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背景下中职英语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期刊: 素质教育 DOI: PDF下载

王友高

马关县民族职业高级中学 663700

摘要

产教融合是中职教育改革的核心方向,对中职英语教学模式创新提出了新要求。本文立足产教融合背景,分析当前中职英语教学存在的与产业需求脱节、教学内容滞后、实践环节薄弱等问题。结合中职英语教学特点与产业人才需求,探讨教学模式创新的必要性,从教学内容对接产业需求、教学方法融合职场实践、教学评价突出应用能力等方面提出创新策略,旨在构建“教、学、做、产”一体化教学模式,提升学生职业英语应用能力,为培养适应产业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供参考。


关键词

产教融合;中职英语;教学模式;创新策略

正文


引言

产教融合强调教育与产业的深度对接,推动职业教育与生产实践、技术服务紧密结合。中职英语教学作为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载体,需顺应产教融合趋势,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局限。当前中职英语教学多侧重通用语言知识传授,与行业岗位需求脱节,难以满足产业对具备跨文化沟通能力、职场英语应用能力人才的需求。在产教融合背景下,探索中职英语教学模式创新,实现教学与产业实践的有机融合,对提升中职英语教学质量与学生就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产教融合背景下中职英语教学模式创新的必要性

(一)适应产业人才培养需求

随着产业升级与国际化发展,企业对员工的职业英语能力要求日益提高,如涉外业务沟通、技术文档阅读、国际标准执行等能力已成为岗位核心素养。产教融合背景下的教学模式创新能使英语教学更贴合产业人才需求,通过对接岗位标准培养学生实用英语技能,满足企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精准匹配。

(二)提升学生职业竞争力

教学模式创新能打破传统应试教育局限,强化学生职场英语应用能力培养。通过融入产业实践元素,学生在学习中能掌握行业术语、职场沟通技巧等实用知识,积累岗位英语应用经验,增强就业时的岗位适应能力。同时,在与企业的互动中培养职业素养与团队协作能力,全面提升综合职业竞争力,为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推动中职英语教学改革

产教融合为中职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了新思路,促使教学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转型。教学模式创新能带动教学内容、方法、评价等多方面改革,推动英语教学与专业教学、产业实践的深度融合,破解中职英语教学学用脱节的难题,提升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促进中职英语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

二、产教融合背景下中职英语教学模式创新存在的问题

(一)校企合作深度不足

校企合作停留在表面层次,企业参与英语教学的积极性不高,多以提供实习岗位为主,在教学目标制定、内容设计、评价体系构建等核心环节参与度低。校企缺乏长效合作机制,合作协议多为短期性、项目性合作,未能形成稳定的校中厂”“厂中校教学平台,导致产业资源难以有效转化为教学资源。

(二)教学资源产业关联度低

现有英语教材与产业岗位需求匹配度不高,缺乏企业参与编写的基于真实工作任务的教材。教学资源库建设滞后,缺乏行业英语案例、职场情境视频、企业技术文档等产业相关资源,教师难以获取贴合实际的教学素材。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不足,未充分利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构建仿真职场英语学习环境,影响教学的直观性与实践性。

(三)教师产业实践能力薄弱

中职英语教师多缺乏行业从业经验,对产业发展趋势、岗位英语应用需求了解不足,难以在教学中融入真实职场案例与实践要求。教师参与企业实践的机会有限,校企人才双向流动机制不健全,无法及时更新产业知识与实践技能,导致教学内容与方法难以适应产教融合的教学需求,影响教学模式创新的推进。

三、产教融合背景下中职英语教学模式创新策略

(一)构建校企协同的教学体系

建立深度校企合作机制,邀请企业专家参与英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共同制定对接岗位需求的教学目标与课程标准。推动企业深度参与教学过程,如企业技术骨干承担部分职场英语教学任务,分享行业英语应用案例与实践经验。构建校中厂实训基地,将企业生产场景引入校园,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职场英语应用环境,实现教学与生产实践的无缝衔接。

(二)创新对接产业需求的教学内容

以产业岗位英语能力需求为导向重构教学内容,建立基础英语+专业英语+行业英语的分层内容体系。基础英语侧重通用语言技能,专业英语融入专业核心术语与技术表达,行业英语聚焦特定岗位的职场沟通需求,如机械行业的设备操作英语、服务行业的客户沟通英语等。编写校企合作特色教材,收录企业真实案例、技术文档、业务流程等素材,确保教学内容与产业实践同步更新,反映行业最新发展需求。

(三)推行实践导向的教学方法

采用项目式教学法,以企业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教学项目,如外贸订单处理、涉外设备维修沟通等项目,引导学生在完成项目过程中应用英语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开展情境教学,创设职场沟通情境,如产品推介、商务谈判、客户服务等情境,通过角色扮演、模拟操作等方式提升学生职场英语应用能力。利用数字化技术构建虚拟职场英语学习平台,实现线上仿真实践与线下实操训练的有机结合。

(四)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

完善教师企业实践制度,定期安排英语教师到合作企业挂职锻炼,参与企业生产经营与对外交流活动,积累产业实践经验。建立校企人才共享机制,引进企业优秀外语人才担任兼职教师,充实双师型教师队伍。开展教师产业素养培训,通过专题讲座、行业研讨等方式提升教师对产业需求的把握能力,确保教师能有效指导学生将英语知识应用于产业实践。

(五)建立多元立体的教学评价体系

构建突出职业英语应用能力的评价体系,将企业评价、实践表现纳入评价内容,形成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企业评价的多元评价模式。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项目学习、情境实践中的表现;终结性评价侧重岗位英语应用能力考核,如职场沟通任务完成质量、技术文档解读准确性等;企业评价由合作企业根据学生实习表现进行打分,全面反映学生的职业英语应用水平与岗位适应能力。

四、结论

产教融合背景下中职英语教学模式创新是顺应职业教育改革与产业发展需求的必然选择,对提升教学质量与学生职业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存在校企合作深度不足、教学资源产业关联度低、教师实践能力薄弱等问题,制约了教学模式的创新发展。通过构建校企协同教学体系、创新对接产业的教学内容、推行实践导向教学方法、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建立多元评价体系等策略,可有效推动中职英语教学模式创新。未来需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完善保障机制,构建适应产教融合的长效教学模式,为培养产业急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罗承相.产教融合背景下中职英语教学实践策略探讨[J].成才之路,2025,(11):81-84.

[2]李娇.产教融合视域下中职英语教学的创新路径研究[J].英语教师,2024,24(20):98-100+108.

[3]包能静.产教融合背景下中职英语教学实践策略[J].校园英语,2024,(10):67-69.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