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研究

期刊: 素质教育 DOI: PDF下载

李秋敏

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教育保障中心 河南省南阳市 474450

摘要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中明确提出:“加强课程内容整合,主张语文课程关注数字时代语言生活的新发展,体现学习资源的新变化。”随着数字智能技术的发展,教育方式及教育理念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智慧教育理念逐渐成为教育发展的前沿理念,数字智能教育技术也逐渐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成效。因此,如何在智慧教育理念下整合数字技术资源,通过智能数字技术拓展优化课程内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成为了当下小学教育的热议话题。基于此,研究以智慧教育理念为背景,对小学语文教育课堂改革展开了研究,分析了智慧教育理念对小学语文教育改革提供的支持,并分析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思路;最后以部编版教材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教学为例,提出了几点智慧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的策略。旨在进一步为促进课堂的创新发展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

智慧教育理念;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正文


一、引言

智慧教育是一种整合新型教学系统的教育模式,也是促使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要举措。随着云平台、大数据、电子科技等智能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课堂应用智慧教育也越来越普遍;智慧教育平台整合了相关技术,是一种现代化信息技术教育的工具,在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效率上受到了广泛的关注[1]。小学语文教育是语文学科的基础教育阶段,新课标中主张小学语文教育应该“关注数字时代语言生活的新发展,体现学习资源的新变化。”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关注智慧教育理论,根据智慧教育理论指导思想,加强对教育的重视,通过典型的、时代化的课程内容,拓展学习课程内容,促进学生的发展与进步,提高语文学习的智慧智能技术的应用。

二、智慧教育理念对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支持

(一)提供个性化学习支持

智慧教育理念凭借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赋能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为个性化学习支持提供了有力支撑[2]。在传统课堂中,教师难以兼顾不同认知水平、学习节奏的学生,导致部分学生学习动力不足或进度滞后。而智慧教育通过搭建数字化学习平台,可实时采集学生的课堂互动、作业完成等数据,精准分析其知识薄弱点与学习偏好。例如,针对识字困难的学生,平台能推送趣味识字游戏和分层练习;对阅读能力较强的学生,智能推荐拓展阅读材料与深度探究任务。这种基于数据的个性化指导,既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又让教学更具有趣味性,可以为小学语文教育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

(二)提供思辨性学习支持

智慧教育理念为小学语文教学中思辨性学习的开展提供了全新路径,有效破解了传统课堂中思辨训练形式化、碎片化的难题。借助智能教学系统,教师可依据文本特点构建阶梯式思辨任务体系,引导学生从单一理解走向多角度辩证思考[3]。同时,智慧工具支持实时收集学生的观点碰撞数据,通过可视化分析呈现思维差异,更好的帮助学生思考,支持学生掌握学习办法,提高学习思维水平。

(三)提供数字化资源支持

智慧教育理念下的数字化资源为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注入了鲜活动能,打破了传统教学中教材内容固化、资源获取受限的局限。通过构建云端资源库,将课文相关的历史影像、民俗故事、作家手稿等多元素材进行系统化整合,形成动态更新的“教学资源生态”,例如学习古诗时,学生可在线调取诗人创作背景的纪录片、诗句意境的动画演绎,让抽象文字转化为具象感知。同时,智能资源平台能根据教学进度和学生认知需求,精准推送分层资源,如针对低年级识字教学,自动匹配带笔顺动画的生字卡片和互动练习;为高年级阅读拓展提供同主题的不同文体文本对比材料。这种数字化资源的供给模式,既拓展了语文学习的广度与深度,又实现了资源与教学目标[4]

三、智慧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思路

(一)创新实践,促进综合素养发展

在智慧教育理念下,创新实践教学是促进学生综合发展学习成长的关键。教师可以依托智慧平台,组织创新教学,将课前、课中、课后紧密结合起来,打造“三链”、“六步”组合教学模式,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逻辑性和连贯性,将课堂构建成一个学习的整体,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提升。“三链”、“六步”组合创新教学模式思路见下图1

 

1 “三链”、“六步”组合教学模式

“三链”为课前知识链、课中能力链、课后价值链;“六步”为前测分析、情境创设、分层教学、实践活动、智能评价以及拓展延伸。在智慧教育的理念下,课前通过智慧平台开展前测分析,快速捕捉学生知识储备的薄弱点,据此生成个性化的课前知识链,如针对课文中的生字词难点,推送适配的微课与闯关练习,让学生带着明确目标进入课堂;课中借助平台创设生动情境,再结合分层教学策略,为不同水平学生分配阶梯式任务,课后依托智能评价系统生成多维度学情报告,既指出知识掌握漏洞,又标注思维发展亮点,同时引导学生沿着课后价值链进行拓展延伸,如根据平台推荐的同主题绘本、生活观察任务深化认知,使课前、课中、课后形成环环相扣的学习链条,让学生在连贯的智慧教学场景中实现知识吸收、能力提升与价值内化的统一[5]

(二)分层教学,实现个性教育教学

在分层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智慧教育理念,对小学语文教育活动进行分层教学型设计,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个体差异,将学生分为“基础层、提高层以及拓展层”,为每个不同层级的学生提供指导。思路见下图2

 

2 智慧理念分层教学思路

基础层学生侧重夯实核心知识,教师可通过智慧平台推送标准化字词练习、句式模板及课文片段跟读资源,确保学生掌握课文基础要素;提高层学生需强化知识迁移能力,教师依托平台创设半开放式任务,如给定主题让学生运用课文学过的修辞手法进行段落创作[6]。拓展层学生注重批判性思维与创新能力培养,教师引导其利用数字工具开展深度探究,如分析多篇同主题课文的写作视角差异,通过思维导图工具梳理对比结果,平台记录思维过程并生成能力发展图谱,让每个层级的学生都能在适配的挑战中获得进阶。

(三)课后拓展,完善智能课堂延伸

拓展教学是在智慧教育理念下实现智慧课堂延伸的关键。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智慧平台,开展课后拓展学习,进一步促进智能课堂的延伸。比如,可以通过智慧平台,开展知识拓展延伸、能力提升、融合探究提升等,思路见下图3

 

3 智慧理念下课后拓展提升思路

知识拓展延伸可依托智慧平台构建动态更新的“课文知识图谱”,基于小学语文教育研究中对跨学科学习的重视,自动关联与课内内容相关的多领域资源,这些资源涵盖文字、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能打破学科壁垒,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基础上,自然接触到历史、科学、艺术等领域的知识,拓宽认知视野,满足不同学生对知识深度和广度的需求[7]。能力提升环节,依据小学语文教育研究中关于学生语言能力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借助智慧平台的互动功能设计阶梯式实践任务,针对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表达能力,设置从基础的语言组织到高阶的逻辑思辨等不同层次的任务,平台通过智能分析技术对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实时反馈,帮助学生精准把握自身能力短板,有针对性地提升听、说、读、写等核心语文能力。融合探究提升方面,结合小学语文教育研究中对综合性学习的倡导,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智慧平台的协作工具开展探究活动,平台为学生提供资料检索、信息整合、成果共创的数字化空间,支持学生在合作中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使语文学习从课堂内的知识积累延伸到课堂外的综合实践,真正实现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四、智慧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策略——以部编版教材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教学为例

在智慧教育理念下,可以将智慧教育平台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突出学生的创新素养的培养。

(一)教学目标

《圆明园的毁灭》整体篇幅较短,全文简练,条理分明。文章涉及到历史背景,借助智慧教育平台开展教学可以更好的丰富文章学习的资料背景,同时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因此,本节教学可借助智慧教育平台开展教学。智慧教育平台背景下本节教学目标见下表1

目标

内容

基础目标

理解课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重点目标

结合其他资料,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以及圆明园毁灭的经过,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难点目标

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能结合相关资料,理解“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华文化历史和世界文化历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1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目标

(二)教学设计

1)课前预习

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教师可以借助智慧教育平台,布置预习活动任务,让学生自主预习学习。学生可以在智慧教育平台“自主学习模块”选择对应的学段、年级、教材版本,找到要预习学习的课例。《圆明园的毁灭》教学预习课例见下图4

 

4 智慧教育平台《圆明园的毁灭》教学预习课例

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始之前,要求学生观看相关视频,让学生主动预习,同时在预习模块设置“交流机制”,让学生在观看预习课的时候能及时沟通交流,帮助学生答疑解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课程学习

进入课程学习以后,教师可以从基础开展教学,先练习生字词。在智慧教育平台中,教师通过桌面客户端“授课模式”进入“我的资源库”选择“语文学科工具——生字卡”就可以获取基础教育资源,带领学生认识生字词。用标准的教育方式,指导学生掌握生字词的笔顺、笔画,更好的认识基础知识,打牢学习基础。

认识生字词以后,可以开展课文教学,教师可以以“认识圆明园”为线索,开展教学,介绍圆明园的过去、经历以及现状。教师可以从谈话中导入,引入圆明园。外国作家雨果曾经写过:“你只管想象那是一座令人神往的,如同月宫仙境一样的建筑,你尽管去想象这座建筑是精雕细刻出来的,全市用洋漆漆过的,上了珐琅的,镀金的,用最珍贵的宝物装饰起来的。”通过这段话,结合文章中的图片,引导学生想象,圆明园是什么样的?布置任务以后可以让学生自主讨论,想象一下没有被烧毁以前的圆明园是什么样的。接着,教师可以借助智慧教育平台,以数字技术,3D复原圆明园的各个场景,见下图5

 

5 智慧教育平台3D复原圆明园

借助3D复原技术,让学生更直观的认识到没有被破坏之前的圆明园是什么样的,更好的理解课文中描述的情境,轻松积极的主动学习,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昔日圆明园的震撼与辉煌。

通过对比过去和现在,感受真实的落差,引出“圆明园毁灭”的惋惜,认识英法联军的罪行。

(三)课后巩固

在智慧教育背景下,教师可以结合智慧教育平台,引导学生预习相关知识,开展学习,还可以借助智慧教育平台,设计课后延展巩固学习。比如,发起“时空对话”数字研学活动。让学生在平台的 3D 建模圆明园场景中,分别标记出清代《圆明园四十景图》中记载的“正大光明殿”、“海晏堂”等标志性建筑遗址,以及如今考古发现的残存石柱、琉璃瓦碎片位置。

通过平台的 AR 叠加功能,将 1860 年英法联军焚烧前的绘画资料与现存遗址影像进行动态比对,学生需在任务单中写下三处最震撼的视觉落差,并结合平台推送的《泰晤士报》当年随军记者报道、法国枫丹白露宫藏圆明园文物清单等史料,分析“真实的落差”背后蕴含的历史伤痛。还可以围绕“如何避免历史悲剧重演”展开小组辩论,引用平台提供的各国保护文化遗产的法律条文作为论据。拓展教学,延展学习,提高学习质量。

五、总结

综上所述,智慧教育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改变了传统的育人方式,是一种以学生的发展为依据,构建的课堂教学体系;课前通过精准诊断明确学习起点,课中依托互动工具实现能力分层培养,课后借助多元资源拓展学习边界,形成连贯且个性化的学习闭环。同时,智慧教育并非弱化教师作用,而是通过技术赋能解放教师的机械劳动,让教师有更多精力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情感需求,推动教学从知识传递向素养培育转型。这种模式既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又契合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方向,为小学语文教学注入了可持续的创新动力,助力学生在主动探索中实现认知与能力的协同成长。

参考文献:

[1]徐檐香.智慧教育平台赋能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策略研究——以《田忌赛马》为例[J].教育传播与技术, 2025(1).

[2]谢龙剑.智慧教育平台推动下的小学语文教师研修模式探索[J].  2025(1):67-69.

[3]严一丽.聚焦智慧教育 优化作业设计——探析小学语文教学的减负提质[J].名师在线(中英文), 2024(11):62-64.

[4]王连侠.智慧新教育助力小学语文阅读课堂[J].文理导航, 2023(1):40-42.

[5]王阿萍.智慧教育环境下小学语文"共情式阅读教学"探索[J].读写算, 2025(10):31-33.

[6]梁辉 徐文玲.智慧教育平台赋能区域小学语文教学 优质均衡发展的探索[J].  2025.

[7]范丽萍.运用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助力小学语文大单元备课[C]//广东教育学会2023年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七).2023.

 

作者简介:李秋敏 1976.11 女 河南淅川 汉族 本科 小学语文教研员 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教育保障中心 研究方向: 小学语文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