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教学中如何有效结合训练和教学方法
摘要
关键词
体育课教学;训练方法;教学策略;运动技能;学生兴趣
正文
引言:
体育课作为学生强身健体之所,更是塑造运动技能、培育兴趣的关键园地,提升体育课教学成效,训练手段与教学策略的有机交融不可或缺,恰当的训练途径可辅助学生熟练掌握运动技巧,灵动的教学策略则对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参与意识大有裨益,当下,众多体育教学实践正面临训练与教学内容协调难题,依循学生个体差异定制专属训练方案,构思富有趣味与互动性的教学环节,皆为教师亟待思索的重要议题,科学整合训练与教学之法,既能助力学生提升运动技能,又能培养其持续参与体育活动的热忱,探索课堂中训练与教学方法的高效结合之道,正是提升体育教育品质的核心所在。
一、体育课中训练与教学方法结合的必要性与优势
(一)培养学生基本技能的需要
提升学生运动技能乃体育课核心目标之一,此过程中训练手段与教学方式的巧妙融合至关重要,凭借科学训练模式,学生可快速习得运动基础技法,而教学手段则赋予其洞悉技能原理的契机[1]。高效训练往往遵循渐进原则,借由动作拆解与阶段性练习,推动学生从基础运动能力向高阶技巧进阶,实现运动水平跃升,运用教学方法,借助动作示范、理论阐释与及时反馈,助力学生明晰动作要领,掌握错误修正路径,深度理解动作内涵,二者相辅相成,既强化训练实效,亦保障学生对运动技能的透彻领悟。
(二)激发学生兴趣与提高参与度的作用
兴趣堪称驱动学生踊跃投身体育课的关键动力,而教学方法的优劣直接关乎学生兴趣高低,教师创设兼具趣味性与挑战性的训练项目,能有效点燃学生参与热情,教学方法在此扮演着关键角色,既要助力学生掌握运动技巧,亦需凭借灵活策略提升课堂互动性与趣味性,像小组协作练习、竞赛式训练这类互动教学形式,促进学生间交流合作,活跃课堂氛围,大幅增强学生参与感,学生在享受运动乐趣的同时实现技能提升,自信心与成就感得以强化,进而激发持续参与体育活动的热忱,训练与教学方法合理搭配,既能推动技能进阶,又可借由增添课堂趣味、强化互动,显著提升学生参与积极性与兴趣。
二、在体育课中合理设计训练与教学方法的实施策略
(一)根据学生差异制定个性化训练方案
学生个体间运动能力与兴趣存在显著差异,体育课训练方案自然需契合这种特性进行定制化规划,教师若要充分挖掘学生潜力,就必须综合考量学生体能状况、运动技能水平与心理状态,据此灵活调整训练内容,针对运动初学者,宜以基础身体素质训练为切入点;而运动技能出众的学生,则可安排更具难度的专项技能训练,鉴于学生兴趣偏好与接受程度各有不同,训练模式亦应做出适配,部分学生钟情集体运动项目,另有学生独爱个人竞技项目[2]。为学生提供多元训练选择与任务,既能确保其在适宜的学习节奏中稳步提升,又能规避单一训练模式导致的枯燥感,量身定制的训练方案有助于增强学生课堂参与感,提升自我成就感,进而推动其身心全面发展。
(二)灵活应用教学策略提升课堂互动性
课堂互动程度深刻影响学生学习成效,于体育课而言,灵活运用教学策略可有力提升学生课堂参与热情与学习积极性,教师可借助小组研讨、动作示范、角色模拟、协同任务等多元互动形式,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促使学生摆脱被动学习状态,在与同伴的交流协作中投身实践操作,依据课堂实时反馈,教师灵活把控教学进度,为学生提供针对性指导,保障每位学生都能获得足够关注,体育课互动不仅体现在学生彼此间,师生互动同样是提升课堂质量的核心要素,教师通过及时反馈与纠错,助力学生快速理解掌握运动技能,同时增强课堂互动频率,营造愉悦学习氛围,推动学生达成学习目标。见表1:
表1:国内某中学体育课学生参与度与体能水平调查数据表
学生编号 | 性别 | 年龄(岁) | 体能测试得分(满分100分) | 每周锻炼时间(小时) | 体育课兴趣评分(满分5分) |
001 | 男 | 13 | 82 | 4.5 | 4.2 |
002 | 女 | 12 | 75 | 3.0 | 3.8 |
003 | 男 | 14 | 90 | 6.0 | 4.8 |
004 | 女 | 13 | 68 | 2.5 | 3.5 |
005 | 男 | 12 | 78 | 3.5 | 4.0 |
006 | 女 | 14 | 85 | 5.0 | 4.5 |
数据来源说明:本表格数据来源于2025年春季学期,国内某省会城市一所重点中学的体育教学调研项目,该校共抽取6名初中生作为样本,通过标准化体能测试和问卷调查收集相关数据,用于分析学生体育参与情况及个性化教学改进。
三、训练与教学方法结合中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一)教学内容与训练计划的时间匹配问题
体育教学实践里,训练内容与教学规划的时间适配始终是教学难点,体育课时长固定,如何在有限时间内妥善安置教学内容与训练项目,是众多教师亟待破解的课题,训练项目若过于繁杂,学生难以在每项练习中充分磨砺;教学内容若过于简易,学生技能提升便会受阻[3]。精准规划各训练环节耗时,并依据学生实际情况动态调整,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不妨采用分阶段训练模式,灵活把控各训练内容时长,给予基础训练更多时间投入,专项训练则合理精简优化。
(二)教师专业能力与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
教师专业素养堪称实现训练与教学方法深度融合的核心支柱,当教学方法不得要领,或教师专业知识储备不足时,即便精心设计的优质训练方案,也难以充分发挥效能,教学成果必然大打折扣,培育教师专业能力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通过专业培训、赛事观摩等途径,强化教师自身运动技能水平,使其能够规范示范各类动作要领;也要着重提升其教学设计与课堂管理能力,让教师掌握分层教学、情境创设等多样化教学手段,灵活应对课堂突发状况,教学资源的高效运用同样不可忽视,教师需结合学校场地规模、器材数量、课时安排等实际资源状况,科学规划训练时段,合理调配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理想训练环境,资源利用更应紧跟时代步伐,积极融入信息技术,通过视频慢动作回放分解复杂动作,利用运动数据统计分析学生表现,助力学生精准掌握训练技巧,实现体育教学质量的全面跃升。
结语:
体育课教学进程里,训练和教学方法的高效融合是培育学生运动技能、激发兴趣的重中之重,凭借科学规划训练项目、灵活运用教学策略,既能提升学生体能与运动技巧,又能调动其课堂积极性,强化参与热情,不过实际教学难免遭遇困境,诸如时间分配不够合理、资源利用效率欠佳等状况,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持续探索、灵活调整,唯有不断革新教学模式,着重培养教师专业素养,同时科学配置教学资源,方能真正实现训练与教学方法的水乳交融,进而推动学生全方位成长,提升体育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韩希锦.高职院校体育课中开展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教学的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25,15(14):15-18+23.
[2]张静,史少伟,芦超男,等.高校公共体育课难美项群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25,15(14):147-151.
[3]陈谦,刘梦莹.新时代高校公共体育课的教学困囿与纾解路径[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25,33(04):138-1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