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幼儿园自然美育课程开发中教师角色定位与职能转变研究
摘要
关键词
乡村幼儿园;自然美育课程;教师角色定位;职能转变
正文
一、引言
(一) 研究背景
随着教育理念更新,美育在幼儿教育中愈发重要。自然美育作为美育关键部分,强调借自然环境对幼儿开展审美教育。乡村自然资源丰富,为乡村幼儿园开展自然美育课程创造了有利条件。但目前乡村幼儿园自然美育课程开发尚处探索阶段,教师角色定位模糊,职能发挥不充分,影响课程实施效果。所以,此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本研究旨在明确乡村幼儿园自然美育课程开发中教师角色,分析职能转变方向与策略,指导教师参与课程开发,提升课程质量,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同时,丰富乡村幼儿教育理论,为课程改革提供参考,推动乡村学前教育发展。
二、乡村幼儿园自然美育课程概述
(一)自然美育的内涵与特点
自然美育是以自然为审美对象,通过引导幼儿欣赏、感受、体验自然之美,培养幼儿审美能力、审美情感和审美创造力的教育活动。自然美育具有直观性、综合性、开放性等特点,幼儿可以直接接触自然事物,获得丰富的感官体验,同时自然美育融合了科学、艺术、语言等多领域的教育内容。比如在观察春天花朵的课程活动中,幼儿不仅能用眼睛直观看到花朵的艳丽色彩和多样形状,还能通过闻花香、触摸花瓣获得不同感官感受;教师可以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花朵,或者以花朵为主题进行绘画、编故事,将多个领域知识融入其中 。
(二)乡村幼儿园开展自然美育课程的优势
乡村拥有广袤的田野、多样的动植物、质朴的自然景观等丰富的自然教育资源,这些资源是城市幼儿园所无法比拟的。乡村的自然环境为幼儿提供了真实、生动的学习场景,能够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使幼儿在亲近自然的过程中,获得身心的全面发展。例如乡村幼儿园周边的大片油菜花田,在油菜花盛开季节,教师带领幼儿走进花田,幼儿们看到一望无际的金黄花海,兴奋地观察油菜花的结构,追逐在花间飞舞的蝴蝶,感受春天蓬勃的生命力,这是城市幼儿园难以提供的体验。此外,乡村文化与自然紧密相连,开展自然美育课程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乡村文化。
(三)课程开发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
自然美育课程的开发能够满足幼儿亲近自然的天性,促进幼儿感知觉的发展,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幼儿通过参与各种自然活动,如种植、饲养、自然手工制作等,提高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增强对自然和生命的尊重与热爱,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幼儿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如在种植课程中,幼儿亲自播种、浇水、照顾植物,见证植物从种子发芽到开花结果的全过程,不仅学会了简单的种植技能,更懂得了生命成长的不易,对自然和生命充满敬畏。
三、教师在乡村幼儿园自然美育课程开发中的角色定位
(一)课程开发者
教师是乡村幼儿园自然美育课程开发的核心主体。教师需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结合乡村自然资源,设计具有特色的课程内容。例如,有丰富的竹子资源的乡村幼儿园,教师便开发了“竹趣”主题课程。针对小班幼儿,设计了简单的竹子拼搭游戏,让幼儿认识竹子的形状和特性;中班开展竹编小物件制作活动,锻炼幼儿手部精细动作;大班则引导幼儿探索竹子在生活中的多种用途,并以竹子为材料创作故事。在课程开发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课程目标的设定、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课程实施方式和评价方法等要素,确保课程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二) 引导者
在自然美育课程中,教师要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当幼儿在自然环境中进行观察和探索时,教师要适时引导幼儿发现自然之美,启发幼儿思考。比如,在带领幼儿观察秋天的树叶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观察树叶的颜色、形状、纹理等特征,提问“为什么秋天的树叶会变色?”“这些树叶像什么?”等问题,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在一次自然观察活动中,幼儿们看到池塘里的荷叶,有幼儿说荷叶像大圆盘,教师接着引导“那这个大圆盘能用来做什么呢?”,引发幼儿热烈讨论,有的说可以当雨伞,有的说可以给小鱼当遮阳伞,充分激发了幼儿的想象力 。同时,教师要尊重幼儿的独特感受和想法,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自然的认识和体验,培养幼儿的审美表达能力。
(三)资源整合者
乡村的自然资源丰富多样,但较为分散,需要教师进行有效的整合。教师要善于挖掘乡村周边的自然教育资源,如田野、山林、河流等,将这些资源纳入到课程体系中。同时,教师还要整合社会资源,邀请乡村的农民、手工艺人等作为课程的兼职教师,为幼儿传授种植、编织、剪纸等传统技艺,丰富课程内容。例如邀请村里的老奶奶教幼儿编织草鞋,让幼儿了解传统手工艺,感受乡村文化魅力。此外,教师还可以整合园内的人力、物力资源,与其他教师合作开展课程活动,利用园内的场地和设施为自然美育课程提供支持。
(四)研究者
教师作为研究者,要对自然美育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过程进行不断的反思和研究。教师可以观察幼儿在课程活动中的表现,了解幼儿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点,根据幼儿的反馈调整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例如,教师发现幼儿对自然手工制作非常感兴趣,但在制作过程中遇到材料选择和制作技巧的困难,教师就可以针对这些问题开展研究,探索如何提供更丰富的材料和更有效的指导方法。同时,教师还可以研究自然美育课程与其他领域课程的融合方式,提高课程的综合性和实效性。
四、当前乡村幼儿园自然美育课程开发中教师角色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开发能力不足
部分教师缺乏课程开发专业知识和技能,对自然美育课程理念和目标理解不深,设计课程质量不高。存在内容选择盲目跟风、缺乏特色,实施过程缺乏规划和调整能力等问题。
(二)对自然资源利用不充分
一些教师未充分认识自然资源教育价值,利用停留在表面,挖掘内涵不够。组织观察活动时缺乏深度和系统性,利用资源缺乏创新,未与现代教育技术结合。
(三)角色认知偏差
部分教师仍将自己视为知识传授者,注重知识灌输,忽视幼儿主体地位和体验式学习。强调活动结果,忽视幼儿情感体验和发展需求。
(四)缺乏合作与研究意识
教师间、教师与家长及社会力量合作不足,各自为战,造成资源浪费。教师研究意识淡薄,对课程问题缺乏研究积极性,无法推动课程改进。
五、乡村幼儿园自然美育课程开发中教师职能转变的策略
(一)加强专业学习,提升课程开发能力
教师要加强对自然美育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了解自然美育的内涵、目标、方法和途径,掌握课程开发的基本原理和流程。幼儿园可以通过组织教师参加培训、学术研讨、观摩学习等活动,拓宽教师的视野,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此外,教师要积极开展行动研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自然美育课程开发的经验,提高课程开发能力。
(二)深入挖掘自然资源,创新课程内容与形式
教师要深入了解乡村自然资源的特点和优势,结合幼儿的兴趣和发展需求,创新课程内容与形式。例如,利用乡村的废旧物品开展自然创意手工活动,将自然元素融入到音乐、舞蹈、戏剧等艺术活动中,增加课程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同时,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如多媒体、互联网等,丰富自然美育课程的教学手段,为幼儿提供更加多元化的学习体验。
(三)树立正确的角色观念,以幼儿为中心
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角色观念,明确自己在自然美育课程中的角色是引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以幼儿为中心,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幼儿的兴趣和需求,鼓励幼儿积极参与课程活动,让幼儿在自主探索和体验中获得发展。在一次自然寻宝活动中,教师提前在树林里藏好各种自然物品,让幼儿自己去寻找,幼儿们热情高涨,在寻找过程中积极观察和思考,教师在一旁适时引导和帮助,充分体现了以幼儿为中心的理念。教师要注重与幼儿的互动交流,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营造宽松、自由、和谐的学习氛围。
(四)强化合作与研究意识,形成教育合力
教师要加强与同事的合作,共同开展自然美育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工作。教师之间可以分享教学经验、交流教学心得,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同时,教师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引导家长关注幼儿的自然美育,鼓励家长带领幼儿亲近自然,支持幼儿园的课程活动。此外,教师还要积极与社会力量合作,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共同推动自然美育课程的发展。教师要强化研究意识,针对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开展课题研究,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不断提高课程质量。
六、结论
乡村幼儿园自然美育课程开发为幼儿的成长提供了独特的教育契机,而教师在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通过明确教师作为课程开发者、引导者、资源整合者和研究者的角色定位,转变教师职能,解决当前存在的课程开发能力不足、资源利用不充分等问题,能够有效提升乡村幼儿园自然美育课程的质量。教师应积极加强专业学习,深入挖掘自然资源,树立正确角色观念,强化合作与研究意识,促进自身职能的转变,为乡村幼儿创造更加优质的自然美育环境,推动乡村学前教育事业朝着更加科学、健康的方向发展,让乡村幼儿在自然美育的滋养下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楼昔勇.儿童美育的基本任务[J].幼儿教育,1987(05):4-5.
[2]曹利华.略论幼儿美育[J].教育研究,1982(07):57-60.
[3]王飞.以美育人:幼儿园美育的综合视域[J].上海托幼,2023(11):22-25.
[4]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5]刘晓东.儿童精神哲学[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6]朱家雄.幼儿园课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7]张雪门.增订幼稚园行为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8]陈鹤琴.陈鹤琴全集(第二卷)[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89.
[9]冯晓霞.幼儿园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10]丁海东.学前儿童艺术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11]虞永平.以生活化课程促进幼儿发展[J].幼儿教育,2006(27):4-7.
[12]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池市2024年校本研修专项课题市级课题(A类)“本土资源背景下乡村幼儿园自然美育课程开发与利用实践研究”(课题编号:hcsxbyx2024A28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