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教学中如何有效结合训练和教学方法

期刊: 素质教育 DOI: PDF下载

李志伟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民族师范学校,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摘要

体育课上训练同教学方法相互融合,于培育学生运动技能及激发兴趣而言意义重大,合理的训练手段可助力学生精进技艺,巧妙的教学策略则能唤起学生参与热情,个性化训练规划搭配互动式授课模式,课堂趣味性得以增强,学生积极性亦随之提升,但现实教学进程中,时间协调与资源调配等难题客观存在,唯有强化教师专业素养,优化教学资源配置,方可推动训练和教学方法深度融合,为学生全方位成长创造有利条件。


关键词

体育课教学;训练方法;教学策略;运动技能;学生兴趣

正文


引言:

体育课作为学生强身健体之所,更是塑造运动技能、培育兴趣的关键园地提升体育课教学成效,训练手段与教学策略的有机交融不可或缺恰当的训练途径可辅助学生熟练掌握运动技巧,灵动的教学策略则对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参与意识大有裨益当下,众多体育教学实践正面临训练与教学内容协调难题依循学生个体差异定制专属训练方案,构思富有趣味与互动性的教学环节,皆为教师亟待思索的重要议题科学整合训练与教学之法,既能助力学生提升运动技能,又能培养其持续参与体育活动的热忱探索课堂中训练与教学方法的高效结合之道,正是提升体育教育品质的核心所在

一、体育课中训练与教学方法结合的必要性与优势

)培养学生基本技能的需要

提升学生运动技能乃体育课核心目标之一,此过程中训练手段与教学方式的巧妙融合至关重要凭借科学训练模式,学生可快速习得运动基础技法,而教学手段则赋予其洞悉技能原理的契机[1]高效训练往往遵循渐进原则,借由动作拆解与阶段性练习,推动学生从基础运动能力向高阶技巧进阶,实现运动水平跃升运用教学方法,借助动作示范、理论阐释与及时反馈,助力学生明晰动作要领,掌握错误修正路径,深度理解动作内涵二者相辅相成,既强化训练实效,亦保障学生对运动技能的透彻领悟

(二)激发学生兴趣与提高参与度的作用

兴趣堪称驱动学生踊跃投身体育课的关键动力,而教学方法的优劣直接关乎学生兴趣高低教师创设兼具趣味性与挑战性的训练项目,能有效点燃学生参与热情教学方法在此扮演着关键角色,既要助力学生掌握运动技巧,亦需凭借灵活策略提升课堂互动性与趣味性像小组协作练习、竞赛式训练这类互动教学形式,促进学生间交流合作,活跃课堂氛围,大幅增强学生参与感学生在享受运动乐趣的同时实现技能提升,自信心与成就感得以强化,进而激发持续参与体育活动的热忱训练与教学方法合理搭配,既能推动技能进阶,又可借由增添课堂趣味、强化互动,显著提升学生参与积极性与兴趣

二、在体育课中合理设计训练与教学方法的实施策略

(一)根据学生差异制定个性化训练方案

学生个体间运动能力与兴趣存在显著差异,体育课训练方案自然需契合这种特性进行定制化规划教师若要充分挖掘学生潜力,就必须综合考量学生体能状况、运动技能水平与心理状态,据此灵活调整训练内容针对运动初学者,宜以基础身体素质训练为切入点;而运动技能出众的学生,则可安排更具难度的专项技能训练鉴于学生兴趣偏好与接受程度各有不同,训练模式亦应做出适配部分学生钟情集体运动项目,另有学生独爱个人竞技项目[2]为学生提供多元训练选择与任务,既能确保其在适宜的学习节奏中稳步提升,又能规避单一训练模式导致的枯燥感量身定制的训练方案有助于增强学生课堂参与感,提升自我成就感,进而推动其身心全面发展

(二)灵活应用教学策略提升课堂互动性

课堂互动程度深刻影响学生学习成效,于体育课而言,灵活运用教学策略可有力提升学生课堂参与热情与学习积极性教师可借助小组研讨、动作示范、角色模拟、协同任务等多元互动形式,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促使学生摆脱被动学习状态,在与同伴的交流协作中投身实践操作依据课堂实时反馈,教师灵活把控教学进度,为学生提供针对性指导,保障每位学生都能获得足够关注体育课互动不仅体现在学生彼此间,师生互动同样是提升课堂质量的核心要素教师通过及时反馈与纠错,助力学生快速理解掌握运动技能,同时增强课堂互动频率,营造愉悦学习氛围,推动学生达成学习目标见表1

1:国内某中学体育课学生参与度与体能水平调查数据表

学生编号

性别

年龄(岁)

体能测试得分(满分100分)

每周锻炼时间(小时)

体育课兴趣评分(满分5分)

001

13

82

4.5

4.2

002

12

75

3.0

3.8

003

14

90

6.0

4.8

004

13

68

2.5

3.5

005

12

78

3.5

4.0

006

14

85

5.0

4.5

数据来源说明:本表格数据来源于2025年春季学期,国内某省会城市一所重点中学的体育教学调研项目该校共抽取6名初中生作为样本,通过标准化体能测试和问卷调查收集相关数据,用于分析学生体育参与情况及个性化教学改进

三、训练与教学方法结合中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教学内容与训练计划的时间匹配问题

体育教学实践里,训练内容与教学规划的时间适配始终是教学难点体育课时长固定,如何在有限时间内妥善安置教学内容与训练项目,是众多教师亟待破解的课题训练项目若过于繁杂,学生难以在每项练习中充分磨砺;教学内容若过于简易,学生技能提升便会受阻[3]精准规划各训练环节耗时,并依据学生实际情况动态调整,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不妨采用分阶段训练模式,灵活把控各训练内容时长,给予基础训练更多时间投入,专项训练则合理精简优化

(二)教师专业能力与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

教师专业素养堪称实现训练与教学方法深度融合的核心支柱当教学方法不得要领,或教师专业知识储备不足时,即便精心设计的优质训练方案,也难以充分发挥效能,教学成果必然大打折扣培育教师专业能力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通过专业培训、赛事观摩等途径,强化教师自身运动技能水平,使其能够规范示范各类动作要领;也要着重提升其教学设计与课堂管理能力,让教师掌握分层教学、情境创设等多样化教学手段,灵活应对课堂突发状况教学资源的高效运用同样不可忽视,教师需结合学校场地规模、器材数量、课时安排等实际资源状况,科学规划训练时段,合理调配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理想训练环境资源利用更应紧跟时代步伐,积极融入信息技术,通过视频慢动作回放分解复杂动作,利用运动数据统计分析学生表现,助力学生精准掌握训练技巧,实现体育教学质量的全面跃升

结语:

体育课教学进程里,训练和教学方法的高效融合是培育学生运动技能、激发兴趣的重中之重,凭借科学规划训练项目、灵活运用教学策略,既能提升学生体能与运动技巧,又能调动其课堂积极性,强化参与热情,不过实际教学难免遭遇困境,诸如时间分配不够合理、资源利用效率欠佳等状况,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持续探索、灵活调整,唯有不断革新教学模式,着重培养教师专业素养,同时科学配置教学资源,方能真正实现训练与教学方法的水乳交融,进而推动学生全方位成长,提升体育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韩希锦.高职院校体育课中开展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教学的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25,15(14):15-18+23.

[2]张静,史少伟,芦超男,等.高校公共体育课难美项群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25,15(14):147-151.

[3]陈谦,刘梦莹.新时代高校公共体育课的教学困囿与纾解路径[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25,33(04):138-14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