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赋能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学的三维创新

期刊: 素质教育 DOI: PDF下载

陈伟

哈尔滨市群力实验第四小学校,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摘要

本文探讨AI智能在小学语文学科传统文化教学中的系列应用和创新。从“模式创生—学法创生—评价创生”三维架构论进行系统展开,在模式创生维度,借助DeepSeek、Kimi等工具,创生浸润式文化情境与智慧文化资源库,提高学生文化理解度;在学法创生维度,实现学生深度参与与文化创造力发展的“预习—课中—课后”三段式AI助学路径创生;在评价创生维度,创生基于AI的智慧即时化反馈与多元评价体系,全方位进行学习过程性监控。


关键词

人工智能;传统文化教学;情境创设;智能评价

正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我国创建中国式现代化的内生性力量。如何引导小学生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语文教师必修的研究课题,也是笔者立足小学语文教学开展的人工智能技术在传统文化教学的系统性思考与创新实践。

一、模式创新:AI驱动的教学范式变革

1.创设情境,营造沉浸文化场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学习情境设计、教学资源提供、个性化学习指导、学习证据收集等方面的优势,提高语文教学效益,增强课程育人效果。[1]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构建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沉浸式学习情境,学生不仅可以高效地获得信息,而且能被激发出更强烈的情感共鸣,增强文化认同感。在执教《司马光》时,教师借助DeepSeek等工具,生成北宋时期的庭院场景,古色古香的建筑、繁茂的树木、精致的假山栩栩如生。学生身临其境,亲眼目睹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惊险瞬间,深刻体会古人的聪慧与果敢。

2.汇聚资料,搭建多元资源宝库

丰富多元的资料能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视野,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帮助学生从多维度了解传统文化。在《古诗三首》备课时,通过Kimi,教师可获取不同朝代对三首诗的解读版本、诗人创作背景的深度剖析,以及相关艺术作品赏析,使学生深入理解诗词创作背景、文化内涵,提升诗词鉴赏能力。将抽象的内涵转化为具体的内容,文化就变得可以感知、可以触摸、可以传递,自然就可以育人。

3.巧设问题,激发深度思维探究

依据认知水平递进规律,设计层层递进的问题,充分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让学生由易到难地进行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树立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以及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思维水平不断递进。如在学习《草船借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入AI设计的问题,从简单的基础知识到理解型问题再到分析型问题,逐步引导学生理解故事背景、分析故事意义等。例如,教师设计问题:简单层草船借箭的原因是什么引导学生记忆草船借箭的基本故事背景,理解层诸葛亮为什么要草船借箭呢引导学生理解人物的智慧,分析层在草船借箭过程中,如何体现孙刘联盟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分析文章背后所包含的文化价值。

二、学法创新:AI支持的学习方式转型

1.自主预习,提前领略文化魅力

在人工智能时代,自主学习、终身学习是这个时代的标签。[2]预习环节让学生借助AI工具提前了解传统文化知识,不仅能获取知识,还能培养自主学习习惯和信息筛选能力。学生预习《将相和》时可以借助豆包等AI工具,询问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廉颇和蔺相如的人物生平以及当时的外交礼仪等知识,对课文所发生的时代背景和人物形象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为课上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品质做好了充分铺垫。

2.课堂互动,深度参与文化交流

在引导式教学中,培养学生提出高水平的问题,是AI时代教学的重点。[3]引导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学会提问,围绕问题进行探究式的自主学习。在学习《司马光》的过程中,教师通过AI技术,引入模拟教材编辑者、司马光及当时与司马光同处一个时代的学者。学生:司马光你知道为什么我们课文的题目叫《司马光》而不是别的吗?模拟教材编辑者:因为这篇课文让我们大家学习古人的聪明机敏,感受传统文化中勇敢、果敢的精神品质以及大家对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学生:司马光你把缸砸的时候你想了什么?模拟司马光:我看看我的朋友掉在水缸里危险极了,脑海里只有快救他,不用想,就砸缸放水。学生:司马光的做法,你怎么看?模拟学者:这位同学的做法表现了司马光非凡的智慧,是人们学习的榜样,我们应该口口相传。学生在与不同角色进行交流、对话的过程中,对课文的理解深刻,语言表达、思维等也在与角色的交流过程中得到发展,体会传统文化的内涵。

在学完《守株待兔》之后,有人发问我们会不会在生活中也有类似农夫的守株待兔的心理展开讨论,数字人对此进行了各种时代背景下的对故事的论述,让学生从古今社会生活中分别对类似现象加以分析,在老师引导下从单纯的听进去转变为说出来、想出来,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3.课后拓展,持续延伸文化学习

通过借助AI进行拓展学习,学生能接触更广泛的传统文化知识,拓宽文化视野,提升文化创造力。课后,AI根据学生课堂学习情况推荐拓展学习资源,如学生在课堂上对古代建筑文化表现出兴趣,Kimi为其推荐纪录片《中国古建筑》、线上虚拟古建筑展览等资源。数字人可担任建筑文化小导游,带领学生线上参观古建筑,讲解建筑背后的文化故事。

三、评价创新:AI赋能的评估体系重构

1.即时反馈,助力优化学习进程

通过AI工具实时评分学生作业和课堂表述,能够促使学生及时调整学习方法,提升学习成效。学生背诵古诗文时,AI给出发音准确性、节奏、情感、语调等项评价和详细反馈;学生写作传统文化主题作文时,AI给出文章构思、语言表达、传统文化渗透等项评分并给出修改建议,促进学生改进学习成效。

2.多元评价,聚焦学生全面成长

传统教学评价注重结果,新课改注重构建多元教学评价体系,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全程的全面发展。多元评价是从多角度、多方位对学生的评价,如学习参与度、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传统文化项目学习评价中结合AI从多方位给出综合评价的报告,以数据驱动、优化课堂教学与评价,推动学生个性化差异化学习,让学生有更强的主动学习动力、分享兴趣和学习成就感。

3.数据统计,支撑科学教学决策

AI在大数据时代下进行教学,可以在数据中进行科学判断,通过收集和反馈教学过程中的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表现参与状况、考试测验结果等,可以方便了解学生对传统文化相关知识的掌握状况,根据这些数据进行针对性的教学策略调整,使得教学更为科学高效,并有效促使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例如传统文化单元测试的数据处理,AI精准统计每一个知识点学生的得分,绘制掌握知识占比图,让教师更加清晰直观地看到学生在传统文化方面对于哪些内容掌握较好,哪些较难,为其调整教学策略提供直观有效的依据。

AI技术为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学注入了强劲的发展动力。一方面从教师的高效备课、趣味课堂教学,学生自备课自学、深度学习与课后发展到教学评价的智慧反馈与决策,AI将进行全面赋能,期待有朝一日AI技术一定会为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学提供更多新鲜空气,为学生传统文化的学习和发展提供更多的养分。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55.

[2]赵紫娟,李亚莉,王飞梅.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的小学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J].中国科技教育,2024(8).

[3]韩梅,高子阳.生成式AI我学习有效落地[J].小学语文教学,2025(4).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