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元素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渗透策略——以民间剪纸艺术为例

期刊: 素质教育 DOI: PDF下载

占锦云

莲湖乡四望湖小学

摘要

本文以民间剪纸艺术为切入点,深入探讨传统文化元素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渗透策略。民间剪纸艺术作为传统文化的瑰宝,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与独特的艺术魅力。通过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民间剪纸艺术,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动手能力,还能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章阐述了民间剪纸艺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价值,分析当前教学现状与问题,并提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渗透策略,旨在为小学美术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促进传统文化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有效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

传统文化元素;小学美术教学;民间剪纸艺术;渗透策略

正文


一、引言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多元文化对我国传统文化带来一定冲击。在小学教育阶段,加强传统文化教育至关重要。美术学科作为培养学生审美与创造力的重要领域,是渗透传统文化的良好载体。民间剪纸艺术历史悠久,形式多样,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其融入小学美术教学,有助于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二、民间剪纸艺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价值

 

2.1 培养审美能力

 

民间剪纸艺术造型生动、色彩鲜艳、构图巧妙,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学生在欣赏和创作剪纸作品过程中,能接触到对称、均衡、节奏等形式美法则,提升对线条、色彩、形状的感知能力,培养独特的审美眼光,学会欣赏美、发现美。例如,欣赏陕北剪纸中粗犷豪放的造型,感受其质朴之美;品味南方剪纸细腻精致的线条,体会其婉约之韵。

 

2.2 提升动手能力

 

剪纸创作需要学生运用剪刀、刻刀等工具,通过折叠、剪裁、镂刻等技法将纸张变成艺术作品。这一过程锻炼了学生手部小肌肉的灵活性与协调性,提高手眼脑的配合能力。从简单的对折剪纸到复杂的多层套色剪纸创作,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不断提升,逐渐掌握剪纸技巧,创造出富有个性的作品。

 

2.3 传承传统文化

 

民间剪纸艺术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反映不同地区的民俗风情、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剪纸艺术,能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内涵,增强文化认同感与自豪感。如春节剪纸表达对新年的美好祝福,婚丧嫁娶中的剪纸也有特定寓意,学生通过学习剪纸,传承和传播这些文化信息,延续文化脉络。

 

2.4 激发创新思维

 

剪纸创作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突破常规思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对传统剪纸图案进行变形、组合、创新,加入现代元素,创造出新颖的作品。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敢于尝试新方法、新思路,创新思维得到激发与锻炼,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创新基础。

 

三、小学美术教学中民间剪纸艺术渗透的现状与问题

 

3.1 教学重视程度不足

 

部分学校和教师对传统文化元素在美术教学中的渗透不够重视,认为剪纸艺术只是一种手工活动,没有充分认识其文化价值和教育意义。课程设置上,剪纸教学课时少,常被其他所谓“主科”占用,导致剪纸艺术教学难以系统开展。

 

3.2 教师专业素养欠缺

 

许多小学美术教师缺乏对民间剪纸艺术深入了解与专业技能培训。自身对剪纸历史、文化内涵掌握不全面,剪纸创作技法不熟练,无法为学生提供专业指导。在教学中,只能简单传授基本剪纸方法,难以深入讲解文化背景与艺术特色,影响教学质量。

 

3.3 教学方法单一

 

当前小学美术剪纸教学方法多以教师示范、学生模仿为主。教师在黑板或多媒体展示剪纸步骤,学生依样剪裁。这种方式虽能让学生掌握基本剪纸技巧,但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缺乏对剪纸艺术的主动探索与思考,难以激发学生兴趣和创造力。

 

3.4 教学资源匮乏

 

学校缺乏丰富的剪纸教学资源,如专业剪纸教材、优秀剪纸作品图片、视频资料等。剪纸工具材料准备不足,质量参差不齐,影响学生创作体验。此外,学校与社区、民间艺人合作较少,学生缺少接触真正民间剪纸艺术的机会,难以感受其原汁原味的魅力。

 

四、传统文化元素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民间剪纸艺术的策略

 

4.1 提高重视程度,优化课程设置

 

学校应充分认识民间剪纸艺术在美术教学中的重要性,将其纳入正式课程体系。合理安排课时,保证剪纸教学的系统性与连贯性。例如,每周安排一至两节剪纸课,低年级以简单图案剪纸为主,培养兴趣和动手能力;高年级增加难度,进行主题创作。同时,将剪纸教学与学校文化活动相结合,如举办剪纸展览、比赛等,营造浓厚的剪纸艺术氛围。

 

4.2 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学校要加强对美术教师剪纸艺术专业培训,邀请民间剪纸艺人、专家学者到校举办讲座、开展工作坊,让教师系统学习剪纸历史、文化内涵、创作技法等知识。鼓励教师参加相关培训课程和学术交流活动,提升自身专业水平。教师自身要不断学习,收集整理剪纸资料,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4.3 创新教学方法

 

1. 情境教学法: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将剪纸艺术与生活实际、文化故事相结合。如在教授春节剪纸时,讲述春节由来和习俗,展示春节期间张贴剪纸的场景图片或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剪纸在传统节日中的作用,激发创作欲望。

2. 小组合作学习法: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剪纸创作。小组内成员分工协作,共同完成作品。如有的负责设计图案,有的负责剪裁,有的负责粘贴。在合作过程中,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分享想法,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同时从同伴处获得启发,拓展思维。

3. 探究式教学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例如,在学习剪纸构图时,让学生观察不同剪纸作品,探究其构图特点,如对称式构图、散点式构图等。学生通过自主观察、分析、总结,掌握剪纸构图规律,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审美水平。

 

4.4 丰富教学资源

 

1. 开发校本教材:学校组织美术教师结合当地剪纸特色和学生实际情况,编写校本剪纸教材。教材内容包括剪纸基础知识、技法讲解、图案设计、文化故事等,配以大量图片和实例,方便学生学习。

2. 整合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收集丰富的剪纸教学资源,如优秀剪纸作品图片、剪纸教学视频、在线剪纸课程等。将这些资源进行筛选、整理,上传到学校教学平台,供学生自主学习使用。

3. 加强校社合作:学校与当地社区、文化馆、博物馆等机构合作,组织学生参观剪纸展览、民间剪纸艺人工作室,让学生近距离观察剪纸创作过程,感受剪纸艺术魅力。邀请民间剪纸艺人走进校园,举办剪纸讲座、开展实践指导,为学生提供与民间艺人面对面学习的机会。

 

五、实践案例分析

 

5.1 案例背景

 

某小学在美术教学中积极渗透民间剪纸艺术,将其作为特色课程开展。学校美术教师通过参加培训提升专业素养,编写了校本剪纸教材。

 

5.2 教学实践过程

 

1. 课程设置:一、二年级每周安排一节剪纸课,以简单动物、花卉图案剪纸为主,培养学生兴趣和动手能力;三、四年级每周增加至两节,学习复杂图案和主题创作;五、六年级则注重剪纸艺术文化内涵挖掘与创新创作。

2. 教学方法运用:在“传统节日剪纸”教学中,教师运用情境教学法,播放春节、元宵节等节日中张贴剪纸的热闹场景视频,讲述节日与剪纸的故事,激发学生创作欲望。随后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分组讨论设计与节日相关的剪纸图案,共同完成作品。在剪纸构图教学时,运用探究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不同剪纸作品构图,自主总结构图特点。

3. 教学资源利用:使用校本教材进行系统教学,同时在课堂上展示从网络收集的优秀剪纸作品图片和视频,拓宽学生视野。定期邀请当地剪纸艺人到校指导,组织学生参观剪纸展览和艺人工作室。

 

5.3 教学效果

 

经过一段时间实践,学生对剪纸艺术兴趣浓厚,审美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得到显著提升。校园内剪纸文化氛围浓厚,学生创作了大量优秀剪纸作品并举办展览,受到师生和家长好评。通过学习剪纸,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增强,许多学生还将剪纸艺术传播到家庭和社区。

 

六、结论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民间剪纸艺术等传统文化元素意义重大。通过提高重视程度、提升教师素养、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资源等策略,可以有效解决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让民间剪纸艺术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焕发生机。小学美术教育工作者应积极探索实践,让学生在剪纸艺术学习中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全面发展、具有文化自信的新时代少年。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