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课本”到“岗位”:中职语文融入职业素养教育的分层实践路径
摘要
关键词
中职语文;职业素养教育;分层实践路径
正文
引言
在职业教育改革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与综合能力提升被反复提起。教学经验丰富的中职语文教师结合职业教育属性,将语文教学与职业素养教育融为一体,立足于基本学情和教情开展分层实践活动,全面拉近学生与语文知识的距离,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提升学生沟通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以及职场适应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在全新的语文学习环境中,学生能够顺利进入学习状态,出色完成听说读写学习任务,自觉接受职业素养教育,初步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明确未来发展方向,将主要精力放在学业上,真正掌握真才实学,以较强的综合素养以及适应能力主动应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
一、职业素养教育的基本内容
职业素养教育是一种基于个体在职业发展中所需的基本能力和基本素质,指导学生掌握专业知识以及核心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工作态度以及行为规范,促使学生顺利适应职场环境的教育模式。这一教育旨在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确保学生能够具备适应现代职业需求的全方位能力,如职场适应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以及职业道德。
在中职教育中,职业素养教育非常有必要,符合职业教育要求。语文是中职教育中的基础学科,学科知识贴近学生活实际,潜藏诸多职业素养教育元素。教师应主动抓住契机,依托语文课堂组织开展职业素养教育,全面增强学生职业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带领学生了解职场语言以及表达方式,强化学生对不同职业背景以下语言表达要求和特点的理解,确保学生以良好的语言能力适应不同的工作场景。
二、从“课本”到“岗位”:中职语文融入职业素养教育的分层实践意义
(一)有助于塑造学生正确思想观念
中职语文教学要求比较明确,学生需要在学习基础语文知识的同时自觉接受思想教育,树立正确的三观,逐步形成完善的品格。其中职业素养教育在中职语文中的分层实践符合学科教学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探索语文知识案例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观念,增强学生红色精神情怀以及爱国主义情怀,引导学生理性判断是非对错。在自觉接受职业素养教育时,学生的思想境界迅速提升,初步形成了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能够以良好的思想观念认识自己、他人和社会。
(二)有助于增强学生职业心理素质
随着人类文明进程的不断加快,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就业问题较为明显,很多学生面临就业压力和心理负担。在基于语文教学分层开展职业素养教育活动时,教师站在宏观发展的视角全局把握基本学情,针对性地提升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培养学生心理素质,为学生步入职场做好准备。在教师的耐心指导和点拨下,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以及抗挫折能力迅速提升,能够以较强的职业心理素质应对生活、学习和未来工作中的困难及挫折。
(三)有助于提升学生应变适应能力
职业素养教育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比较强,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主动突破教学传统,在讲解专业技巧的同时针对性地训练学生应变能力以及适应能力,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塑造学生良好的职业精神。在手脑并用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产生直观体验,人文素养迅速提升,能够适应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
三、从“课本”到“岗位”:中职语文融入职业素养教育的分层实践路径
(一)转变传统观念,科学分层教学目标
在中职语文课堂中融入职业素养教育,组织开展分层教学活动时,教师首先应转变传统教育观念,用跨学科思维指导教学实践活动,全面加强德育教育,基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优化设计教学方案,为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铺路。其次,教师应重视学生主体地位,深入分析学生专业需求,用生本教育理念指导教学实践活动。职业教育旨在培养技能型综合型人才,确保学生能够在一线岗位中发挥个人价值。语文教师应结合职业教育属性明确在学起点,将核心素养培养工作与学生专业培养需求相对接,在提升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环境适应能力,确保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最后,教师应从顶层设计着手,科学分层教学目标。中职学生存在一定的学习惰性,文化学习基础较为薄弱,学习能力和学习基础参差不齐。教师应遵循因材施教和循序渐进的教学准则,通过问卷调查和群体谈话的形式进行课前摸底,了解学生兴趣爱好、思维习惯以及基本学习能力,结合职业技能以及职业道德培养要求科学设定分层培养目标。比如基础层目标以阅读和写作为核心,要求学生掌握阅读技巧和写作技巧,形成良好的读写能力,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提高层目标则旨在提升学生职业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促使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形成较强的职业素养。
(二)聚焦学科教材,紧密融合职业精神
在组织开展分层教学活动,紧密融合语文听说读写教学和职业素养教育时,语文教师应以教材为线索,聚焦学科教材优化设计教学方案,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精神以及人文素养,顺利实现学科育人目标。比如在讲解《沁园春·长沙》时,教师可以深度剖析教材,科学提炼爱国主义元素,引导学生反复品读,培养学生使命意识以及社会责任感。在《哦,香雪》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开展细读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品读和认真揣摩,拉近学生与教材文本的距离,促使学生在反复阅读中深入领悟姑娘们对外界文明的好奇以及香雪对知识的渴望,感悟香雪自尊自爱的优秀精神品质,培养学生远大的理想报复,为职业素养教育做好准备。在《将进酒》中,教师则可以以聚焦于关键字词“需”、“才”、“愁”、“消”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慨以及“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豪和自信,采取“知人论事”的形式讲解诗人的生平经历以及创作背景,引导学生认真品读诗词,深入感悟诗人的真挚情感,逐步增强学生自信心。在《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中,教师可以围绕蔺相如这一主要人物,深入阅读文本分析文本明写、暗写、详写、略写的方法,带领学生思考蔺相如的性格特征,体会蔺相如大智大勇、热爱祖国、不畏强暴、胸怀坦荡的优秀精神品质,将其与现代职业精神相对比,顺势开展职业素养教育,紧密融合语文阅读教学和职业精神教育,针对性地培养学生负责认真、严谨踏实的工作态度。
(三)坚持技术赋能,打造品质智慧课堂
在教育数字化转型速度逐步加快的今天,技术赋能教育备受关注。为了保障最佳分层实践教学成果,教师应整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打造智慧课堂,改革传统教-学-练育人模式,积极组织实践教学活动,全面开拓学生视野,提升整体职业素养教育质量和语文教学质量。比如在讲解《飞向太空的航程》时,教师可以从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着手,引导学生回顾将近半个世纪以来中国人的飞天航程,强化学生对民族“飞天梦”的理解及认知。在增强学生知识印象后,教师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播放《大国工匠》纪录片,重点讲述航空技术人员胡双线的职业故事,引导学生认真观看纪录片,深入体会平凡工作岗位上劳动者追求完美的优秀职业精神品质,逐步引发学生情感共鸣,培养学生职业精神并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结语
综上所述,在紧密融合语文教学与职业素养教育时,中职语文教学层次及水平迅速提升。学生能够充实语文学习自信心,逐步从“知识输入”转向“知识输出”,以正确的思想观念、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以及应变适应能力探索知识奥秘,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主动从“课本”走向“岗位”,从“学知识”转向“用知识”。语文教师应从顶层设计着手,自觉转变传统教育观念,积极聚焦学科教材,始终坚持技术赋能,着力打造互动课堂,真正实现语文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齐抓共管,促进学生全面成长及个性化发展。
参考文献:
[1]于艳红.中职语文教学中贯穿职业素养教育的策略[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教育,2025(3):041-04.
[2]张晓.就业导向背景下职业素养教育融入中职英语教学的策略研究[J].英语教师,2025,25(3):152-154,158.
[3]张丽军.职业学院语文教育中人文素养与职业精神融合培养路径探究[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2025(3):086-089.
[4]高伟.中职语文教学现状及职业素养培养路径[J].现代农村科技,2025(4):137-1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