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小学语文古诗教学路径
摘要
关键词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教学方法
正文
引言
古代诗歌在我国的历史文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中华文明的组成部分。同时,古诗以独特的方式孕育了几代中国儿女。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小学生朗诵古诗的数量比以往增加了这也表明了古代诗歌在中国小学中的重要地位的重要性。因此,促进古代诗歌教学改革成为小学语文改革的重中之重。
一、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教学价值
古诗词教学的开展具有多方面的教学价值,具体可以体现在:
首先,古诗词教学能够通过古诗词中蕴含的丰富内涵,提高小学生的文化品位,并且提升其语言素养。古诗词本身就是人文科学的一种浓缩,甚至可以被称为一种经典文化,教师理应让小学生汲取其中的文化精髓,让学生在富有感染力的氛围中促进自身素质的发展。
其次,古诗词教学内容是适合学生诵读的内容,可以在诵读的过程中感受到其中更浓的经典文化氛围,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同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有些古诗词的内容具有音韵和谐和朗朗上口的特点,学生能够感觉到其中的语言形式美,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最后,古诗词的语言表达和情感表达方面都很丰富,学生能够从中汲取许多有用的语文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比如寓情于景这样的写作手法就可以为学生的写作能力夯实基础,学会将情感融于物,表达自己真挚的感受,营造美妙的文本境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与语文学习能力。
二、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教学路径
(一)反复背诵,感悟诗情
古诗一般具有意境深远、言简意赅、情绪饱满、字句押韵的特点,读懂古诗词是增强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的有效之途径。可以进一步地让学生感受到文学艺术的熏陶。在学习研究古诗词时,全文大概浏览诵读是前提,然后逐字逐句的了解其深刻含义,探究作者的意境和中心思想以及作者想表达的心中寄托和远大抱负。反复背诵,丰富学生的古诗词积累,对学生感悟古诗情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例如,在教授学生们《梅花》这一篇古诗词时,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限时背诵并默写全文,为了完成任务,孩子们就会从浏览器和书籍去解析诗句含义。梅花乃岁寒三友中的一员,其无畏风霜,凌寒独开的高洁品格,从字句的“梅花”中孩子们将会联想到“暗香疏影、雪胎梅骨”的坚贞之士,并将“凌霜傲雪”看作无畏精神。如果学生受限于认知水平,无法直接表述“凌霜傲雪”的梅花的样式,但在古诗的背诵与感悟中能体会梅花的坚韧。教师在日常生活中教会孩子坚强勇敢的精神意志,可以通过对古诗词的赏析鉴赏,让孩子懂得高尚品格的珍贵和难得,既可以达到教学目的,又可以健全学生的优秀品德,培养学生的远大志向和心之向往。
(二)入情入境,体验情感
对古诗的教学,叶圣陶先生曾说:“诗歌的讲授,重在陶冶性情,扩展志向;如果抓住精要之处,指导一二句话,也许就够了,不一定需要繁复冗长的讲话。”中华上下五千年,流传至今的古诗词仍有五万首之多,它们叙事、抒情、送别、边塞、山水田园、怀古,咏史、咏物、悼亡、讽喻等。在中华历史文明的宝库之中,它们是瑰宝,绚烂昳丽,在世界艺术宝库中绽放着独特的熠熠光辉。如何让学生走进诗歌的意境?是教师在古诗教学中值得关注的。勾勒诗歌意境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想象力以及创造力。
例如,《宿新市徐公店》一诗时,在学生充分理解诗句的意思之后,更想把诗中的那些如画景象勾勒成一幅幅图画。学生通过教师景物语言描述,产生画面感,让学生置身于景,融于境。编排故事、自导自演也可以让学生投身于场景叙述,成为古诗句中出现的一员,让画面更加生动,更加立体。在扮演诗中的角色时,可以充分体现生活细节,把诗句没有描绘出而生活中又有的情景情态,声音响动演绎出来,既丰富了课堂学习,又能置身于意境。接下来的古诗词学习,按照这首古诗的情景演绎法,让同学们能深刻体会到不同的场景,不同的意境,不同的作者心中希冀。有利于加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三)寻求意境,理解诗意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古诗占据很大的分量,既包括浓浓情意,又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寻求诗歌意境属于拔高一个层次,这要求教师先带领学生理解诗意,再提取古诗的有关意象的关键词,引导学生将意境词汇整合,为诗歌作画。
例如,在《咏鹅》这篇里,诗人用“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这十个字,就将鹅的整体颜色形态,以及在水中的优雅动作都概述了出来。活泼生动的诗句让学生对鹅的体态有充分认知。还有《小池》这一篇中,作者用“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将池塘夏日景象展现的惟妙惟肖,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好像微微将鼻子凑近,便能闻到初荷的清香、蜻蜓也欲破画而出。这首诗歌的意境不仅让同学们了解夏日景象、夏日生长绽放的花苞。引导学生了解诗中的意境,更是让同学们了解大自然的美好,好让同学们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
(四)展开联想,得体表达
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是现今课堂教学最容易被教师忽视的部分。在上古诗词的课时,老师要格外把握古诗词的内容,通过匠心独具,培养学生敏锐的洞察力和天马行空的想象能力,进而鼓励学生表达出自己所思所想,锻炼其口语能力。
例如,在讲《春晓》这篇的时候,当老师翻译并讲述完成,进行课堂总结的时候,师长可以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来对春天的美好景象有一个绘声绘色的描述。与此同时,老师可以在多媒体屏幕上给讲述的学生放映一帧帧春天景色的局部,或整体的照片,可以是万物复苏的大地,也可以是参差参天的大树,可以是含苞待放的花蕾,也可以是黎明挂满露珠在清晨折射出晶莹剔透光芒的嫩叶。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想象能力,对春天的景色进行仔细观察,仔细描述。描述的言语要优美得体,要有一定的逻辑性和故事完整性。通过对春天景象的描述,不仅有利于对本篇古诗词的学习记忆,更可以提高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为孩子未来在作文的写作上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结论
总的来说,古诗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的宝贵结晶,是我们的宝贵财富。在小学学习中国古代诗歌在教育学生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对中国古典文化的研究特别是对古代诗歌的研究具有许多价值,不仅可以鼓励学生更好地继承和传达古代中国的伟大文化,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情绪并提高他们的审美观能力和道德教育。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古诗词的教学,努力提高古诗词的教学效果,让学生爱上古诗词,增强对古诗词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必须有效地理解古诗词的教学过程,运用优美而有节奏的语言,深谙的色调,丰富艺术观念来教育学生,以极大的热情激发学生热爱传统的家乡文化,指导学生积极主动开展古诗词综合研究和探索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参考文獻:
[1]邵日高.“互联网+”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与创新[J].课外语文,2022(12):92-93.
[2]卢明元.小学语文课外活动拓展的策略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22(08):58-59.
[3]孙兵.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实施路径研究[J].新课程(综合版),2023(11).
[4]张敏.浅析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的传统文化的渗透途径[J].散文百家,2023(08):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