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中民族音乐元素的融入与传承探究
摘要
关键词
小学音乐教学;民族音乐元素;融入和传承
正文
一、引言
民族音乐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民族情感。在全球化不断发展的今天,民族音乐面临着西方音乐文化冲击以及传承断层等挑战。小学阶段是学生音乐素养培养和文化意识形成的关键时期,将民族音乐元素融入小学音乐教学,不仅能够丰富音乐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还对民族音乐的传承和弘扬具有深远意义。然而,当前小学音乐教学中民族音乐元素的融入仍存在诸多问题,亟待深入研究和解决。因此,探究小学音乐教学中民族音乐元素的融入与传承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民族音乐元素融入的现状分析
目前,小学音乐教材中民族音乐内容的占比相对偏低,且部分教材所选用的民族音乐作品年代较为久远,难以与当代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审美趣味相契合。以某地区小学音乐教材为例,在一至六年级的教材中,民族音乐作品仅占总曲目数的35%,且这些传统民歌、戏曲等经典作品多以简单改编形式出现,缺乏对其文化背景和艺术特色的深入挖掘。这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深刻理解民族音乐的精髓,兴趣也难以被有效激发。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部分小学音乐教师仍沿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过于侧重民族音乐作品的演唱或演奏技巧传授,而忽略了对其文化背景、历史渊源的详细讲解。这种教学方式使得民族音乐课堂显得枯燥乏味,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参与和探索的热情。例如,在教授《茉莉花》时,教师若仅教授演唱技巧,而不介绍其蕴含的江南文化特色和歌词寓意,学生便只能停留在表面理解。
小学音乐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对民族音乐元素的融入至关重要。然而,当前部分教师对民族音乐的了解和掌握程度不足,缺乏系统的培训。调查显示,约40%的教师表示在民族音乐教学方面存在知识储备短板,难以准确传授知识,也无法有效引导学生感受和体验民族音乐的魅力。
三、小学音乐教学中民族音乐元素融入与传承面临的困境
随着全球化推进,西方流行音乐在社会文化中占据较大比重,冲击了小学生的音乐审美观念。日常生活中,小学生接触的多为西方流行音乐或网络歌曲,民族音乐接触机会少,导致其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和认同感降低,增加了民族音乐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融入和传承难度。此外,当前小学音乐教学评价体系侧重于音乐知识和技能,忽视了对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评价,评价内容单一,方式多以考试为主,无法全面反映学生在民族音乐学习中的情感体验、文化理解和传承能力。这种不完善的评价体系削弱了教师开展民族音乐教学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深入学习和传承。
四、小学音乐教学中民族音乐元素的融入与传承策略
(一)优化教学内容
1.1 丰富民族音乐教材内容
教材编写部门需高度重视民族音乐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传承,应适当提高民族音乐作品在小学音乐教材中的占比。在作品选取上,要兼顾代表性、时代性与趣味性,广泛涵盖不同地域、各民族、多样风格的音乐形式,像悠扬的民歌、独特的民族器乐、韵味十足的戏曲等。此外,教材还应增添对民族音乐作品文化背景、艺术特色及创作过程的讲解,助力学生深入领悟民族音乐的深厚内涵。
1.2 结合地方特色音乐资源
教材编写部门务必将民族音乐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传承工作置于重要位置。要深刻认识到民族音乐对培养小学生文化认同感与审美素养的关键作用,适当提高民族音乐作品在小学音乐教材中的占比。在作品选取方面,要综合考量代表性、时代性与趣味性,广泛纳入不同地域、各民族、多种风格的音乐形式,如悠扬的民歌、独特的民族器乐、韵味十足的戏曲等。同时,教材要增添对民族音乐作品文化背景、艺术特色及创作过程的讲解。
(二)创新教学方法
2.1 采用多元化教学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积极运用多媒体技术、网络资源等多元化教学手段,精心为学生打造丰富多样的民族音乐教学内容。具体而言,会播放精彩纷呈的民族音乐视频,让学生领略不同地域、风格的民族音乐风采;展示精美的民族乐器图片,帮助学生认识各类乐器;还会利用音乐软件开展互动教学。通过这些方式,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更直观、真切地感受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
2.2 开展体验式教学活动
为让学生深入领略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学校精心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涵盖民族音乐演唱、演奏以及创编等多个领域。在民族器乐学习环节,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演奏二胡、葫芦丝等简单民族乐器,亲身体验其音色特质。而在民歌学习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依据歌词意境进行舞蹈创编,将音乐与肢体语言巧妙融合。通过这些亲身体验,学生能更深刻地理解民族音乐内涵,强化记忆。
2.3 运用情境教学法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创设与民族音乐作品紧密相关的情境,助力学生深入感受音乐的情感与文化底蕴。以教授蒙古族民歌《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为例,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展示广袤无垠的草原图片、生动鲜活的视频,同时巧妙搭配马蹄声、风声等自然音效。如此一来,能迅速将学生带入那片辽阔草原的情境之中,使其更真切地理解歌曲所蕴含的情感。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3.1 开展民族音乐教师培训
教育部门和学校需高度重视小学音乐教师的专业成长,应定期精心组织民族音乐知识和教学技能培训活动。邀请民族音乐领域的权威专家、资深学者担任授课教师,为教师们带来前沿且实用的知识。培训内容丰富多样,涵盖民族音乐理论知识、民族乐器演奏技巧以及民族音乐教学方法等,助力教师更新教学观念,切实掌握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
3.2 鼓励教师进行教学研究和实践探索
我们应大力支持小学音乐教师积极开展民族音乐教学研究工作。鼓励教师紧密结合日常教学实际,深入探索并创新出适合小学生身心特点与认知规律的民族音乐教学模式和方法。此外,还需搭建专门的教师交流平台,为教师们提供便捷的沟通渠道,促进他们之间的经验分享与相互学习,携手共进,共同提升民族音乐教学的整体水平,让民族音乐之花在校园绚丽绽放。
(四)完善评价体系
4.1 建立多元化评价标准
在小学音乐教学评价中,我们需构建全面且多元的评价体系。不仅要着重考察学生对音乐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更要关注他们对民族音乐文化的理解深度与传承能力,以及在音乐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的积极发展。评价内容需广泛覆盖,包括学生演唱、演奏民族音乐作品的水平,对民族音乐文化背景的认知程度,还有民族音乐创编能力等,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2 采用多样化评价方式
在民族音乐教学中,评价方式不应局限于传统考试。除传统考试评价外,还可采用课堂表现评价、作品展示评价、学生自评与互评等多样化形式。比如,教师可在课堂上仔细观察学生的参与度、表现能力等,依据这些动态表现对学生的民族音乐学习过程进行及时评价。同时,组织民族音乐作品展示活动,让学生在展示中交流学习,并相互评价,以此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结论
将民族音乐元素融入小学音乐教学,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对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和音乐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尽管当前小学音乐教学中民族音乐元素的融入与传承面临着诸多困境,但通过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及完善评价体系等策略的实施,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推动民族音乐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融入与传承,让民族音乐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未来,还需要教育工作者、文化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不断探索和完善民族音乐教育的方法和途径,为民族音乐的传承和发展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 严鑫莹.民族舞蹈元素融入小学音乐教学的创意实践探究[J].尚舞,2025,(10):138-140.
[2] 尹静.多元素对比,多样性欣赏——“文化视域”下如何提高小学民族音乐欣赏课实效[J].山西教育(教学),2023,(09):7-8.
[3] 钟雨菲.在小学音乐教育中融入民族民间音乐元素的研究[C]//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教学质量管理研究网络论坛——文化艺术创新分论坛论文集(一).江苏省昆山市周市镇春晖小学;,2023:467-4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