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项目学习的小学语文跨学科综合性学习教学策略
摘要
关键词
项目学习;小学语文;跨学科综合性学习;教学策略
正文
引言
在教育领域持续探索与革新的进程中,培育学生核心素养逐渐成为教育实践关注的焦点。语文作为基础教育体系中的关键学科,不仅承载着提升学生语言文字运用水平的重要职责,也在学生综合素养发展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项目学习倡导以贴近生活的实际问题为引导,鼓励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主动探索、协作交流;跨学科综合性学习则致力于打破学科边界,实现多学科知识技能的有机整合。这两种理念的结合,为小学语文教学创新带来了值得关注的新方向。由此可见,对基于项目学习的小学语文跨学科综合性学习教学策略展开深入探究,或能为教学实践提供具有价值的参考与启发。
1基于项目学习的小学语文跨学科综合性学习的意义
1.1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在项目学习与跨学科综合性学习的探索过程中,学生往往会通过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多元语文实践参与项目任务。以“家乡文化探索”项目为例,查阅文献资料时的文本解读,撰写调研报告时的文字凝练,以及面向他人的文化分享表达,都为学生搭建了知识应用的桥梁。这类真实情境下的实践活动,有助于学生将语文知识与生活经验相互联结,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逐步深化对语文知识的认知,进而为语文素养的提升提供有效助力。
1.2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跨学科综合性学习打破学科壁垒,将语文、数学、科学、艺术等不同学科知识有机融合。在实际项目开展过程中,学生往往需要灵活调用各学科所学。以“校园植物观察与记录”项目为例,描述植物形态时离不开语文素养,测量植株高度、记录生长周期等数据处理依赖数学思维,探究植物生长原理需借助科学知识,而植物艺术创作则是美术技能的生动体现。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综合素养如思维拓展、问题应对、团队协作与创新实践等方面,都能获得潜移默化的提升。
2基于项目学习的小学语文跨学科综合性学习教学策略
2.1明确教学目标,注重学科融合
参考课程标准并结合学情拟定目标:教学目标的规划不妨以语文课程标准为参照,同时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知识储备状况与生活经验积累,探索契合学生成长轨迹的目标设定方向。在这个过程中,可尝试将跨学科知识有机融入,使目标既能体现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导向,也能兼顾其他学科能力的培养需求。
注重目标的梯度性与实践价值:教学目标的构建可考虑形成清晰的层级体系,从知识习得、技能训练,到学习方法的掌握,再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塑造,进行多维度的考量。各个维度的目标宜细化、具体,为教学实践中的落实与评估提供便利。以“编写校园故事”项目为例,知识与技能层面,可引导学生尝试运用多样化的修辞手法丰富故事创作;在过程与方法方面,鼓励学生通过小组协作完成故事的构思、撰写与修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则可以将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以及激发他们对校园生活的情感联结作为着力点。
2.2精选项目主题,贴近生活实际
立足学生经验与兴趣倾向:项目主题的筛选不妨以学生日常熟悉的校园、家庭、社会生活为切入点,从中探寻适宜素材。例如,以“我的家庭相册”作为项目主题,引导学生收集家庭照片并书写背后故事,这一过程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还能让他们在文字表达中传递对家人的情感。在此基础上,若能适度融入历史学科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家庭发展与时代变迁的关联,或许能拓展学习的深度与广度。
融入社会热点与时代元素:将当下社会热点议题和时代发展趋势纳入项目设计的考量范围,不失为一种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培育社会责任感的有效途径。以“垃圾分类宣传”项目为例,学生可运用语文知识构思宣传标语、设计海报;借助数学知识统计分析垃圾产生数据;结合科学知识探究垃圾分类的原理与意义。通过多学科知识的运用,帮助学生深化环保认知,逐步养成绿色生活习惯。
强化跨学科融合特性:在确定项目主题时,若能注重多学科知识的自然渗透与有机整合,往往能带来更丰富的学习体验。以“传统节日文化探究”项目为例,学生既可以通过语文学习品味节日诗词、了解传说故事,也能够借助历史学科追溯节日的起源演变;还可以通过美术创作展现节日场景,通过音乐学唱感受节日氛围,从而从多个维度深入领略传统节日的文化魅力。
2.3设计项目活动,促进主动探究
项目阶段与任务规划:在项目学习实践中,可尝试将其划分为多个有机衔接的阶段,结合教学目标与学生学情,为各阶段设置相应的任务导向,助力学生有条不紊地推进项目进程。常见的阶段划分涵盖项目启动、信息采集、方案构思、实践探索、成果呈现与反馈评价等环节。以“校园花园设计”项目为例,项目伊始,教师可通过引导性提问与讲解,协助学生明晰项目方向与具体要求;信息采集阶段,鼓励学生采用实地调研、文献查阅等方式,积累校园环境与植物相关知识;方案构思环节,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开展设计研讨;实践探索过程中,教师做好指导与安全保障;成果展示与评价阶段,引导学生进行多元视角的自我反思与同伴互评。
丰富学习活动形式:为激发学生在项目学习中的主体性与创新思维,可灵活运用多种学习活动形式,如小组协作探究、实地考察体验、实验操作研究、角色扮演实践等。在“模拟新闻发布会”项目实施中,学生通过分组承担记者、新闻发言人等角色,在新闻素材挖掘、稿件撰写、发布会筹备与开展等一系列活动中,逐步提升语言表达、信息整合与团队协作等综合素养。
搭建学习支持框架:在项目学习开展过程中,教师需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依据学生实际需求,适时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支持。如运用启发性问题引导思考方向,提供模板范例辅助规范学习成果,推荐工具资源拓展学习途径等,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难点。
2.4优化评价方式,全面衡量学习成果
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师评价模式,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家长评价等。不同评价主体从不同角度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使评价结果更加全面、客观。例如,在“制作班级纪念册”项目结束后,教师评价学生的语文表达和创意设计能力;学生自评和互评关注自身和他人在项目中的参与度、合作表现和进步情况;家长评价可以从学生在家中的资料收集和准备工作等方面进行评价。
结束语
基于项目学习的小学语文跨学科综合性学习作为教学模式的有益探索,在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与综合能力、激发学习兴趣,以及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展现出积极潜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尝试通过明确教学目标、筛选契合的项目主题、设计多元项目活动,并对评价方式加以完善,从而推进相关教学策略的实践应用。随着教学探索的持续深入,这一教学模式有望在培养新时代创新型综合人才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参考文献
[1]沈思蓥.跨学科学习在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实施策略[J].小学教学研究,2024,(19):71-73+76.
[2]卢紫薇.小学语文跨学科综合性学习探索[J].小学语文教学,2024,(12):18-20.
[3]李智慧.在跨学科学习视域下开展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J].华夏教师,2024,(05):102-1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