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与专业课程融合视角下应用能力提升的策略探索
摘要
关键词
中职语文;专业课程融合;应用能力;提升策略
正文
引言
在现代社会迅速发展的今天,各行各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作为培养优秀人才的“摇篮”,职业学校主动调整育人方向,倡导教师将学科教学与专业课程相结合,积极加强双课教学。具有远见卓识中职语文教师紧跟时代发展进程,将语文听说读写教学与专业课程融为一体,在学科融合、专业融合以及协同创新的过程中有效突破学科与专业壁垒,创新培养应用型、综合型人才。学生能够在全新的学习成长环境中顺利进入学习状态,认真完成听说读写学习与任务,深入理解专业知识并掌握核心技能。
一、中职语文与专业课程融合视角下应用能力提升的策略探索
(一)有助于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中职语文教学的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学生需要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良好的学科核心素养。但是传统教学念育人模式只限于课堂,学生思维比较闭塞,在融入专业课程后,这一问题有所缓解。教师将语文听说读写教学与学生生活、专业和就业融为一体,精心组织开展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活动。在认真学习语文以及专业课程知识时,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运用能力迅速提升,能够以良好的学科核心素养探索语文高阶知识,出色完成专业课程学习任务,实现融会贯通和知行合一。
(二)有助于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发展
新时代优秀人才应具备良好的表达能力、感知能力、理解能力以及人文素养,在紧密融合语文与专业课程时,教师将语文知识讲解和技能传授与专业课程相结合,高度关注学生专业能力以及应用能力,根据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特征优化设计教学方案。学生的表达能力越来越强,职业素养逐步形成,能够以良好的职业能力探索语文知识奥秘。
(三)有助于转变传统语文教学模式
在以提升学生应用能力为目标,紧密融合语文与专业课程时,教师主动打破教学传统,积极“跳出”课堂和教材,理性分析学生未来升学与就业需要,始终坚持职业能力导向,根据学生专业需求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评价模式,为学生未来成长和就业铺路。新的语文教学结构开始形成,传统教学模式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二、中职语文与专业课程融合视角下应用能力提升的策略
(一)坚持职业能力导向,丰富学科教学内容
为了实现中职语文与专业课程双课教学,语文教师应结合核心素养培养要求理性分析学生职业能力具体发展需要,始终坚持职业能力导向,稳步提升语文听说读写教学质量以及实效性,甄选优质丰富的学科教学内容,全面拉进学生与语文知识的距离,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专业素养,确保学生能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形成具体职业能力。比如在面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开展听说读写教学时,教师应理性分析该专业学生所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其中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应学习幼儿管理学知识、教育方式知识以及心理学知识,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具备良好的活动计划能力,根据不同阶段幼儿学习成长发展需要科学开展课程活动,成长为让学校满意、让家长放心的优秀教师。语文教师可以结合职业能力要求精心组织“微写作”教学活动,布置写作任务,引导学生自主设计教学活动方案,认真创作儿童故事,将语文写作与专业课程融为一体,针对性地训练学生职业能力。
(二)聚焦学生专业需求,突破学科专业壁垒
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需求各有不同,教师应结合专业特点以及学生需求科学开发语文教材,整合优质教学资源,紧密融合专业知识与语文阅读和写作,全面突破学科与专业壁垒。比如在动漫专业班级开展语文教学活动时,教师应深度剖析学科教材,以“追寻精神家园”为主题,组织开展“古代诗文选读专题”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认真阅读优秀古诗文,深入感受诗人寄情山水、融情秋月的真挚情感,逐步激发学生情感共鸣。在激活学生思维后,教师可以结合专业特点讲解“绘画六法”,实现“文专”深度融合,积极开展“诗画中秋,月满佳节”实践活动,引导动漫设计专业充分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结合专业知识认真设计诗配画折扇,鼓励社会文化艺术专业学生迁移专业知识参与诗吟唱活动。通过紧密融合专业教学与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提升学生审美创造能力及语言建构能力。
(三)创新改进教学方法,高度关注教学实践
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方法比较单一,职业教育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得不到保障,教学质量和水准不容乐观,学生应用能力提升速度偏慢。在紧密融合语文与专业课程时,教师应坚持创新导向,主动转变传统教学方法,灵活利用多种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教学方法,全面激活学生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热情,确保各个专业的学生能够重拾语文学习自信心。比如在面向旅游专业学生开展语文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利用情境模拟法打造直观课堂,带领学生学习《沁园春·长沙》以及《雨巷》,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地域的文学作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科学模拟导游工作场景,促使学生在自主阅读深入感知橘子洲头以及江南雨巷等旅游情境,认真学习语文知识并掌握旅游专业知识,形成良好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与此同时,教师可以采取项目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合作互助,科学设置合作学习小组,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某一处工作场景认真设计旅游项目计划,在提升学生语用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逻辑思维以及审美鉴赏能力。又如在面向传媒专业学生开展语文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特长组织语言类比赛活动,引导学生认真编写古风诗集,拍摄田园短视频,逐步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给予学生施展专业才华的机会。
(四)采取科学评价方法,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教学评价是学科教学中的最后环节,有激励作用、督促作用和反馈作用。教师应结合语文与专业课程融合要求,采取科学评价方法综合考察学生学习效果,促进学生综合发展。其中多种评价手段的整合不容忽略,教师应全过程分析学生学习表现,将形成性评价、结果性评价、诊断性评价与增值性评价相结合,全过程采集学情数据,组织开展学生自评、同伴互评以及教师总结评价活动,积极加强专业教师评价以及企业顾问评价,提升教学评价深度、广度以及温度,在综合评价学生的同时启发学生自主弥补短板。比如在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语文写作、阅读理解等知识板块灵活融入计算机专业中的编程以及软件应用知识,引导学生建立古风网站,科学设置古诗文模块,着重考察学生专业素养以及人文素养,通过科学评价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中职语文与专业课程的融合符合大势所趋。在基于专业与课程融合提升学生应用能力时,中职语文课堂呈现出全新的面貌。学生对专业课程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实践应用能力迅速提升。语文教师应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落脚点,始终坚持职业能力导向,积极聚焦学生专业需求,优化创新教学方法,采取科学评价方法,真正实现以评促教和以评促学。确保学生能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自觉接受专业教育,逐步成长为优秀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于维霞.中职语文与专业课程融合教学的实践路径探讨[J].环球慈善,2025(4):0175-017
[2]刘蓉.中职语文与专业课程融合背景下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策略[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2023(1):24-27
[3]司方圆.技工院校语文与专业课程融合教学的实践探索[J].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科研,2025(7):076-079
[4]陈建华,许艳梅,李彦芳.中职语文融入专业课程的实践研究[J].湖北教育,2024(24):6-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