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劳动体育实践促进智障儿童协调能力发展的研究

期刊: 素质教育 DOI: PDF下载

艾逊

当阳市特殊教育学校,湖北 当阳 444100

摘要

本文重点关注生活化劳动体育实践活动,对于智力残疾儿童手眼协调能力发展所产生的作用。选取本校三年级某班的14名智力残疾儿童当作研究主体,历经12周的有序实践,涵盖穿珠子竞赛、叠衣服竞赛、抛接沙包玩耍、运球接力赛事以及手工制作和园艺劳动之类的活动,深入钻研此类活动对智力残疾儿童手眼协调能力的推动效果。研究成果表明,学生在手眼协调能力层面有了明显的提升,不单活动表现的相关数据有所上升,手眼协调能力测试的得分同样显著提高,家长方面给出的反馈也是较为积极的。该项研究为特殊教育实际操作给出了科学的依据以及实践方面的参照,有助于智力残疾儿童更有效地发展手眼协调能力,进而提升其生活品质。


关键词

智力残疾儿童;手眼协调能力;生活化劳动体育实践活动;实证研究;特殊教育

正文


1.引言

在特殊教育这块领域当中,始终处于教育工作者重点关注之下的,便是智力残疾儿童的身心发展情况。普遍来讲,这类儿童身上存在着动作协调能力以及动手能力较为薄弱的问题,而这一情况在相应程度上,对他们生活自理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形成了限制。就个体完成各类精细动作以及日常活动而言,手眼协调能力属于基础能力,其对于智力残疾儿童来讲,重要性不言而喻。那种贴近儿童实际生活的生活化劳动体育实践活动,把劳动与体育元素进行了有机的结合,从而为智力残疾儿童营造出一个既自然又有趣,并且还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促使其生活质量得以提高。

2.实践过程

2.1研究对象与时间安排

以本校三年级某班级的14名智力残疾儿童为本次研究的聚焦对象,其年龄处于912岁区间,包含9名男生以及5名女生。这些孩子普遍陷入动作协调与动手能力薄弱的困境之中,对于日常简单劳动作业,往往需要外界给予辅助方可完成。为了保证实践活动具备系统性与连贯性,将研究周期设定为12周,在此期间,每周会安排3次生活化劳动体育实践活动,每次活动时长稳稳固定在35分钟,并且严格按照每周周一、周三、周下午课后服务时间来进行安排。

2.2活动内容设计

1)基础生活技能类活动

穿珠子比赛是基础生活技能类活动之一。在活动筹备之时,对颜色丰富且大小适中的塑料珠子进行了精心挑选,数量达200颗之多,与此同时,还准备了14根穿珠线。活动刚一开始,教师便展开细致的示范动作,从稳稳握住珠子的方式,到精准将线穿过珠子小孔的技巧,每一个步骤均被讲解得清晰透彻。接着,把学生分成了2个小组,每个小组有7人,并且给每组发放60颗珠子以及7根线。当比赛哨声一响起,在规定的10分钟时间里,学生们就迅速投身到穿珠子的任务当中。而教师呢,在教室里不停地进行巡回,对学生的操作情况予以密切关注,只要发现有动作不规范的情况,就会及时上前给予纠正。

2)体育融合类活动

抛接沙包游戏是体育融合类活动的代表。教师精心制作了重量较轻、大小适中的沙包14个。活动刚开始的时候,借助现场展示的方式,教师针对抛接沙包的动作要领展开了详细讲解,像单手抛接、双手抛接的正确姿势以及怎样合理控制抛接力度等内容均涵盖在内。接着,学生们以自由组合的形式,两两结成一组,进而开始抛接沙包的练习活动,且每组的练习时长设定为12分钟。在整个练习的过程当中,教师始终密切关注着学生们的表现情况,一旦发现有动作不协调的学生,便会立刻走上前去,为其开展单独的辅导工作。

3)手工制作类活动

制作纸飞机是手工制作类活动之一。教师提前准备了彩色A414张。活动伊始,纸飞机的折叠步骤在现场由教师予以展示,每折叠一步,要点均会被详细讲解,以保证学生能够理解到位。学生跟随教师一同进行折叠操作,期间教师会在教室里巡回开展指导工作,针对那些遇到困难的学生,教师会耐心十足地通过手把手的方式助力他们完成折叠。在折叠完成的后续环节,组织学生于操场上开展纸飞机飞行比赛,每个学生的纸飞机飞行距离会由教师使用卷尺进行测量并做好记录,最终以飞行距离最远者判定为获胜者。

2.3活动实施与指导

每次活动开展之前,所需材料和工具的提前精心准备工作都会由教师完成,活动场地安全性的仔细检查工作也不例外,如此方能确保学生在活动期间的人身安全无虞。在活动进行过程里,示范法、讲解法、个别指导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被教师综合运用起来。对于那些动作协调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教师会投以更多关注并给予悉心指导,纠正他们动作时甚至会手把手地进行。与此同时,积极鼓励学生彼此间相互帮助、相互学习,以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以及团队精神。就拿穿珠子比赛来说,一开始小李同学老是穿不进去珠子,着急之情尽显于脸上。教师发现这一情况后,即刻走到他身旁,耐心地握住他的手,帮其对手指的力度与角度加以调整。经过数次尝试,小李同学终于成功穿进了第一颗珠子,开心的笑容瞬间在脸上绽放开来。在后续的活动当中,他的表现愈发积极,动作也日益熟练起来。

3.成果分析

在针对本校三年级某班级14名智力残疾儿童开展的为期12周的生活化劳动体育实践活动里,通过系统实施并进行数据收集,得以收获丰富且详实的研究成果,而这些成果对于证明此类活动在促进智力残疾儿童手眼协调能力发展方面所起到的积极作用,有着有力的支撑。

3.1活动表现数据

在基础生活技能类活动方面,穿珠子比赛成绩的显著提升值得关注。活动开展之前,就每名学生而言,在10分钟的限定时间内,仅能成功穿进数量为3-5颗的珠子,并且动作呈现出迟缓的状态,准确性也是处于较低的水平。历经长达12周的专项训练之后,平均每名学生所能穿进珠子的数量达到了12-15颗,动作的流畅性以及准确性均实现了大幅的提高。就拿原本在穿珠子这件事上困难重重的小李同学来说,最初之时他仅仅只能穿进1颗珠子,然而到了活动的后期阶段,他已经能够稳定地穿进13颗珠子了。再看叠衣服比赛的情况,在活动尚未开展之时,仅有为数不多的学生能够大致完成叠衣服的动作,不过所叠出的衣服在整齐程度上是远远不够的。而在活动结束之后,有80%的学生能够在8分钟这样的规定时间内将衣服叠得较为整齐,无论是速度还是质量,相较于活动之前都有了明显的提升。

3.2手眼协调能力测试数据

在活动开展之前,针对手部精细动作进行测试,当涉及用镊子夹取小物品这一环节时,就每名学生而言,夹取5个物品所耗费的时间通常在34分钟,并且其准确率仅仅能达到60%左右的水平。而在活动开展之后,夹取同样数量物品的平均时间得以缩短,变为12分钟,相应的准确率也提高了,达到了85%以上的程度。另外,在视觉追踪测试方面,活动开展之前,学生们完成连接图案中点这一任务的平均时间是56分钟,准确率大概在70%左右。待活动结束之后,完成此项任务的平均时间便缩短至34分钟,准确率更是提升到了90%以上的较高水平。

3.3家长问卷反馈数据

对回收的14份有效问卷加以分析后发现,有90%的家长表明,孩子在家庭环境里参与劳动活动的积极性呈现出有所提高的态势,已愿意主动去尝试一些简单的劳动任务了。另有85%的家长观察到,孩子在手眼协调能力方面有了明显的进步情况,比如在吃饭的时候能够更加准确地使用餐具,在画画的时候所画线条也更加流畅等等。

综上所述,凭借生活化劳动体育实践活动的开展推行,本班的智力残疾儿童在手眼协调能力这个层面取得了颇为显著的进步成果。这些成果并非仅仅在活动开展过程中的具体表现方面有所体现,而且还经由科学的测试数据以及家长给予的反馈进一步得到了确切的验证,进而为后续继续开展这一类的活动提供了极为有力的支持依据。

参考文献:

[1]鲍立英.智力落后儿童注意力、手眼协调能力训练的个案研究[J].现代特殊教育,2011,(09):36-38.

[2]王晓凤.浅议我校痉挛型脑瘫儿童手眼协调能力的训练[J].学周刊,2017,(36):44-45.

[3]张耀文,曾诗娱.基于iPad游戏的作业治疗改善脑瘫儿童手眼协调能力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23,(07):39-43.

作者简介艾逊,当阳市特殊教育学校,联系方式:13872604780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