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经典儿童文学作品分析

期刊: 素质教育 DOI: PDF下载

樊俊英

河北省沧州市海兴县教育局,河北 沧州 061200

摘要

经典文学作品是经过岁月沉淀留存下来的文学瑰宝,凭借其独有的魅力深受儿童的喜爱,这些作品富有想象力与创造力,并且有寓教于乐的特点,容易被儿童所接受。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经典儿童作品发挥着关键作用,它们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以及写作能力,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与人文素养。本文探讨经典文学作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以及教学策略,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

小学语文;经典儿童文学;作品分析;教学策略

正文


引言

本文研究了经典儿童文学作品于小学语文教学里的作用以及相应教学策略,经典儿童文学作品有丰富想象力与创造力,有着寓教于乐的特点,其语言优美还饱含道德教育与人文关怀。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这类作品可培育学生的阅读兴趣与习惯,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及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以及人文素养,同时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一、经典儿童文学作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

经典儿童文学以其富有感染力的故事情节和立体丰满的人物形象,可有效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以《小王子》为例,这部充满哲思的童话作品借助星际旅行的叙事框架,呈现了主人公对玫瑰的独特情感,小读者们常被书中纯真的心灵世界所吸引,渴望跟随主角穿梭于不同星球之间,主动开启探索之旅。随着持续接触这些作品,学生的阅读兴趣得到巩固,潜移默化中形成了每日读书的规律,当阅读从课业要求转变为获取精神愉悦的自主选择,这种转变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基础,使青少年在文学熏陶中持续获得心灵滋养。

(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经典儿童文学作品堪称语言宝库,为小学生习得规范表达提供鲜活素材,以《草房子》为例,其景物描写独具匠心,如"秋日云朵如棉絮般轻柔舒展,梧桐叶在风中摇曳成金色蝶影"的表述,能引导学生掌握具象化描写技巧。作品在人物对白设计方面更显功力,不同角色的语言特色与其身份高度契合,为儿童揣摩个性化表达提供范本。依靠沉浸式阅读,学生能积累"晨曦为大地披上金纱"这类诗意化表达,更能领悟如何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自然融入叙述,这种文学浸润提升语言组织能力,又培养审美感知,使学生在创作中能准确传递思想,又能运用"露珠在草叶间眨着银眼睛"等富有童趣的表述,全面提升语言素养。

(三)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人文素养

经典文学作品依靠浸润心灵的人文精神无声渗透道德教化功能,以《爱的教育》为例,其校园生活片段编织的日记体叙事,使互助友爱的同窗情谊与师生情愫跃然纸上,帮助青少年在情感共鸣中理解同理心的现实价值,斯托夫人笔下的《汤姆叔叔的小屋》则借助历史场景的真实再现,激发年轻读者对制度性压迫的批判性思考,引导其建立平等正义的价值取向。这种无意识中完成的价值观建构,使得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能自觉运用文本积累的道德智慧,逐步建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判断,最终形成兼具人文温度与批判思维的人格特质,在多元文化语境中发展出更完善的道德认知体系。

(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经典儿童文学凭借编织天马行空的幻想空间,为青少年构筑了培育创新思维的独特场域。以《哈利・波特》为例,其构建的魔法体系包含魔药课的神奇反应、悬浮咒的玄妙原理,更凭借会移动的楼梯与能对话的肖像,引导青少年突破物理规律的桎梏,当少年读者在脑海中搭建魔法城堡的立体模型,用画笔赋予魔法生物以独特生命形态时,这种沉浸式体验已在悄然重构其认知维度。在文字创作中编织奇幻剧情,在手工实践中复现魔法道具,在戏剧表演中诠释巫师角色,多维度的艺术实践激活了青少年的创造性思维,更为他们未来在STEAM领域的探索播撒了创新火种。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经典儿童文学作品教学策略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灵活运用数字技术构建沉浸式阅读场域,以《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为例,凭借寒风呼啸的音效配合飘雪动画的视觉呈现,同步展示蜷缩街角的女孩动态插画,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代入感,主动剖析火柴微光背后的命运轨迹,这种多模态感官刺激唤醒情感共鸣,更能触发深层阅读动机。在此基础上开展戏剧化教学实践有较大成效,如《小红帽》教学中设置"角色体验工坊",凭借服饰道具辅助下的情景模拟,引导学生在即兴对话中重构叙事脉络,当学生亲身演绎狼外婆的狡黠或猎人解救的紧张时刻,会在趣味性互动中自然萌发对文学原著的剖析欲望,这种具身认知体验有效架设了通往经典文本的桥梁。

(二)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内涵

在经典文本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采用启发式提问激活学生思维,例如解读《丑小鸭》时,借助"主人公遭遇群体排斥的根源是什么"的设问,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偏见与个体成长的关系。当讲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青少版)时,可搭建文本与现实的桥梁,让学生结合克服学业障碍的切身经验,体悟保尔·柯察金在逆境中呈现的生命韧性。针对《木偶奇遇记》的诚信主题,可设计小组研讨活动,围绕匹诺曹说谎行为的象征意义展开辩论,借助观点交流与碰撞,帮助学生突破表层情节的局限,真正领悟经典文学的精神内核与人文价值。

(三)开展多样化的阅读活动

可采取周度读书交流会形式,让学生自主分享经典儿童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例如结合《绿野仙踪》中多萝西的冒险历程探讨勇气品质的多元表征,在互动中深化文学理解与思维碰撞,同步设计趣味性阅读挑战赛,在知识竞答环节设置《爱丽丝梦游仙境》专题,围绕"地下奇境生物图鉴"等主题展开探索式问答,寓教于乐的形式有效提升学生的文本细读能力。延伸至家庭场域实施亲子共读计划,凭借《猜猜我有多爱你》双语绘本的沉浸式伴读,在情感联结中建立文学审美启蒙路径,构建家校联动的书香环境,使阅读实践自然融入成长轨迹。

(四)结合写作教学,提高学生表达能力

教师在《夏洛的网》研读教学中,可组织学生参照文本中富有层次感的场景刻画,尝试描摹生活中的熟悉空间,例如校园林荫道的四季变迁,以安徒生《皇帝的新装》为创作蓝本,要求学生重新构思故事尾声,借助开放性写作任务激发创新思维,在《绿野仙踪》延伸教学中,可布置人物命运续写作业,指导学生凭借多萝西重返堪萨斯后的生活片段展开合理想象。此类教学设计将经典文本的叙事结构、语言特色转化为可操作的写作支架,使学生在文学鉴赏与创作实践中形成双向互动,丰富个性化表达素材库,能系统掌握场景构建、人物塑造等叙事策略,全面提升文字表达能力。

结语:

总结而言,经典儿童文学作品在小学语文教学而言有着极为关键的作用,这些作品可培育学生的阅读兴趣以及习惯,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和写作能力,塑造学生的道德情操与人文素养,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需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创设相应情境,引导学生去深入领会作品的内涵,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并且结合写作教学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赵文静.西方经典童话之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9.

[2]吴杰.人教版小学语文童话作品选编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9.

[3]郭英.小学语文儿童文学教学现状及成因探析[J].试题与研究,2019,(13):157.

作者简介:樊俊英,女,汉族,山东人,本科学历,研究方向:小学语文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