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值评价视角下《网店运营数据分析》课程思政建设路径研究
摘要
关键词
增值评价;网店运营数据分析;课程思政建设
正文
教育部印发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明确指出,要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这意味着,高职院校要全面推进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将思政教育贯穿于教学全过程,通过课程承载思政、思政寓于课程,实现知识传授、价值塑造和能力培养的多元统一,助力学生全面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提出“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系统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其中,增值评价是对学生在一段时间的学习、生活、社交等方面的发展和进步的评价,以衡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成长和提升,是对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进行检验的重要举措。增值评价既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更突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个性化评价,需从课程设计、教学安排、知识增长、实践技能及综合素养提升等方面对教学过程进行顶层设计,将对“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遵循增值评价内在要求,从课程思政建设模式构建、课程思政内容供给、课堂教学改革等视角,探索高职电商专业《网店运营数据分析》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旨在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提升电商类人才培养质量,推动并完善课程思政建设的科学性和育人的实效性。
1 增值评价与课程思政的内在联系
增值评价(Value-added Assessment)理念源于英美国家,20世纪后期在我国教育评价领域逐渐受到关注。增值评价是一种发展性评价,不以学生考试成绩作为唯一标准,而是追踪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学业成就的变化来评价学生获得的发展。在高职教育中,增值评价关注学生在知识质量、学习能力、技能实操、社会适应、身心发展等方面的增值情况,强调全面发展。具体来说,增值评价是一种可量化、可衡量的评价过程与方法,旨在通过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过程,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使其在各方面获得最大增值。
课程思政的目标是,坚持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运用可以培养大学生理想信念、价值取向、政治信仰、社会责任的题材与内容,全面提高大学生缘事析理、明辨是非的能力,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增值评价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内涵与课程思政对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育人目标是一致的,
课程思政教学是围绕教学目标通过一系列教学活动实施教育教学的过程,增值评价则是基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开展的检验教学目标达成情况的一种评价方式,因此在增值评价理念的驱动下,有利于充分发挥课程思政的育人效应。
2 增值评价对高职课程思政建设的促进作用
2.1 增值评价是推动教师改进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重要措施
一方面,增值评价着重强调教学效果的增值效应,通过对比学生学习前与学习后的变化,为课程教学效果进行精准的数据呈现。与传统评价方式相比,增值评价全面展示学生在知识、技能、素养等方面的提升情况,是对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全方位考量,由此可帮助教师直观辨识教学过程中的亮点与不足,激发教师不断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策略,尝试小组研讨、汇报展示、参观实践等多种教学形式,驱动教学质量持续提升。另一方面,增值评价重视个性化评价,推动教师以学生为中心,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充分利用线上互动平台、AI虚拟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挖掘丰富的课程思政教学元素,采用项目化教学、案例教学、问题驱动式教学等教学方法,将思政育人有效融入教学的各个环节,提升课堂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提升课程育人的实效。
2.2 增值评价是检验学生思政育人接受程度的重要依据
学生接受程度是评估课程思政育人效果的核心指标之一,通过课程参与度、价值认同度和思想能动性三个方面的综合考量,能够全面、客观地检验学生对课程思政的接受程度。其一,增值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通过记录学生学习过程中出勤率、互动参与率、团队合作等量化指标,准确评估学生参与学习的程度。其二,增值评价鼓励学生深入学习中国文化,及时了解国家政策和社会热点问题,主动关注行业企业发展,从而增强学生的政治素养。其三,通过增值评价考察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思辨、团队协作等能力,全面评估学生综合素养的“增值”情况。
3 增值评价视角下《网店运营数据分析》课程思政建设模式构建
《网店运营数据分析》是高职电子商务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围绕电商运营、数据分析等岗位工作要求,重点讲解各类电商数据的收集、分析方法及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旨在培养学生掌握电商数据分析的知识和技能,树立诚信守则、精益求精的职业观,增强职业认同感与服务国家的使命感,成为高素质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
课程思政建设模式是课程思政建设的顶层规划,针对本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课程团队围绕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重要论述,结合《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精神,课程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凸显职业教育类型特色,紧扣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全面推进“课证融合”改革,以真实项目为载体,以学生“数据素养提升”为思政育人目标,从增值评价实施要素入手,围绕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探索课程思政育人实施路径、客观评价课程思政育人效果等课程建设维度,构建“双主线三阶段多维度”课程思政建设模式,如图所示。
图1 “双主线三阶段多维度”课程思政建设模式
3.1 从思政育人内容评价入手规划教学内容设计
从增值评价视角来看,开展课程思政建设,首先要在课程思政教学内容上精心设计和选取,并要在“融”字上下功夫,把课程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教育意义融入到教学内容中,增强课程的知识性、人文性和社会性。
课程团队从本课程聚焦数据分析的特点出发,通过“双主线”规划课程思政教学内容。一是以电商相关岗位需求为依据挖掘思政元素,重构课程教学内容,将岗位需求的职业道德、数据意识、人格品质等综合素养与课程的专业知识讲解和技能训练融为一体,增强学生的岗位适应性和胜任力。二是从数字中国建设等国家战略中提炼思政元素,通过政策解读、时政分享、案例分析等形式融入教学活动,使学生通过实战应用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同时,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增强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和民族自信,增强学生支持国家数字经济发展战略的使命感,实现主流价值观的有效融入,实现课程思政育人的目标。
3.2 从思政育人教学实施评价入手规划教学过程设计
课堂是立德树人的主阵地,增值评价将对思政育人教学实施过程各环节的数据进行记录,及时反映各个学生的学习情况。高质量的课堂,要使学生积极参与,充分享受知识传授及育人的过程,真正做到“启智润心”。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驱动,借助课程资源平台和校企合作平台,实施课前自学-课中导学-课后拓展“三段式”课程思政教学策略。课前,线上推送自学任务并完成测评,通过问题导入、案例阅读引导学生了解课程思政育人的着力点;课中,创设教学情景,组织仿真训练、实战演练、主题研讨、合作探究、汇报展示等活动,在知识学习和技能提升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锻炼学生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科学精神,以及积极表现、善于沟通的能力;课后,鼓励学生参与真实项目,在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字经济发展的冲击力,培养学生有理想、敢担当的使命感。通过“三阶递进、分段教学”,将价值塑造、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有效融入课程教学,递进式提升学生数据素养。
3.2 从思政育人教学效果评价入手设计课程评价方式
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需要聚焦人才培养质量和立德树人成效,通过多种方法和标准全面、客观地进行评估,以体现课程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养。
本课程遵循学生价值内化过程,从知识、技能、素养三个维度设计课程评价体系,细分评价指标,实现课程评价全过程链条化。具体实施过程中,聚焦每一堂课深入挖掘能反映学生知识进步、技能强化、素养提升等方面的观测点,通过系统打分、教师评价、企业导师评价、学生互评等多种方式,详细开展过程性评价;从思维能力、分析能力、职业道德、协作精神、创新意识等多个维度,客观开展结果性评价。通过“全过程多维度”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评价,反哺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达成立德树人的目标。
4 增值评价视角下《网店运营数据分析》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探索
4.1 构建“三阶递进”课程思政育人路径
课程引入企业真实项目,通过任务驱动开展教学,并围绕“真、善、美”依次递进的核心素质要求,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真”对应数据分析本身要做到求真务实、追求真理,“善”是对于学生学习过程的要求,要勇于探索、精益求精,“美”则是要求学生了解国家战略,形成职业认同,树立大国自信。围绕这条思政主线,在每个项目教学实施过程中,都针对具体项目依次完成收集数据、分析数据、解决问题的任务,在此过程中分别从强化数据思维、培养工匠精神、实现数据赋能三个层次“递进式”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形成完整的课程思政育人路径,如图所示。
图2 课程思政育人路径规划
4.2 创新“三段四步”课程思政教学策略
课程教学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以企业项目为依托,将思政元素与实训任务相结合,创新“三段四步”教学策略(即课前、课中、课后三个学习阶段,课上项目实施四个步骤)。
课前,引入企业真实项目创设学习情境,传达数据理念;课上通过四个步骤协作完成项目任务,帮助学生逐步“构建数据思维-树立岗位原则-培养工匠精神-激发创新思考-引导学以致用”;课后,通过企业实践培养学生的战略认同感。在项目实施中有机融入思政元素,将价值观引导分层推进、细化落实到教学全过程,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课堂、进头脑。
同时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线上依托1+X实训平台、视频、微课、思政案例、讨论等资源开展教学,线下则将思政教育与校企合作项目融为一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寓教于心,打造有深度、有温度的思政课堂,如图所示。
图3 “三段四步”课程思政教学策略
4.3 采用“全过程、多维度”综合评价模式
课程评价覆盖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通过智慧职教MOOC、1+X实训平台及自主开发的在线评价系统,全过程采集分析学生学习行为数据。
以学生核心素养提升为导向,将过程评价与任务评价相结合,从知识、技能、素养三个维度明确评价要求。在不同学习阶段,借助信息化手段,实现系统评价、学生、教师、企业专家等多主体参与。
在针对具体教学任务评价时,会结合任务特点明确评价指标,再通过线上评价系统,组织多个评价主体进行打分,并实时生成评价结果可视化显示,直观展示学生学习成效。例如,针对销售数据分析实战任务,课程团队从五个维度明确了评分指标体系,并组织校内教师、企业导师和学生三方主体参与评价,生成评价结果。
5 结论
在探讨了增值评价与课程思政建设的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课程团队根据《网店运营数据分析》课程特点,从增值评价的视角出发,构建了课程思政建设的模式,做好课程思政建设的顶层设计,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挖掘思政元素,持续优化教学策略,改进评价机制,进行了有效的课程思政建设改革探索,实现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为进一步深化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未来仍需在课程思政资源建设、师资队伍整体素质提升、评价方法改进等方面继续加强。
参考文献
[1]任聪敏.职业教育开展增值评价的理论构建与路径探索[J].职教论坛,2021,37(7):
40-44.
[2]陆道坤.课程思政评价的设计与实施[J].思想理论教育,2021(3):25-31.
[3]汶莎莎,孙刚成.增值性评价:促进每一个学生可持续发展[J].上海教育科研,2022(3):
70-75.
[4]王天平,牌代琼.新时代教育增值评价改革:从数据描绘走向价值呈现[J].中国考试,
2022(10):31-38.
[5]陈丹丹.增值评价视角下的高职“课程思政”建设路径研究[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22(7):129-132.
作者简介:徐文瑞,女,硕士,副教授,主要从事电子商务相关研究。
基金项目:2023年度校级课程思政教改项目——“三全育人”视域下《网店运营数据分析》课程思政实施路径研究;2023年省高职教育教改项目(2023JG4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