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与科学学科融合的跨学科教学设计——以科普主题为例
摘要
关键词
小学英语;科学学科;跨学科教学;科普主题
正文
一、引言
在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综合素养要求日益提高。传统单一学科教学难以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跨学科教学应运而生。小学英语和科学作为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和科学思维的重要学科,进行融合具有重要意义。以科普主题为载体开展跨学科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其语言运用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二、小学英语与科学学科融合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2.1 必要性
1. 培养综合素养:跨学科教学打破学科界限,让学生在不同学科知识的碰撞中,培养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英语与科学融合的课堂上,学生既用英语表达科学概念,又通过科学探究加深对英语知识的理解,提升语言素养与科学素养。
2. 激发学习兴趣:单一学科教学有时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两学科融合能为学生带来全新学习体验。例如,用英语学习动植物生长知识,结合生动的图片、视频等资源,能激发学生好奇心与求知欲,提高学习积极性。
3. 适应未来发展:未来社会问题复杂多样,需具备跨学科思维的人才解决。小学阶段开展跨学科教学,有助于学生从小形成跨学科思维模式,更好适应未来社会发展。
2.2 可行性
1. 知识关联性:小学英语和科学在知识内容上有诸多关联。如科学课程中的颜色、形状、动物、植物、天气等主题,也是英语教学中的常见内容。学生在科学课上了解相关知识后,能用英语进一步学习和表达,实现知识的巩固与拓展。
2. 能力互补性:英语学科培养学生语言表达、交流能力,科学学科注重培养观察、实验、逻辑思维能力。两学科融合能实现能力互补。例如,在科学实验中,学生用英语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既锻炼科学探究能力,又提升英语写作能力。
3. 教学方法相似性:两学科都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等。在英语课堂和科学课堂上,都可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为跨学科教学实施提供便利。
三、小学英语与科学学科融合现状及问题
3.1 教师跨学科意识与能力不足
部分教师受传统学科教学观念影响,跨学科意识薄弱,认为英语和科学是独立学科,缺乏融合教学的主动性。且多数教师学科背景单一,对另一学科知识体系和教学方法了解有限,难以有效开展跨学科教学设计与实施。
3.2 教学资源整合困难
实现两学科融合需整合教材、教具、网络资源等。然而,当前小学英语和科学教材编写各自独立,缺乏系统性融合。教师在教学资源整合过程中,需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筛选、改编资源,增加教学负担。同时,学校在跨学科教学资源建设方面投入不足,限制融合教学开展。
3.3 评价体系不完善
现行小学教学评价体系多以单一学科成绩为主,缺乏对跨学科教学效果的科学评价。对学生综合素养的评价指标不明确,难以全面、客观衡量学生在跨学科学习中的表现。这导致教师开展跨学科教学积极性不高,影响教学质量提升。
四、基于科普主题的小学英语与科学学科跨学科教学设计
4.1 教学目标设计
1. 语言目标:学生能掌握与科普主题相关的英语词汇、句型,如描述动物特征的词汇“big, small, long, short”,句型“This is a... It has...”,能用英语简单介绍科普知识。
2. 科学目标:学生了解科普主题相关科学知识,如动物生活习性、植物生长过程等,掌握简单科学探究方法,培养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
3. 综合目标:通过跨学科学习,培养学生跨学科思维,提高综合运用英语和科学知识能力,增强学习兴趣与合作精神。
4.2 教学内容选择与整合
以“Animals”科普主题为例,整合英语教材中关于动物词汇、描述动物的句型内容,以及科学教材中动物分类、生活环境、生活习性等知识。选取生动有趣的科普文章、绘本、视频等资源辅助教学,如英语绘本《The Very Hungry Caterpillar》,既能学习英语知识,又能了解毛毛虫变蝴蝶的过程。
4.3 教学方法运用
1. 情境教学法:创设生动情境,如模拟动物园场景,让学生扮演游客和导游,用英语介绍不同动物特点和生活习性。通过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2. 项目式学习法:布置项目任务,如让学生分组制作关于某种动物的英语手抄报或 PPT,内容涵盖动物科学知识介绍。学生需自主查阅资料、整理信息、设计展示内容,培养自主学习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实验探究法:结合科学实验,如观察蜗牛生活习性实验。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用英语记录观察结果,讨论实验现象,加深对科学知识理解,同时提升英语交流能力。
4.4 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环节(5 分钟):播放一段动物相关英语歌曲或动画视频,如《Old MacDonald Had a Farm》,营造轻松学习氛围,引出科普主题“Animals”。提问学生喜欢的动物,引导学生用英语简单描述,激活已有知识。
2. 知识讲解环节(15 分钟):结合图片、实物模型等,教授与动物相关英语词汇和句型,如“elephant, giraffe, It has a long nose/neck”。同时,讲解动物分类、生活环境等科学知识,让学生了解不同动物特点与生存方式。例如,介绍大象时,讲解大象是陆地大型哺乳动物,生活在热带草原和森林等。
3. 探究实践环节(15 分钟):组织学生分组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如观察蚂蚁搬家。学生在观察过程中,用英语记录蚂蚁行为,讨论蚂蚁搬家原因和意义。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解决语言和科学问题。
4. 展示交流环节(10 分钟):各小组选派代表展示探究成果,用英语介绍观察到的动物行为和得出的结论。其他小组学生认真倾听,提问并发表意见。通过展示交流,锻炼学生语言表达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5. 总结拓展环节(5 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重点知识,包括英语词汇、句型及科学知识。布置课后拓展任务,如让学生用英语写一篇关于自己喜欢动物的短文,或查阅资料了解更多动物有趣知识,下节课分享。
4.5 教学评价设计
1. 过程性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包括参与度、小组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科学探究能力等。记录学生在讨论、实验、展示环节中的表现,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例如,对积极参与讨论、能用英语清晰表达观点学生给予表扬。
2. 终结性评价:设计综合测试题,既考查英语知识,如词汇拼写、句型运用,又考查科学知识理解,如动物分类、生活习性等。同时,对学生项目成果,如手抄报、PPT 等进行评价,从内容准确性、英语表达规范性、创意性等方面综合打分。
五、结论
小学英语与科学学科融合的跨学科教学以科普主题为切入点具有重要意义和实践价值。通过精心设计教学目标、内容、方法、过程及评价,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语言能力与科学素养,培养跨学科思维和综合能力。虽然当前跨学科教学面临一些问题,但通过加强教师培训、整合教学资源、完善评价体系等措施,可逐步解决。一线教师应积极探索实践跨学科教学,为学生提供更丰富、多元学习体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