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念引领下文言文教学的“文化浸润”路径——以高年级“小古文”单元为例
摘要
关键词
大概念;文言文教学;文化浸润;高年级;小古文
正文
引言
文言文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以其简洁深邃的表达方式,向我们传递着先人的智慧结晶、道德理念与历史记忆[1]。部编人教版高年级语文教材中的“小古文”单元,选取了《杨氏之子》《伯牙鼓琴》《学弈》等篇幅短小、语言凝练的经典篇目,为学生接触传统文化搭建了桥梁。然而,当前文言文教学常陷入“字字翻译、句句讲解”的工具化误区,学生虽能背诵文本,却难以真正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大概念作为统领知识与技能的核心观念,为文言文教学实现“文化浸润”提供了新思路。本文以高年级“小古文”单元为例,探索大概念引领下文言文教学的文化浸润路径,旨在让学生在语言学习中感受文化魅力,落实语文课程核心素养(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培养目标。
一、大概念与文言文教学的文化浸润
大概念是连接知识、技能与经验且具有迁移价值的核心观念,能帮助学生构建结构化认知,在文言文教学中可体现为对古人思想情感、价值观念等的提炼;文化浸润则强调学生主动参与体验,以潜移默化地理解文化内涵,助力学生了解古人特质并增强文化认同。大概念背景下文言文大单元教学能够有效整合语文课程的核心素养,为文化浸润提供更明确的素养导向,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同时能够加深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2]。二者紧密关联,大概念为文言文教学的文化浸润提供方向与统领,既能串联分散篇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化内涵,又能帮助学生将文化知识迁移应用,实现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二、高年级“小古文”单元的大概念提炼
(一)基于单元主题提炼大概念
部编人教版高年级语文教材中的“小古文”单元通常围绕一定的主题选取篇目,如“智慧故事”“情感表达”等。教师可以结合“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等学习任务群的要求,根据单元主题提炼大概念,如“智慧能够解决生活中的难题”“真挚的情感能够打动人心”等。以“智慧故事”单元为例,《杨氏之子》中杨氏之子用巧妙的语言回应客人的调侃,展现了他的聪慧;《世说新语》中的一些篇目也讲述了古人的智慧故事。围绕这些篇目,可以提炼出“智慧体现在语言和行为中”这一大概念。
(二)基于文本内涵提炼大概念
每个文言文篇目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教师可以深入挖掘文本内涵,结合“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任务群,提炼出大概念。如《伯牙鼓琴》讲述了伯牙与子期之间的知音情谊,体现了友情的珍贵,由此可以提炼出“真正的友情是心灵的相通”这一大概念;《学弈》通过两人学弈的不同结果,强调了专心致志的重要性,可提炼出“专注是成功的关键”这一大概念。
(三)基于学生认知水平提炼大概念
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和生活经验,但对于抽象的文化概念理解有限。因此,教师在提炼大概念时,要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如“诚信”这一概念,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可能比较抽象,教师可以将其提炼为“说到做到是一种好品质”,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三、大概念引领下文言文教学的文化浸润路径
(一)情境创设,在情境中感受文化氛围
情境创设是文化浸润的重要途径,教师可结合大概念、文本内容与真实生活情境,融入“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等学习任务群,通过多种方式营造文化情境。例如,借助多媒体播放古琴曲、展示古乐场景,助力学生感受《伯牙鼓琴》中的知音情谊;组织《杨氏之子》的角色扮演,让学生在重现对话与动作中体会人物聪慧;联系学生学习生活解析《学弈》,使其在实际关联中理解“专注”的意义,从而让学生沉浸式感受古人生活与文化氛围。
(二)问题探究,在探究中理解文化内涵
问题探究能激发学生思维,推动其主动理解文化内涵,教师需围绕大概念设计启发性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与批判性思维。针对《伯牙鼓琴》,可提出“伯牙为何破琴绝弦”等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领悟友情真谛;教学《学弈》时,通过对比性问题分析两人差异及结果,结合学生自身学习反思专注的重要性;学完《杨氏之子》后,以拓展性问题引导学生关联其他古人智慧故事,拓宽文化视野,深化对文化内涵的理解。
(三)活动体验,在体验中传承文化精神
活动体验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文化魅力、传承文化精神,教师可依大概念与文本,结合学习任务群设计实践性活动。开展诵读比赛,如让学生通过语调变化诵读《伯牙鼓琴》,传递情感与文化内涵;组织文化创作,像依据《杨氏之子》创作漫画或故事,促进学生内化文化知识;安排文化实践活动,如践行《论语》中的处世理念,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传承文化精神。
(四)评价反馈,在评价中深化文化理解
评价反馈有助于学生明晰学习状况、深化文化理解,教师应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以核心素养为导向。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情境、探究、活动中的参与度与思维深度,及时给予反馈;成果性评价针对学生的文化创作、诵读表现等,肯定成果以增强其自信;同时引入自我评价与同伴评价,引导学生反思学习、借鉴他人,进一步深化对文化的理解。
四、大概念引领下文言文教学文化浸润的注意事项
(一)注重大概念的生成性
现阶段,受教师文言素养、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等因素的影响,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存在单向讲授、翻译为主、学生主体地位凸显不足等问题[3]。大概念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可以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不断生成和完善。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凸显学生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中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让大概念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二)避免文化浸润的形式化
文化浸润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教师要避免为了追求形式而开展一些与文化内涵无关的活动,应确保活动紧扣核心素养目标,通过真实的语言实践让学生真正理解文化内涵,要让活动真正服务于学生对文化的理解和感悟。
(三)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都不同,对文化的理解和接受程度也会有所差异。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结合“因材施教”原则,设计分层任务与评价标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活动和评价方式,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获得发展。
结论
大概念引领下的文言文教学,能够打破传统教学的局限,实现“文化浸润”的目标。通过提炼大概念,创设文化情境,开展问题探究和活动体验,以及进行多元化的评价反馈,能够让学生在学习高年级“小古文”单元的过程中,深入理解文化内涵,感受文化魅力,提升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等核心素养。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大概念的生成性,避免文化浸润的形式化,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文言文教学真正成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 贺立伟.小学语文高年级文言文教学策略探讨[J].小学生(上旬刊) . 2025 (05):124-126.
[2] 黎悦帆.大概念背景下文言文教学策略探究[J].文理导航(上旬) . 2024 (04):28-30.
[3] 何晓义.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 . 2024 (31):36-41.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