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学习需求变化及教育对策研究

期刊: 素质教育 DOI: PDF下载

徐新琦

长春老年大学,吉林 长春 130022

摘要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群体的生活质量已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重要议题。统计数据显示,到2050年,全球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接近总人口的21%。在这一背景下,如何通过有效的策略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成为亟须解决的问题。终身学习作为一种持续、动态的教育理念,为老年人提供了继续学习和发展的机会,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关键词

老年人学习;需求变化;教育对策

正文


引言

20241月,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提出,“培育高精尖产品和高品质服务模式,让老年人共享发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些政策不仅强调了老年教育在应对人口老龄化、增进老年人福祉方面的重要作用,还提出了具体的目标和措施,以推动老年教育的普及和深化。

一、老年教育现状

国,老年教育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支持。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国政府和社会各界意识到老年教育的重要性,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以推动。

近年来,国设立了许多老年大学和社区教育中心,旨在提供丰富多样的课程,满足老年人的学习需求。例如,许多城市的老年大学开设了包括文化艺术、健康管理、体育健身、科技应用等在内的多种课程。这些课程不仅丰富了老年人的知识和技能,还增强了他们的社交互动和生活满意度。尽管国在老年教育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存在诸多挑战。首先,课程内容和教学质量方面还需进一步提升。许多老年大学的课程设置相对单一,难以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其次,老年教育的参与度还有待提高。部分老年人由于经济、健康等原因,难以参与教育活动。此外,在资源分配上,农村和偏远地区的老年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城乡差距较大。总的来看,老年教育在中国的目标是通过系统的学习活动改善老年人的知识水平和生活技能,增强其生活的自信心和幸福感,促进其社会参与和心理健康。通过不断完善老年教育体系,提供更丰富多彩的教育资源和支持,国将能够更好地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二、老年人学习需求变化及教育对策

(一)调动老年人数字化学习积极性

调动老年人数字化学习积极性,需以生命关怀为底色、以需求共鸣为纽带,在数字技术与人本关怀的交织中唤醒学习内驱力。实践中应立足老年群体的生活智慧与情感诉求,设计“看得见烟火气”的学习场景———将健康码申领转化为“电子出行锦囊”课程,将短视频制作编织成“智能相册故事会”,让技术赋能与买菜购物、联络亲友等日常需求自然融合。可建立“学习能量银行”激励机制,通过记录学习时长兑换社区理疗服务,颁发“数字达人”勋章激活成就体验,让学习成果转化为切实的生活便利与社会认同。更要重视社群共学的感染力,组织“银龄主播训练营”鼓励老人分享养生知识,开设“跨代数字茶馆”促成祖孙共学抖音剪辑,使学习过程升华为代际对话的文化仪式。社区工作者需化身“学习需求翻译官”,通过茶话会倾听老人对智能挂号、防诈指南的真实困惑,将共性需求转化为“十点钟数字下午茶”主题工作坊。同时引入“学习伙伴计划”,让刚掌握视频通话的老人结对帮扶新学员,在以老带新的互助中形成涟漪效应。当八旬老人用修图软件为金婚纪念照添加动态特效,当独居长者通过智能音箱与远方儿孙视频团圆,这些闪耀着人性光辉的数字实践,正是激发学习热情的最佳催化剂。

(二)需求导向的课程开发

教育赋能老年人参与社区治理,需要构建一个以需求为导向的课程体系,以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学习需求。这一课程体系应以“需求分层、能力进阶、场景嵌入”为设计原则,构建“认知重构—技能提升—实践赋能”的模块化课程结构体系,该课程体系包括基础认知模块、专业技能模块和实践赋能模块。

基础认知模块作为整个课程体系的基石,面向全体有参与社区治理意愿的老年人,涵盖基层治理法规、数字化工具应用和社区安全知识三方面内容。在基层治理法规方面,需要深入解读涉及社区治理内容的核心条款,确保老年人熟悉社区治理的法律框架。同时,数字化工具应用模块需要重点教授政务软件操作、线上议事流程等知识,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适应现代社区治理方式。此外,社区安全知识模块应涵盖反诈宣传、应急事件处理等内容,以便提高老年人的安全意识和应对突发问题的能力。

专业技能模块需根据老年人的专业背景设置相应的课程,帮助其发挥专业特长。例如,对于退休的工程师、教师、医生等具备专业技能的老年人群体,要按照其各自专业背景和特点分别设置课程。退休工程师可以接受老旧小区改造技术规范方面的培训,使其能够运用专业知识改善社区居住环境;退休医生可以参加社区心理健康干预技巧等课程培训,使其发挥医疗专长为社区居民提供心理辅导;而退休教师则可以开发和设计代际教育课程,促进社区代际交流与融合。

(三)构建多元化与实践化教育体系

第一,多元优化课程设计,增加社区治理实务课程比例。要深入开展调研工作,组织社区治理专家、教育工作者以及老年人代表参与其中,全面了解社区治理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以及老年人在参与社区治理时所欠缺的知识和技能。根据调研结果,重新规划课程内容,增加社区治理实务课程的比重,重点开发提升社区居民自主参与社区治理的意识和能力的系列课程,设置社区政策法规解读、社区公共资源整合利用、社区协商议事技巧等实用性课程,确保课程内容紧密贴合社区治理实际需求,让老年人能够学以致用。

第二,创新教学方法,促进知识向治理能力的有效转化。针对老年学习者经验丰富但机械记忆力下降的特点,可采用“场景模拟+角色扮演+互助学习+数字赋能”等混合式教学法,增强老年人的实践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场景模拟”教学法是指搭建社区议事厅模拟平台,让学员在协商解决物业纠纷、公共空间改造等仿真情境中提升实践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角色扮演”教学法是指设置社区书记、业主代表、调解员等角色,帮助老年人明确治理职责,理解各方立场的一种教学方法。“互助学习”教学法是指通过将老年人和年轻的社区工作者结对,建立学习伙伴制度,促使双方发挥各自优势在具体的社区治理实务中锻炼治理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数字赋能”教学法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线上课程和互动平台,提升老年人的学习体验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这几种教学法的有机结合,不仅能充分挖掘老年人的价值,激发其参与社区治理的热情与潜能,还能有效弥补老年学习者在记忆能力上的不足。这种混合式教学法为老年学习者提供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学习体验,有助于他们更好地融入社区治理,进而推动社区治理体系的完善与发展。.

加强老年人数字化教育

从老年人自身的角度出发,针对老年人对数字产品与服务的使用需求,加强老年人数字化教育,提升老年人数字素养。一是应建立健全老年群体数字教育体系,让老年人能够尽快地了解并适应数字化生活,从源头上缩小数字鸿沟的差距。二是应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到老年人数字化教育中来,形成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局面,推进数字化教育普及。三是应不断完善老年群体的数字化教育内容,将信息技术作为老年群体重要的学习内容之一。四是应积极开展针对老年群体的培训,掌握基本的技能和信息素养,提高老年人利用数字产品与服务的能力。

结束语

终身学习视域下的老年教育对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具体表现为认知能力的提升、社会参与度的增加、身心健康的改善,老年教育为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带来了积极的影响。未来,还可以进一步探讨不同类型的教育活动对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具体影响,以及老年教育在不同文化和社会背景下的适用性和发展模式。通过不断完善和推动老年教育,社会可以为老年群体营造一个更加健康、积极和幸福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石龙峰.基于辽宁终身学习平台的老年教育课程设计研究:以《绘画》课程为例[D].辽宁:沈阳师范大学,2019.

[2]吴遵民,赵华.我国社区教育“三无”困境问题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8(10):6369

[3]焦延超,叶秀娟,李晓晖.积极老龄化视阈下老年人学习需求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23,3722:4075-4078.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