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单元整体视阈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研究

期刊: 素质教育 DOI: PDF下载

汪裕彬

德兴市黄柏小学 江西省德兴市

摘要

在教育改革深化与核心素养导向的背景下,单元整体教学作为能引发学生思考的教学方式被提出来。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教学时积极探索新教学模式与方法,落实核心素养,改变注重以课时为单位的教学,推进单元整体教学,真正实现学科教学与素养目标的有效对接。基于此,本文以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的《多边形的面积》单元为例,探究基于单元整体视阈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意义,根据单元整体教学的特征,严格遵循单元整体教学的整体性、连贯性、衔接性及创新性原则,提出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以期构建高效小学数学课堂,帮助学生构建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

单元整体;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教学策略

正文


小学数学是一门集知识性与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创新能力是教学的重要任务。现阶段,基于单元整体视阈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正打破传统教学模式限制,通过教学内容的整合、教学方式的优化,打破教学章节的时空限制,不仅有利于素养目标的落实、思考问题整体性、知识内容结构化以及学习方式的变革,还改变了学生“零散学习,点状思维”的学习现状,实现了高质量学习,更好的促进了学生的长远发展[1]。本文以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多边形的面积》单元为例,探讨单元整体视阈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从单元教学目标、单元知识框架、单元教学情境、单元数学问题等方面入手,采取科学合理的策略构建高效课堂,有利于学生结构化知识体系的形成以及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促进学生发展奠定。因此,研究对深化教学改革、落实新课标要求具有重要意义。

1基于单元整体视阈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意义

1.1有利于串联数学解题思路,激发学生思维活力

从实际教学来看,基于单元整体视阈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以系统化视角重构教学内容,能够有效串联和融通单元内各个章节的知识。例如,教师在教学《多边形的面积》时,可以将单元内分散的知识点进行集中教学,加强知识点之间的逻辑性与关联性,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认知结构,培养学生的发散性与联合性思维,从而串联学生的数学解题思路,降低多边形面积知识的学习难度,让学生发现不同图形面积计算方法的共通性,有效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与课堂教学质量。同时,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模式中,知识往往以一种静态、孤立的形式存在,不仅无法帮助学生建立对数学知识的整体认知,还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索欲望。而单元整体教学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让教师在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时加强活动指导,通过整合单元内容,围绕单元主题进行教学延伸,使学生能够从整体上把握数学概念和方法,能够通过多种方法解决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从而显著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1.2有利于突出数学教学重点,夯实学生学习基础

基于单元整体视阈的小学数学教学还能够有效聚焦核心知识,使数学课堂更加贴合学生的认知实际,帮助学生构建系统化的认知结构,保障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时明确教单元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学习各个章节的知识,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思路,能够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了解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降低学生需数学知识的难度。例如,教师在教学《多边形的面积》时引导学生运用转化思想,使其在教学活动中体验割补和倍拼两种转化方式,推导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等图形的面积公式,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图形面积计算的本质规律。而且,教师从教材内容出发,设计由浅入深的学习任务,能够增强数学教学的层次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教学单元的重难点知识,夯实学生的学习基础,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促进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与教育教学整体质量的提升。

1.3有利于完善数学知识体系,满足学生学习需求

在当前基于单元整体视阈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围绕核心单元主题进行精心策划和有效组织,通过系统化设计能够将零散知识点整合为有机联系的知识网络,确保各个次主题相互衔接、逻辑严密,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能从整体上感知数学学科,通过系统化的方式学习丰富的数学知识点,进而形成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2]。例如,教师在教学《多边形的面积》时,教师以“转化思想”为主线,可以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等图形的面积推导过程紧密串联,加强学生对数学系思想与解题方法的学习,有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单元知识的迁移与应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后续的学习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1.4有利于促进数学深度学习,提高学生学习成效

在核心素养的引领下,基于单元整体视阈的小学数学教学通过结构化设计,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例如,教师在教学《多边形的面积》时,精心策划富含挑战与探索性质的学习活动,“校园绿地规划项目”,能够激励学生主动思索、深入探究,使学生在猜想、验证、推理、应用过程中掌握不同图形的面积公式,锻炼高级思维技巧与问题解决策略,实现从知识获取到思维发展的跃升。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还可以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2基于单元整体视阈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2.1深入分析单元内容,明确单元教学目标

基于单元整体视阈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开展,首先需要教师深入分析大秦元内容,梳理出核心知识点和教学重难点,明确单元教学目标[2]。教师研读单元内容,可以发现《多边形的面积》单元的学习主题是“图形的测量”,核心概念是面积单位的累加,单元横向关系如图1(左)所示。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教师既要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面积概念的本质,还要让学生体悟到“转化”是数学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思想方法,从而促进学生知识的迁移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同时,单元纵向关系如图1(右)所示。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教师既要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平面图形的内在联系,还要强调这些计算公式内在转化,实现知识的结构化,准确预见到学生学习的盲点在哪里。

 

1 单元横向关系(左)与单元纵向关系(右)

由上述可知,教师应制定以下科学合理的单元教学目标。(1)能够用格子图数图形的面积,了解数格子的原则和方法,明白求图形的面积即面积单位的累加,并从中初步感知转化思想。(2)能够利用剪拼、倍拼、折叠等多种方法经历转化过程,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归纳总结等多种学习方式推导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并应用,促进知识的迁移和学习能力的提升。3)能够通过有效割补、添补、求差、分割、求和等多种方法将组合图形转化为基础图形,求出组合图形的面积,养成灵活选择方法解决问题的习惯。4)能够通过数一数、算一算等方法,估算树叶等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感知数形结合思想。5)能够熟练应用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及时反思总结思维方法,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为持续性学习做好准备。通过这些教学目标,使学生充分掌握多个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形成空间观念和推理意识。

2.2充分运用思维导图,构建单元知识框架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可视化工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记忆和应用复杂的知识体系。当前,思维导图已经成为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教学手段,教师充分运用这一手段,不仅可以构建单元知识框架,还可以将抽象复杂的数学知识简单化,让学生充分在课堂中占据主导地位,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知识网络,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使其掌握更高效的学习方法,积累丰富的学习经验[4]。例如,教师在教学《多边形的面积》时,可以先整合单元内容,让学生了解单元学习目标,再引入单元学习主题“图形的面积”,引导学生通过MindMasterProcessOnGitMind、多墨智能、印象图记等思维导图绘制软件绘制《多边形的面积》这一单元的思维导图,在探究单元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填充思维导图的内容。同时,教师在教学活动结束后,可以为学生布置思维导图绘制任务,让学生自己动手画出本单元的思维导图。如图2所示。

 

2 《多边形的面积》单元思维导图

学生能够以红色笔画出“多边形的面积”为中心节点,以蓝色笔画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梯形的面积”、“组合图形的面积”、“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子节点,以绿色笔清晰表达出不同图形的面积公式,分割、添补、数格子、转化成近似规则图形等计算方法。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强化学生的几何认知能力,还可以帮助学生构建单元知识框架,增强学生的迁移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3技术创设教学情境,促进数学深度学习

新时代背景下,随着数智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小学数学教学模式面临重构需求,教师应充分发挥数智技术的作用与优势,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促进数学深度学习[5]。例如,教师在教学《多边形的面积》时,可以利用人工智能(AI)技术创设教学情境,如利用DeepSeek生成动态切割动画;结合生活实际为学生重构单元情境——“我的房间的面积”、“设计一个面积20平方米,上底5米的梯形花园”等,引导学生围绕“图形的测量”这一学习主题,认真思考如何运用所学的图形面积计算知识,选择合适的方法完成面积计算,确保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梯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三角形转化成梯形的认知转化效率显著提升,渗透转化思想,发挥空间观念,促进学生数学深度学习。

2.4合理设计数学问题,提高学生应用能力

首先,教师可以设计问题:“看到《多边形的面积》这个课题,你能想到我们之前学过哪些知识?还能想到本单元我们要学习哪些知识?我们先来回忆一下,之前学过哪些与面积有关的知识?”确保学生能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能够说出以前学过的关于面积的知识。其次,教师可以展示不同图形,如图3所示,并设计问题:“下面图形哪个面积大?怎么使用数格子的防范进行图形面积计算?除了数格子的方法,还有什么其他的方法?”确保学生能够通过满格+凑满格的方法数出图形面积,能够通过剪、拼、移的方法求出图形的面积,引导学生初步感受转化思想[6]

 

3 不同图形

再次,教师可以设计问题:“如何用剪拼法、倍拼法转化平行四边形、直角三角形、直角梯形,如何进行面积计算?”确保学生能够通过倍拼的方法求出图形的面积,引导学生深入感受转化思想[7]。最后,教师还可以设计问题:“任意三角形和任意梯形都能用倍拼法求面积吗?用长乘宽就能求出长方形面积单位的总个数,在研究的多边形的面积中,如果去掉格子,是不是也有这个规律呢?每行个数和行数与原来图形的哪些部分有关系呢?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的面积应该怎样算?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如何推导?三角形与梯形之间的内在联系?”确保学生能够掌握并熟练运用转化思想。通过这些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提高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

综上所述,新时代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效开展基于单元整体视阈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不仅有利于串联数学解题思路,激发学生思维活力;突出数学教学重点,夯实学生学习基础,还有利于完善数学知识体系,满足学生学习需求;促进数学深度学习,提高学生学习成效,显著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为学生后续的学习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为此,教师应采取深入分析单元内容,明确单元教学目标;充分运用思维导图,构建单元知识框架;技术创设教学情境,促进数学深度学习;合理设计数学问题,提高学生应用能力等策略,使学生形成系统化知识结构,强化学生的认知规律,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实现发展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数学技能的数学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

参考文献:

[1]周芊妤.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策略研究[J].甘肃教育研究,2025,(06):111-113.

[2]王晓春.单元整体视角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探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4,(28):138-141.

[3]石正坤.基于单元整体教学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实践——以“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二)”教学为例[J].新课程研究,2025,(08):45-47.

[4]张小英.单元整体教学视角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4,(24):119-121.

[5]郭腾飞.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策略——以人教版六年级“圆柱和圆锥”单元教学为例[J].天津教育,2025,(09):174-176.

[6]冯洪文.基于单元整体教学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探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5,(09):130-133.

[7]蔡凌峰.单元整体视域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以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中“多边形的面积”的教学为例[J].求知导刊,2025,(08):119-121.

 

作者简介:汪裕彬 1978.12.8 男 江西省德兴市 汉 本科 德兴市黄柏小学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