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高校学生公寓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期刊: 素质教育 DOI: PDF下载

张燕

华东理工大学 200237

摘要

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效显著,经济发展也朝着更好更快方向平稳迈进。发展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在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人才培养工作也需要顺势而为,为我国的发展提供高质量的人才保障。校的后勤管理,尤其是公寓管理活动,也在不断开展创新,积极适应现代化发展需求,力争为莘莘学子保驾护航。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学生公寓管理;模式创新;智慧服务;文化育人

正文


引言: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学生公寓作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其管理模式创新已成为高校管理改革的重要内容。传统的学生公寓管理主要侧重于安全和卫生等基础保障,难以满足新时代大学生多元化、个性化的成长需求。唯有积极开展高质量发展工作,做好各区域内工作,保证公寓管理活动真正为学生服务,为教育服务,才是真正做好高质量发展。本研究将以高质量发展理念为指导,系统探讨各大高校的学生公寓管理模式,通过分析当前学生公寓管理面临的主要挑战,提出了基于智能化、人性化和协同化理念的管理模式创新框架。研究构建了包含智慧服务系统、文化育人平台和协同管理机制在内的新型管理模式,并对其运行效果进行了评估。

一、高质量发展与学生公寓管理的关系

(一)高质量发展的内涵

201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首次提出“高质量发展”表述,表明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根本在于经济的活力、创新力和竞争力,在中国的宏观政策框架下,技术升级、产业创新、资源合理配置、教育公平保障,都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高质量发展依托创新驱动,注重绿色公平与综合效益。而对于高校来说,高质量发展就是做好教育质量提升、科研能力创新以及社会服务活动,进一步满足当前社会对于高质量人才的需求,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与综合能力提升,同时也要在基础设施建设、师生获得感方面多下功夫。

(二)学生公寓管理在高质量发展中扮演的角色

学生公寓是学生开展在校生活的重要场所之一,其总体的管理质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学习质量、身体健康状况以及生活质量都具有重要的影响。良好的公寓管理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更能够保障学生的安全感和获得感,高质量的学生公寓管理更能够建设出一个具有文化氛围、人文精神、集体主义内核的优质环境,在此环境的影响下,学生的思想能够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升华,品行塑造方面得到发展支持,为学校的育人质量提升贡献一定的力量。同时,做好学生公寓管理活动,也是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之一,其不仅要求学校注重课堂质量,更需要学校从多方面对学生工作提供支持。学生公寓也是学校育人活动的场所之一,其管理质量的好坏,同样影响着学生的精神面貌。学生公寓更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公寓在管理过程中也可以展开各类文化活动,强化学生之间的交流,依托岗位实践、传统手工制作等形式构建起来的文化氛围,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集体归属感。

(三)学生公寓管理现状分析

1.传统管理模式存在局限性

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下,公寓采取标准化管理方式,而这种管理方式很难根据学生群体的需求提供相应服务,大多数的服务内容采取一刀切标准化的方式,同时由于公寓管理活动依赖宿管等人员的人工操作,在信息传递和反馈周期方面时间跨度较长,相应的管理决策在执行过程中也容易出现滞后现象,造成整体的管理效率低下。大部分的管理活动重视的是稳定性,在这种形势下,自然是保证参与人员数量在一定范围内比较好。但这样的传统管理模式也导致了学生难以参与管理过程,往往作为被管理者参与其中,难以形成归属感。

2.硬件设施老化与资源不足问题显现

一些学校由于资金的制约,或资金分配存在不合理现象,导致许多学生公寓的各类设施出现老化过时等现象,一些现代化设施因为老旧,容易出现各类问题,尤其在卫生、供电方面,过于老化的设备,使得发生安全风险的概率大大提升。除了公寓内部之外,公寓楼的外部环境包括周围绿化以及公共区域的清洁等,同样需要参与管理。近些年来大学生的数量正在逐年增加,伴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加,公寓的容纳压力、环境压力也在逐步加大,但后勤保障由于缺乏资金支持导致硬件设施落后,最终影响学生的学习生活。

3.信息化管理水平亟待提升

一些学校的学生公寓管理仍然停留在手工操作和纸质记录阶段,相应的信息集成平台搭建速度缓慢,甚至一些投入使用的信息平台,也容易出现各类问题。如此一来,学生无论是入住登记还是开展相应的问题反馈或报修维修等内容,都容易出现管理效率低下、信息运转不畅等问题。而一旦管理方和维护方联系速度缓慢,便会使得管理人员难以满足学生的合理诉求,相关的维修也会滞后,造成时间与资源的浪费。一些学生公寓在管理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数据分析系统,相关的管理人员想要依托的数据预测学生需求难度较大,而一旦缺乏数据支持,各类管理活动便容易变得主观经验化,而现阶段的学生对于自我认知较为强烈,主观经验化的内容难以满足学生日益精细化的管理需求。

4.公寓文化建设学生参与不足

许多高校的公寓管理系统缺乏相应的文化建设和活动规划,而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组织能力较为有限,精神文化生活也具有一定的单调性,而依托公寓管理系统开展文化建设,能够为学生带来新鲜的文化氛围,更能感受到大学独有的文化特色。现阶段一些高校也认识到公寓管理系统开展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也引入了一些包括宿舍文化节在内的文化活动,但无论是在组织程度还是在整体建设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活动内容单一、难以调动学生积极性等。

二、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高校学生公寓管理模式创新内容

(一)影响管理模式创新的内外因素

1.内部因素

当前阶段影响管理模式创新的内部因素主要包括高校整体的管理体制以及管理决策流程。一般情况下,过于僵化的管理机制,以及过于繁琐的决策流程,都会影响整体的创新效率,导致各类管理政策难以第一时间落地,而在层层审批之下,相应的管理活动质量难以得到有效保证。同时管理模式创新也需要注重组织文化建设,尤其是学生公寓的管理,其不应该过于强调规范化管理内容,进而忽视灵活性和个性化的文化建设内容。

2.外部因素

从外部因素来看,管理模式创新与国家的战略布局密切相关,我国的高质量发展为学校开展学生公寓管理模式创新提供了理论方向指导和相应的政策支持,2024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发表了《关于加强高校学生宿舍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高效的学生宿舍建设要进行科学规划、补齐缺口、实施分类政策,保证资金引入,“努力把高校学生宿舍打造成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开展‘三全育人’的重要阵地”。同时由于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学生对于高校学习活动与生活活动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这些新的需求迫使高校公寓管理模式必须开展创新活动,为人才建设、创新引领提供动力。

(二)学生公寓管理模式创新框架构建

1. 人性化服务理念贯穿始终

在学生公寓管理模式创新的过程中,学校需要深刻认识到:只有真正坚持以学生为本,全方位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积极体会学生的内心感受,才能为学生创造一个温馨、舒适的居住环境。学习需要建立起更加全面化、更加高效化的反馈机制,依托多元渠道实现学生意见的广泛收集,进一步推进服务构建。

要想贯彻人性化的服务理念,高校需要积极畅通管理方略,积极开展教育宣传工作,让学能够愿意亲身参与到公寓管理过程中去,发挥主人翁意识,积极针对自身的体验进行建议反馈,进一步优化信息内容,保证服务活动惠及全体学生。此外,学校还需要高度重视公寓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升,通过定期组织专业培训,提升管理人员的整体素养,使他们具备更强的服务能力和更高的服务水平。

2. 绿色环保理念融入管理

环境建设同样不容忽视,现阶段全社会对于环境保护的工作重视程度正在不断提升,学生对于环保工作的认知也更加深刻。因此,校方开展高质量发展工作,需要做好学生公寓环境建设,积极推进节能型设备引入,相关的环境清洁工作要及时做好。从另一方面来看,做好环境建设,也是在维护学生的学习环境生活环境,甚至在学校的带头鼓励之下,学生也能够自觉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3. 智能化技术应用提升效率

信息化全面发展,在高校开始积极响应时代号召顺应时代潮流,在学习与工作过程中引入各类管理系统,既完善服务又保证安全。而在学生公寓管理过程中,一些智能化技术的引入,能够有效提升管理效率,尤其是其智能门禁系统、智慧监控系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监管效能,实现24小时不间断的监控,保证学生公寓的安全性。

四、创新模式的实施路径与保障措施

(一)加强师生参与和反馈机制

在开展高校学生公寓管理模式创新过程中,要积极推进师生参与的有效性,同时做好反馈机制构建活动。现阶段的公寓管理活动会引入智能化的管理手段,依托这类智能化技术建设相应的数据监控与机制反馈系统,能够有效提升管理效率。各大高校可以借助数字化系统建设,进行公寓管理数据监控工作,并将收集到的各类数据内容,引入数据库形成公寓管理档案,甚至可以借助智能分析工具了解当前阶段的管理效果。与此同时,高校也需要定期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引导高校教师、高校学生以及公寓管理人员参与,共同了解彼此的工作内容,以保证互相能够进行理解。在反馈机制构建方面,校方可以从线上线下两方面入手,依托线上意见征集和线下意见箱设置,来完成反馈机制建设。为了保证这类机制建设的有效性,校方最好要设置专门的管理机构来针对反馈意见进行总结筛选,保证其能够及时发现当前阶段学生公寓管理创新模式建设的缺陷,并依托不断改善提升管理能力优化管理措施,不断满足学生需求,为广大师生营造一个更加舒适、安全、和谐的居住环境。

(二)强化管理人员培训和能力提升

在展开相应的管理活动时,人员永远是管理活动的首要因素。因此各大高校想要保证公寓管理活动高质量发展,首先要做的是提高人才、人员质量。在此方面学校可以借助各类培训课程,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依托专业人才的引导,提升公寓管理队伍的综合水平。同时由于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校方的专业技术人才也要积极引进,以保证智慧化水平提升的同时,相关的管理人员应用能力也能够同步提升。借助该手段才能够有效提升管理效能,进一步发挥智慧化技术的潜力。与此同时,除了相应的指导和培训之外,校方还需要建立相应的审核评价标准,定期针对公寓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数字化能力展开考核评价,依托该类评价,有关部门能够进一步明确当前阶段的公寓创新管理模式建设情况,了解当前阶段的人员素质水平,这些数据内容能够为学校的下一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三)完善公寓管理制度和规范

学校的公寓管理制度建设同样需要跟进。在过去阶段,部分高校虽然开展了管理模式创新,但一些管理制度依旧停留在传统的管理方式上,缺乏相应的创新内容,使得虽然引入了数字化技术,也确定了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但在具体实行方面,却会大打折扣,甚至不如创新之前的管理效果。制度建设与模式创新二者是需要同步进行的,正是有了制度建设这一保障,模式创新在发展过程中才能够有所推进。

在开展管理制度规范建设时,学校方面需要让领导部门、管理部门、组织部门统一展开讨论,并结合相应的管理专家、教育专家意见,制定更为详细且合理的管理规定,并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备用方案和应急预案,进一步保证职责划分明确,从多个角度助力公寓管理活动有效开展。

除了要做好相关的建设之外,校方在建设完成后还需要积极展开宣传活动,借助各类网络媒体,展开广泛宣传,将公寓的各项规定向学生有效传达,以此保证学生能够了解相应的规章制度,推动公寓管理活动有序展开。

最后,学校将建立一套完善的监督和反馈机制,定期对公寓管理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对管理制度进行动态调整和优化。通过这些措施,学校希望能够营造出一种人人参与、共同维护的良好氛围,确保公寓始终保持良好的秩序和环境,为师生提供一个安全、舒适、和谐的住宿环境。

五、结语

国家对于人才培养工作重视程度日益提升,大学校园除了开展知识教育之外,更需要从多方位展开引领工作,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高校学生公寓管理模式创新活动,是在满足学生需求基础上,开展各类综合性服务内容,积极发挥后勤管理活动中的保障的作用,以提升学生校园生活的获得感。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各大高校的学生公寓管理部门依旧会积极开展创新活动,以优化服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为目标,以提升服务标准强化服务质量为准绳,以夯实服务保障打造育人阵地为引领,为我国的人才培养工作助力。

参考文献:

[1]张川,苏振博,张永丽,等. 以量化管理促进精细化服务提升——兰州大学学生公寓物业管理实例 [J]. 高校后勤研究, 2025, (01): 17-18+21.

[2]韩睿,吴撼,李波,等. 学生公寓“3+3”双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为例 [J]. 高校后勤研究, 2024, (01): 20-23+32.

[3]宋洪艳. 高校学生公寓管理员服务育人能力研究[D]. 华中农业大学, 2023.

[4]王佳曦,曹乾坤,苗常利. 浅谈大学宿舍及公寓类建筑电气工程管理要点 [J]. 四川水泥, 2023, (05): 119-121+143.

[5]鲍博. 加强高校后勤物业部门队伍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北京科技大学为例 [J]. 才智, 2021, (15): 153-155.

[6]刘广超,陈则铭. “三全育人”视阈下高校学生公寓思政工作阵地建设路径探究——以北京林业大学“楼长制”管理模式为例 [J]. 北京教育(高教), 2021, (05): 81-83.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