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阅读能力对初中生解题能力的影响研究

期刊: 素质教育 DOI: PDF下载

修永霞

海阳市辛安镇第二初级中学,山东 海阳265100

摘要

本文探讨了数学阅读能力对初中生解题能力的影响,分析了数学阅读能力在解题中的价值,并针对目前初中生应用题解题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培养初中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实践策略。研究结果表明,数学阅读能力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内化能力、理解能力和推理能力,对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数学阅读能力;初中生;解题能力;实践策略

正文


引言:

数学阅读能力是指学生通过阅读数学语言、数学符号、数学图形进行理解、分析与阐述数学内容的能力,是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重要基础。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数学概念与数学题型会越来越复杂,而优秀的数学阅读能力则会使学生更容易理解题目、分析题型、寻找解题方法,从而提高解题水平。大多数初中生数学学习过程中都存在着数学阅读能力匮乏的现象,在解题过程中会由于对题目的理解不够准确、解题思路不清晰、解题方法不当等问题直接影响解题效果。因此,培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是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一种重要方式

一、数学阅读能力在解题中的价值
(一)提升学生内化能力
    数学解题中的数学阅读能力是沟通抽象的数学语言和学生自身认知能力的桥梁。数学解题能力较优秀的学生,能够快速有效地从题目中提取出有用的信息,准确分析问题的本质所在,并将其内化为自身认知体系中的知识,事实上,这就是对问题信息的内化过程。学生阅读数学题目后能够将来自题目的信息内化为自身认知能力中的元素,使之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数学原理和数学解题方法。学生这种内化能力的提高,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解答眼前的问题,还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数学问题的转化与运用,为其后续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提高学生理解能力
    数学题目往往蕴含着复杂的逻辑关系和抽象的数学概念,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理解能力才能准确把握。数学阅读能力为理解力的体现,能够准确地对题目进行数学语言、数学符号、数学图表的解读,可以发现题目中的关键信息和隐藏条件,看透题目表象,在文字语言的基础上形成数学式子,把概念与现实生活联系,进而理解题意,从而使数学题目阅读障碍消除,不会造成解题理解上的偏差,能找到突破题目、获取正确解题方向、运用适宜方法、选择合适策略的切入点
(三)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数学题的解决需要学生进行推理与证明,而在进行推理的过程中,就必须要对其中的内容进行准确的理解与分析。对于具有较强数学阅读能力的学生,能够通过题目将有效的解题信息提取出来,能准确找出题目中已知条件和待解决问题之间存在的逻辑关系,结合所掌握的有关数学知识进行推理与判断,理清自己的解题思路,能将复杂的题目分成几个简单的小步骤,层层推理得出答案。这样的推理,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
二、目前初中生解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目前初中生数学解题过程中,普遍存在的解题问题是:第一,解题中阅读能力差,不能读懂题意,特别是不能读出题意的“关键点”,理解题目不完整或不正确,遗漏题中重要条件,导致解题不全面;第二,缺乏解题方法与技巧,不能根据问题的复杂性,将问题合理地分解与转化,寻找出恰当的解题方法与技巧来解决问题;第三,缺乏数学语言的应用能力,数学语言在解题表达解题过程以及写出最终结果时,出现无条理、表述不准确,甚至不知如何表述的结果;第四,解题习惯差,缺乏反思,不会反思与总结,解决问题之后,不会发现与反思解题中所存在的问题与失误,导致此类问题不断的重复出现
三、初中数学培养阅读能力的实践策略
(一)通过课前预习,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初中数学抽象性增强,部分学生容易产生畏难情绪课前预习可让学生对新知识提前接触,通过自己的阅读、理解,初步了解一些基础知识,降低课堂学习的难度,增强学习信心。当学生通过预习能够理解部分内容时,他们会获得成就感,进而激发对数学阅读的兴趣,变被动阅读为主动阅读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布置明确的预习任务。例如,可以要求学生阅读指定的教材内容,找出其中的关键词、关键句,尝试理解重要的数学概念和定理,并尝试完成一些简单的练习题。有明确预习任务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目的性阅读,不盲从阅读。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对教学提出有针对性的预习问题,促进学生进行深刻思考。例如可提出一些与实际生活相关的问题,学生如何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等,可引起学生阅读兴趣,可促使学生展开更深入的阅读及理解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预习,为接下来的课堂做好准备。
(二)授课中融入,指导学生阅读
    数学语言具有抽象性、简洁性和精确性,对于初中生来说,理解起来存在一定的难度。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数学概念和例题,引导学生理解数学语言的意义和用法,帮助他们突破阅读障碍,提高阅读的准确性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教授学生一些常用的数学阅读方法,例如如何圈点批注、如何利用图表理解数学概念、如何进行简单的数学推理等。这些阅读方法的指导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内容,提高阅读的效率。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精选阅读材料。

关于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可能含有“比…多”“比…少”“同时增加/减少”等数学语言。在教师的指导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讲解此类数学语言的意义及使用,以有效化解学生的阅读障碍,提升其阅读的精准度。比如例题:一家商店有一款进价是15元的商品,售价为20元,商家为了促销活动,承诺每卖出一个商品捐1元钱给社会公益组织。如果商店至少要获得100元利润,那么至少要卖出多少个商品呢?在数学题目中有“至少”“每件商品的利润”等关键词语。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对于数学题目的阅读进行教学的指导,使学生可以理解这些数学语言的实际含义。例如,“至少获得100元利润”意味着利润必须大于或等于100元,而不是恰好100元。这种指导能够帮助学生准确把握题意,避免误解阅读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通读题目,并圈出“进价15元”、“售价20元”、“捐赠1元”和“至少获得100元利润”等关键信息教师进一步提问:“如何表示卖出x件商品的总利润?”学生可以写出:4x≥100解:x≥25。最后,由教师再次组织学生分组,谈一谈自己如何理解题目中的“至少”这一含义,又该如何依据题目中的信息表述为一元一次方程。经过讨论,学生在互学互助的同时,加深了对题目的理解,通过将读题指导过程贯穿授课始终,并通过具体题目为例,教师让学生明白了如何读数学语言,如何读,何时停,以及如何养成读的习惯,并借此训练学生的解题能力
结束语:
     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能够使得他们更好地对数学概念进行掌握内化和推理,提高解题效率,保证解题效果的准确。根据当前初中学生的解题问题,教师要加强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培养,在教学中去探索更多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们做好对数学语言的理解,学会解题的方法,提升数学学习效果。教师要加强对数学阅读能力和其它认知能力之间关联性以及不同教学策略对学生数学阅读能力之间影响的研究,结合学生的知识思维,开发数学阅读能力的综合训练法,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杨文蕴.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研究[J].学周刊,2023(21)

[2]吴春艳.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J].教师,2023(17)

[3]李铭杰.核心素养下的中学数学阅读能力培养[J].教育界,2023(1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