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学模式下小学语文课程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探讨

期刊: 素质教育 DOI: PDF下载

李立月

南平市建阳区实验小学,福建南平 354200

摘要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各种有效途径,不断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教学模式在语文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升: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运用批判性思维,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采用情景教学法,增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与记忆。通过以上方法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本文就创新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展开论述,旨在为广大小学语文教师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

小学语文;重要性;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正文


引言

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地认识到语文教学的重要性,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地创新教学模式,丰富小学语文教学内容,提升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能力还没有完全成熟,他们还处于成长和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教师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呵护与关怀,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让他们成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一、小学语文课程对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1.1 语文课程在思维能力培养中的地位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从多个方面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具体来讲,语文课程的学习不仅要让学生了解语言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语文课程在小学阶段是一个基础性的学科,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小学生是接受知识最快的时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握好这个时机,将语文教学与思维能力培养有效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要多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究、勇于创新的精神,让他们在不断学习中获得提升,不断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

要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教师首先要改变教学观念,让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用好教材,合理运用教材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再次,教师要积极采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对教材内容进行拓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多的知识。最后,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语言的表达能力培养,让学生能够通过语言表达将自己所学到的知识进行输出。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国家未来发展的动力源泉。他们不仅需要学习基础知识和语文知识,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1.2 语文教学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影响

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小学语文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学生通过小学语文的学习,能够掌握基础的文字知识,也能够通过学习更多的文学知识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在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阶段,通过小学语文教学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培养,能够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在小学阶段,学生具备一定的思考能力和抽象能力,通过语文教学可以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语文知识。小学生正处于思维能力培养时期,通过语文课程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对于小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基本语言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通过一些简单的问题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多读一些经典作品,让学生通过阅读这些作品来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通过阅读这些经典作品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思维能力,也能够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更加投入。

二、创新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运用

2.1创新教学模式概述

创新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有效教学。这种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学习语文知识,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进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发展。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能力,还能培养他们自主思考和创新能力。除此之外,创新教学模式还包括新课改要求下的新型教学方法、新型教学理念等,这些新的教学理念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总之,创新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在语文课程中体会到学习语文知识的乐趣。比如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看图写话”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将自己看到的图画记录下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绘画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种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进而促进他们思维能力的发展。

当然,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使用“看图写话”的教学方式不是要求学生仅仅会写出图画内容,还需要学生能够通过自己所看到的图画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进而促进他们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发展。

2.2创新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小学语文课程主要是对小学生进行基础的文字知识以及语文学习,学生在学习这门学科时,主要是通过学习文字的方式来提升自身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以及表达能力,除此之外还可以提升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了解自身在学习这门学科时存在的不足之处。同时教师还需要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能力。在具体应用创新教学模式时,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来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语文知识内容。

例如在进行小学语文课文《诺曼底号遇难记》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组织情境模拟和角色体验来加深学生对课文主旨的理解与感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扮演船长哈尔威、乘客或船员等角色,让学生尝试表达所扮演人物在危急关头的心理活动和关键抉择。在体验过程中,教师需要适时引导思考:当自己身处灾难现场,面临生死抉择时,会如何行动?这体现了怎样的品质?通过这种沉浸式的体验,学生能更深刻地领悟人物精神与课文内涵。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聚焦文中描写英雄壮举、危急场景或人物语言的经典句段,鼓励学生进行仿写或批注,在书写实践中深化对文本的理解,积累精准表达情感的词语。这种方式不仅能有效提升学生对叙事类文本的理解深度,更能培养其共情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和基于文本的思辨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发展。

此外,教师还可以将学生的兴趣爱好融入教学中来,这也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途径。例如,在进行《海上日出》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在观察自然景象(如摄影、绘画、旅游见闻)方面的兴趣来深化对课文的理解。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分享自己拍摄的日出日落照片、描绘自然风光的画作,或者讲述一次难忘的旅游中观察到的壮丽景色。在分享时,引导学生具体描述他们所观察到的色彩变化、光线明暗、景物层次等细节,以及这些景象带给他们的感受。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将这些个人体验与课文中巴金先生描绘海上日出的精妙笔触进行对比和联系:作者是如何捕捉并描写光线、色彩、形态的动态变化的?运用了哪些生动的词语和修辞手法?通过这样的方式,既能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点,又能促使他们更深入地分析和领悟课文如何运用语言文字展现自然之美及其背后蕴含的情感,从而有效提升其观察力、语言感受力和对景物描写方法的理解。还有,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围绕课文关键描写手法(如动态描写、色彩词运用、修辞效果)或作者情感表达的课堂讨论,进一步引导学生交流见解、碰撞思想,有效培养其分析、比较、鉴赏的思维能力。

三、创新教学模式下小学语文课程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3.1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进行培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能够通过一些典型的例子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进而帮助学生找到答案。同时,教师也可以对学生在思考过程中所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解答,并在解答之后对学生进行评价和表扬。例如,在讲解《他像一棵挺脱的树》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通过下面这几个例子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在这篇课文中,作者通过一棵树的变化来说明人的成长,在这个过程中,作者采用了比喻的手法,从而让读者对这棵树的生长变化有了一定的认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对这一问题进行思考,并引导学生找出自己在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能够让学生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对这个问题进行思考。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此外,教师也可以对学生进行启发式的教学,对于学生提出的一些问题,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引导,然后再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学《摔跤》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在你的成长过程中,你最敬佩谁?为什么?”通过这样的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并帮助学生找到答案,最后再对学生进行评价。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学生自主思考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引导。因为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相对较差,在这个时候教师如果只是通过传统教学模式来进行教学,不仅不利于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时也不利于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对创新教学模式进行应用,通过这种方式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进而也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2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创新思维的培养离不开教师为学生创造的自主思考空间。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下面两方面着手:一、创设情境,点燃创新火花:教师应积极创设贴近生活、富有感染力的教学情境。例如,通过故事化讲述、角色扮演、多媒体展示等方式,将抽象的语文知识融入具体场景,让学生直观感受到“语文就是生活”,从而唤醒其内在的创新意识,情境的真实感与代入感是激发想象力的沃土。

二、巧设开放性问题,引导创新实践:开放性问题,是引导学生亲历创新思维过程的关键。这类问题应没有唯一标准答案,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发表个性化见解。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营造安全、包容的氛围,积极运用鼓励性语言:如“这个想法很独特!”“能从不同角度看问题,真棒!”和激励性肢体动作:如赞许的眼神、点头,肯定学生的思考价值,保护其表达热情。教师的肯定性反馈是学生敢于“奇思妙想”的强心剂。

如:教《巨人的花园》时教师可以在不同的教学时段提出不同的问题: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时,可提问:“巨人的花园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通过讨论,学生能深入分析巨人的行为转变及其与花园景象的关联,深化对人物和主题的理解;在学生对故事有较深理解后,教师又可提出更具开放性和迁移性的问题,如:“如果你是花园里的一朵花/一棵树,在巨人转变前后,你会有什么不同的感受?你会对巨人说什么?”来鼓励角色代入和情感想象的能力。再如“故事结尾春天回到了花园。想象一下,巨人接下来会怎么做,让花园永远充满快乐?请设计一个‘新巨人花园守则’。”来激发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和规则设计能力。“除了‘分享’,这个故事还可能告诉我们哪些道理?请结合你的生活经验谈谈。”来提升学生多元解读和联系生活实际的能力。

3.3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创新教学模式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开展,不仅需要教师的引导,还需要学生对语文知识进行自主探究,从而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小学生在学习中,由于缺乏足够的知识积累和学习经验,面对语文知识时往往不能够自主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养成批判性思维。比如,在学习《我们家的男子汉》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男子汉”这个词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这个词语的正确理解是什么?如果你是一位男子汉,你会怎么做?这就要求学生能够通过阅读文本来自主思考。在思考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如果我们家的男子汉有‘男子汉’这个称号,那他会怎么做?”让学生结合文本,分析出“男子汉”这个词的正确意思和使用方法。这样,学生就能够通过阅读文本来进行自我思考,从而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在《乡下人家》这一课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分析乡下人家的独特之处。在这一课中,学生可以从乡下人家的食物、服饰、建筑、生活习惯等多方面入手,寻找作者描写这些事物的最主要的特点。教师可以在课前布置相关的阅读任务,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寻找这些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从而掌握课文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此外,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相关的视频,让学生对乡下人家的独特之处有一个直观地了解。

四、结论与展望

4.1 研究结论总结

在创新教学模式下,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中采用基于情境教学法的创新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本文从小学语文课程中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影响出发,探讨了小学语文课堂创新教学模式下,教师如何通过情境创设、问题引导等方法,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本文以具体案例进行了说明,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应用情境教学法,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从而促进学生在语文课堂中思维能力的提升。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分析了在情境教学法下小学语文教师如何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教材内容选择合适的情境创设方法。

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将生活和教学内容相结合,创设具有生活气息和趣味性的教学情境,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此外,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以达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本文分析了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应用基于问题的情境教学法时所需要注意的问题。小学语文教师要在设计问题时充分考虑学生实际情况,以满足学生发展需求为出发点,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小学语文教师在使用情境教学法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些问题,以确保情境教学法能够发挥出其应有的价值。

4.2 研究展望及建议

创新教学模式下,小学语文课程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效果较为明显,教师应根据自身教学经验及学生特点,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利用多种教学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2)基于学生思维能力差异性设计个性化学习任务;(3)结合“读、写、讲”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4)鼓励学生运用发散性思维进行思考。在创新教学模式下,小学语文课程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教师应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解决。例如,教师应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通过课堂讲解的方式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若遇到困难,教师应鼓励学生自己寻找答案,并适时予以指导,不能一味地通过课堂讲解让学生接受知识。

此外,教师应定期组织教学经验交流活动,对创新教学模式下的小学语文课程进行总结,汲取经验教训,不断完善自身的教学方法与策略。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小学语文课程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效果。

参考文献

[1]巩耀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策略[J].启迪与智慧(上),2025,(05):70-72.

[2]黄雅玲.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J].华夏教师,2022,(26):25-27.

[3]张伯艳.大数据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新意识的培养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3,(07):19-21.

[4]刘春兰.基于新课标的语文“理想课堂”构建策略探微[J].成才之路,2023,(22):89-92.

基金项目:本文属于教育部福建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2024年开放课题《基于表达的发展型学习任务群“教-学-评”一体化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KCA2024207)研究成果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