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探索
摘要
关键词
信息技术;高中地理;融合教学
正文
引言
地理是高中阶段的重点学科,是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的主要途径,对高中生未来的学习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地理也是一门知识抽象、内容冗杂、范围广泛的学科,以高中生的思维水平、认知能力,很难做到清晰、高效地理解知识内容,更谈不上利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此时,信息技术的出现为地理教学带来新的生机,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象化、冗杂的内容清晰化,在开阔学生眼界的同时,使其得到思维上的发展、能力上的提升。鉴于此,教师需对信息化教学做出深入的研究,并将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以合理、巧妙的方式进行深度融合,提高高中地理教学质量与效率,同时促进高中生的全面发展。
一、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融合的意义
地理是一门研究人地关系的科学,强调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交叉,具有综合性、区域性、 复杂性等特征。从根本上而言,地理教学强调应用、分析、评价、创造等高阶思维的认知目标,要求教师在传授概念、原理等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其形成学科核心素养。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逐渐被渗透于教育领域当中,并以其生动、灵活、便捷、高效等特征受到了高度青睐,成为高中阶段教学工作的重要辅助手段。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地理教学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笔者通过相关实践与研究,将其价值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以丰富资源激发学习兴趣
传统的地理教学以知识传输为主,教师以教材为依据,逐一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并要求学生记忆和背诵各个知识点,再辅以相应的习题训练,课堂互动以机械化的问答为主,缺少趣味性和灵活性。高中生本就有着较大的学习压力,面对枯燥、乏味的地理课堂,很难产生学习兴趣,甚至产生抵触情绪。而通过使用信息技术,可以将地理知识以直观、立体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其被生动、精彩的画面所吸引,并对地理知识产生探究兴趣,最终提升地理学习的质效。
(二)以画面直观呈现地理知识
由于地理概念存在着一定的抽象性、复杂性,学生在理解上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为保证学生在考试中取得理想的成绩,教师常常要求学生对概念知识“死记硬背”,而在未能理解知识内涵的情况下,学生很难对知识产生扎实的记忆,最终的学习效果并不理想。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教师可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地理知识画面、情境,使学生欣赏优美的自然风光、独特的风土人情,并从中感受地理学科的魅力。同时,学生将对概念知识产生深刻的记忆,也将持续提升学习热情。
(三)以碎片时间提升学习质效
高中生面对着极大的课业负担,需要学习各个学科的知识内容,在精神上、身体上都存在着一定的压力与负担[1]。同时,由于不同学生在能力、素质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部分学生很难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高效地完成地理学习,长此以往,学生便无法追赶课堂进度,地理学习质量也将越来越差。此时,信息技术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问题,通过对微课等技术的应用,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地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地理学习,在遇到难以理解的问题时,学生可以反复观看视频,直至理解与掌握地理知识,以此提升地理教学的效率。
二、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融合的路径
(一)以信息技术激发学习兴趣
高中生正处于人生的重要阶段,不仅学习强度较大,也承受着一定的精神压力。深入走进高中课堂便会发现,许多学生存在着精神萎靡、态度消极等情况。尤其是面对地理这样需要背诵内容较多的学科时,许多学生都存在着抵触情绪,这是影响学生地理学习效果的主要原因。对此,教师需以信息技术为媒介,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并保证教育资源的趣味性、灵活性,以此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2]。例如,在学习“宇宙中的地球”时,本单元知识内容与实际生活有着一定的差异,若只是以口述的方式为学生讲解知识,高中生很难理解知识内容。对此,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呈现宇宙结构的视频,将太阳、地球、月球、恒星、行星、卫星等星球的运行画面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同时,以视频的方式展现地球演化历程,并呈现生命从简单到复杂的变化过程。通过对视频的观看,学生将被宇宙的神秘魅力所吸引,并对地球的变化产生好奇心与探索欲。在欲望的驱使下,学生将深入探究地理知识,最终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
(二)以微课视频引导自主学习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成为各学科的育人目标,希望学生可以积极、独立地完成学习活动,并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为其终身学习与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相较于其他学科而言,地理学科有着较强的综合性、复杂性特征,以高中生的思维能力、认知水平,很难做到自主学习。此时,信息技术的出现为地理教学带来新的机遇,通过对微课的应用,可以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重要的助力,并使其逐渐形成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教学“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时,教师可将气候、地形地貌、水资源、自然灾害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分别制作成四个短视频,并真实地呈现不同的自然因素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以自然灾害为例,可以将地震、火山、滑坡、洪水等灾害的真实视频体现在微课当中,使学生直观地感受自然灾害对民众生活的影响[3]。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可以清晰、高效地掌握地理知识,并对地理学科产生探究兴趣。在课程结束后,部分学生还会在兴趣的驱使下自主搜集相关资料,进一步地巩固与拓展地理知识。久而久之,学生便会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三)以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
情境教学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以其生动、直观、真实等特征受到学生的高度青睐,且有着良好的教学效果。此前,教师往往以语言描述、图片展示等方式为学生构建教学情境,虽可以一定程度上提升教学效果,但情境的丰富性、立体性不足,有时难以引发学生的想象力。而信息技术的应用则可以为情境教学增添光彩,使教学情境更为真实和直观,帮助学生快速地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例如,在教学“城市与环境”时,由于学生的生活经历有限,他们很难理解城市土地利用的特征与规律相关知识[4]。对此,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呈现我国各个大、中、小城市的土地利用情况,其中既要有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土地利用情况,也要展现小型城市的土地利用情况。通过对真实情境的观察学生可以发现,商业中心往往分布在城市的中心区域,而工业用地往往在城市的边缘区域等等。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不仅可以高效掌握地理知识,还将学会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升高中生的综合素养。
(四)以信息技术巩固学习效果
地理学科知识体量庞大,涉及范围较广、知识内容冗杂,对于高中生而言存在着极大的学习难度。在以往的教学中发现,在经过阶段性的学习后,学生常常出现“记忆错乱”的现象,将不同国家、地区的气候、环境等知识内容混淆[5]。这就要求教师及时地引导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对其形成扎实的记忆,而信息技术便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例如,在教学“区域产业活动”时,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制作思维导图通关游戏,将单元知识分为农业区位与农业地域类型、工业区位与工业地域类型、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服务业区位因素几个板块,每一板块中以填空、选择的方式进行闯关,最终闯关成功的学生将获得奖励。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不仅可以积极、主动地完成线上学习活动,以及掌握知识内容,还可以得到逻辑思维的培养,并系统地掌握单元知识。
(五)以信息技术优化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地理教学的重点环节,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为其指引正确的学习方向,从而提升学习质量与效率。通过不断的实践与研究发现,信息技术在教学评价环节同样有着重要的价值,可以对学生做出真实、科学的评价,并为其制定与之相适宜的学习方案,以此提升地理学习效果[6]。具体来说,在日常教学中,教师需及时地将学生的表现输入到信息系统当中,并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再根据结果给予学生调整、改进的建议。这样一来,学生便可以持续地优化自己的学习方法,最终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的融合有着显著的价值,不仅可以直观、清晰地呈现地理知识,还可以激发高中生的学习热情,并为其提供自主学习的途径和空间,提升高中生的地理学习效果,并使其得到综合能力与素质的发展。在当前的教育情势下,教师需明确信息技术的应用价值,并以此为媒介,对地理课堂做出改革与创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构建个性化的学习环境,在提升物理教学质效的同时,助力高中生的未来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