教师借助数字化教学工具高效备课,出色完成教书育人工作,重构教学形态,突破教学时空限制,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充满活力。学生能够利用线上学习平台探索教材之外的知识,在线上线下学习中透彻理解科学知识本质,从浅层认知过渡到深度吸收,知识视野更为开阔。教师也能够省时省力,借助数字化技术创设直观情境,从多个渠道整合优质教育资源,驱动学生学习高阶知识,培养学生高阶思维,打造高品质课堂。

二、融入数字化技术,打造高品质小学科学课堂的意义

首先,有助于促进学生深度学习。传统教-学-练模式导致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氛围枯燥乏味,学生的思维比较闭塞,只能够了解基本科学概念,完成简单的科学实验任务。在融入数字化技术后,这一问题有所缓解。教师利用数字化技术清晰直观地显示实验数据,打造可视化课堂。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和全面,从浅层学习过渡到深度学习。

其次,有助于提升教学深度和广度。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聚焦于科学实验这一核心板块,利用数字化技术设置虚拟实验情境,以实验数字化为主导,灵活利用多种数字化信息技术展示无法用肉眼察觉的科学实验现象。整体的课堂教学质量迅速提升,教学深度和广度得以拓展。

最后,有助于加快教学数字化转型。在进入信息化时代后,小学科学教学教学手段和策略更加先进,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高效备课、教学和评价,数字化技术成为了科学课堂中的“常客”,教学形式更加先进和新颖,教学数字化转型进度逐步加快。

三、融入数字化技术,打造高品质小学科学课堂的对策

(一)做好充分教学准备,转变传统教学模式

充分的科学准备工作尤为关键,关乎整体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质量。在灵活利用数字化技术开展教书育人工作时,教师应结合数字化教学要求以及标准提前准备教具和学具,全面优化备课过程,分步骤、有目的、有意识地开展数字化教学活动,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在正式授课时,教师首先应以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提升学生学习深度为起点,理性分析科学学科属性,积极改进教学对策,探索新的教学路径,利用数字化技术实现精准备课和高效教学[1]。确保学生获得丰富的学习资源,享受优质的科学学习服务。其次,教师应坚持终身育人和终身学习,提升个人数字化技术操作能力和教学水平,巧妙利用数字化技术讲解科学知识,顺利实现终极育人目标。比如在带领学生学习“蚯蚓的选择”时,为了确保学生了解蚯蚓生存所需的必要条件,教师可以依托数字化技术打造直观课堂,科学定位教学目标,罗列教学重难点,借助数字化技术动态呈现蚯蚓的生活场景,引导学生自主物迁移新旧知识,尝试归纳其他动物的生存条件以及生存环境,借此机会提升学生深度学习能力和独立自主性。

(二)积极打造翻转课堂,高度重视数字探究

翻转课堂是时代发展的产物,颠覆了传统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练育人模式,学生的主体地位受到了重视。在融入数字化技术时,教师应秉承先学后教的教育理念,灵活利用数字化技术打造翻转课堂,高度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性,将课堂打造成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确保学生在个性化学习空间和环境中灵活利用线上学习平台查找科学资料,从“要我学”过渡到“我要学”[2]。在激活学生思维后,教师可以结合学生个性问题与学生交流沟通,打造多维互动课堂,在师生双向交流活动中激活学生思维,增加学生学习自信心,全面提升学生科学核心素养。比如在带领学生学习“地球的表面”时,教师可以将选择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利用谷歌地图以及高德地图定位学校和家庭的位置,分析不同地域的地形地貌。学生跃跃欲试,能够从课堂“配角”过渡到课堂“主角”,主动在翻转课堂中探索科学知识奥秘。

在初步完成教学任务后,教师应结合科学实验这一环节开展数字探究活动,带领学生利用数据分析处理软件、数据采集器、传感器开展科学实验活动,强化学生对实验现象的理解,确保学生形成科学探究意识,透彻掌握和灵活利用科学知识,近距离接触科学设备和科学仪器。在学生深度探究时,教师需要重新审视师生角色,给予学生更多自主探究的机会,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简单讲解数字化工具操作要领,鼓励学生自主操作数字化技术,积极学习教材之外的知识,在手脑并用中开拓科学视野,提升学习深度以及效度,以良好的数字探究能力探索高阶科学知识。

(三)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打造高效品质课堂

情境教学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比较常见,能够弥补学生在想象力和感知力上的不足,强化学生知识印象,提升学生学习深度。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数字化技术打造教学情境,鼓励学生身临其境,理性分析情境背后的科学知识,经历问题提出、分析和解决的全过程,在深度思考和大胆试错的过程中掌握科学知识原理,不再局限于思维浅层。在创设教学情境前,教师首先应灵活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氛围及环境,深入剖析课程教学内容,利用数字化技术打造动态情境,促进学生智慧学习,用直观科学情境集中学生注意力,促使学生深度探究科学问题,形成良好的问题思维。

其次,教师应结合重难点知识设计学习任务单,罗列教学重点以及难点,展示提前准备好的微课视频,鼓励学生认真观看、自主思考、理性分析。在确保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后,教师可以适当拔高教学难度,深度剖析教材内容,依托数字化技术打造数字化情境,在夯实学生学科基础的同时提升学生认知高度[3]。比如在讲解“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聚焦于学生比较感兴趣的“食物链”创设教学情境,围绕“吃与被吃”的关系直观呈现食物链基本概念,依托数字化技术拓展相关知识,简单模拟水田生态环境,形象直观地呈现横纵交错的水田食物链,强化学生对食物链基本概念的理解和认知。在可视化情境中,学生对科学学科有了新的认知,学习能动性较强,能够形成良好的科学思维以及环境保护意识,主动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难题,实现活学活用和知行合一。

结语

综上所述,以数字化技术为依托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非常有必要,有助于加快教学改革进程,提升学科教学层次及水准,顺利实现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小学科学教师应颠覆教学传统,不再局限于教--练育人模式,而是站在时代发展的视角主动树立和践行“互联网+”教育理念,巧妙利用数字化技术为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注入生机及活力,确保学生在科学知识的海洋中自由遨游。

参考文献

[1] 张又伟.将数字化实验仪器与教学资源融入小学科学教学[J].教育与装备研究,2011,027(010):55-56.

[2] 姚正东.小学科学课数字化教学探究[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2(10):1.DOI:10.3969/j.issn.1004-2326.2012.10.034.

[3] 邱继荣.数字化技术融入小学科学高质量教育的探索[C]//广东教育学会2023年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一).2023.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