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心愿树”之力,筑“大梦想”童年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我有一棵能承载“梦想”的心愿树,开启它神奇力量的钥匙,正是我多年来坚守的育人密钥。
——题记
教育,绝非是挥动严苛的“魔杖”,将孩子的不足统统消除,而是怀揣着深沉的爱与殷切的期许,引领着孩子们在荒芜的困境中寻觅繁花,于漆黑的夜幕中追逐璀璨星光。我笃定地相信,只要心中扬起鼓励的“风帆”,批评的“风浪”便会化作助力的“涟漪”,所到之处,孩子们的“大梦想”便会破土而出,茁壮成长。
初设心愿树,憧憬满怀
二十三年的教学生涯,如同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其中那两年的农村教学经历,更是最浓墨重彩的一笔。即便回到县城多年,我依旧怀揣着对乡村孩子质朴情感的眷恋,以及对教育本真的执着追求。
在一次学校组织的外出学习中,我接触到了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理念,其中强调要给予孩子充分的肯定和鼓励,激发他们内在的动力。这让我深受启发,脑海中逐渐浮现出一个想法:为何不设立一个特别的载体,让孩子们能够表达自己的梦想和对他人的鼓励呢?
思索再三,我决定在教室里设置一棵“心愿树”。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拿着精心准备的装饰精美的树枝造型的铁艺架和彩色卡纸走进教室,孩子们的目光瞬间被吸引过来。我微笑着说:“同学们,今天老师要给大家带来一个特别的礼物——心愿树。从现在开始,大家可以把自己的梦想、对同学的鼓励或者感谢的话语写在卡纸上,然后挂在这棵树上。每一个美好的心愿和鼓励,都能让我们的班级变得更加温暖和有力量。”
孩子们的眼睛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纷纷围拢过来,好奇地打量着这棵还未挂满心愿的树。那一刻,我心中充满了期待,仿佛看到了这棵树未来枝繁叶茂的样子,也期待着它能成为孩子们心灵交流的桥梁。
首次观树,“失落”暗生
日子一天天过去,心愿树渐渐挂满了各种颜色的卡纸。我满心欢喜地期待着这些心愿能如同一颗颗种子,在孩子们的心中生根发芽。然而,当我仔细阅读那些卡纸上的内容时,心中却涌起了一丝失落。
大部分的心愿都是关于自己的,比如“我想要一个新玩具”“我希望考试能考满分”,而对他人的鼓励和感谢却寥寥无几。甚至还有一些孩子在卡纸上写下了对同学的不满和抱怨,比如“某某总是抢我的文具”“某某上课爱讲话,影响我学习”。看着这些内容,我的心情变得沉重起来,原本的期待也被一丝忧虑所取代。
我意识到,孩子们还没有真正理解心愿树的意义,他们更多地关注自身的需求,而忽略了与他人的互动和关爱。这让我想起了教育心理学中的“自我中心”阶段,小学阶段的孩子往往会以自我为中心,难以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我明白,要想让心愿树真正发挥作用,还需要我进一步引导。
树下寻症结,反思求变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决定召开一次以“分享梦想,关爱他人”为主题的班会。班会课上,我站在心愿树旁,轻轻摘下一张卡纸,念道:“我希望自己能成为一名科学家,发明出很多有用的东西。”念完后,我微笑着问大家:“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个梦想怎么样?”孩子们纷纷点头称赞。
接着,我又摘下一张写有抱怨的卡纸,念了出来。教室里顿时安静下来,气氛变得有些尴尬。我看着孩子们,语重心长地说:“大家看,心愿树是我们表达美好愿望和情感的地方,但是现在却有一些不和谐的声音。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当我们看到别人的不足时,是不是可以换一种方式,用鼓励和帮助来代替抱怨呢?”
这时,一个孩子站起来说:“老师,我觉得有时候我也会忍不住抱怨同学,但是我也知道这样不好。”我点点头,说:“是的,这很正常。但是我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多去发现别人的优点。就像我们的心愿树,它应该是充满爱和鼓励的,而不是抱怨和不满。”
随后,我让孩子们分组讨论,如何让心愿树变得更加美好。孩子们积极地参与讨论,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议,比如定期评选“最佳鼓励奖”,对那些写下真诚鼓励话语的同学进行表扬;设立“心愿互助小组”,帮助同学们实现自己的心愿。
梦想大探寻,“温暖”洋溢
班会过后,我明显感觉到了孩子们的变化。心愿树上的内容逐渐丰富起来,鼓励和感谢的话语越来越多。“某某同学,你上次帮我讲解数学题,谢谢你,你真的很聪明!”“某某,你的画得真好看,我要向你学习!”看着这些温暖的话语,我的心中充满了欣慰。
有一天,我发现心愿树上挂着一张特别的卡纸,上面写着:“我希望我们班的小宇同学能不要再调皮捣蛋,和大家好好相处。”看到这个心愿,我心里一动。小宇是一个活泼好动、调皮捣蛋的孩子,常常在教室里制造各种小麻烦,虽然充满活力,但也因为过于顽皮而经常和同学产生小矛盾。
我决定借此机会,组织一次以“团结友爱,共同进步”为主题的班级活动。在活动中,我设计了一些团队合作的游戏,比如接力比赛、小组拼图等。我特意将小宇和平时与他有些小矛盾的同学分在一组,鼓励他们相互协作,共同完成任务。
一开始,小宇还是有些我行我素,不太听从小组同学的安排。但随着游戏的进行,在同学们的耐心劝说和帮助下,小宇逐渐意识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他开始认真地参与到游戏中,和同学们一起努力,为小组争取胜利。
看着小宇在活动中逐渐融入集体,和同学们的配合越来越默契,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笑容,我知道,心愿树的力量正在发挥作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心愿树成了我们班级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它不仅承载着孩子们的梦想,更传递着他们之间的关爱和鼓励。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学会了欣赏他人、关爱他人,也更加自信和乐观。
“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每当听到教室里传来孩子们欢快的笑声,看到他们脸上洋溢着的自信与阳光,我便觉得,因为遇见了他们,我的教育生涯也变得如诗如画,满是温暖与希望。而那棵小小的“心愿树”,将继续承载着我们的爱与梦想,在岁月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作者简介:
李花,女,1981年生,群众,山东东明人,2002年参加⼯作,现任职于东明县第七小学,曾被评为“山东省教学能手”,“山东省优质课一等奖”,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中获省级优课,在全省课堂教学研讨会上执教观摩课,“菏泽市优秀教师”,“菏泽市教育工作表现突出个人”,“菏泽市骨干教师”,“东明县教育系统爱岗敬业模范”,连续5年被评为“县优秀教师”、“县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所教学科在每学期的质量调研检测中均获得第一名的好成绩。
简短说明:
东明县第七小学的李花老师,拥有二十三年教学生涯,其中两年农村教学经历让她对乡村孩子和教育本真满怀眷恋与执着。一次外出学习接触积极心理学理念后,她深受启发,在教室设置“心愿树”,期望借此激发孩子内在动力,促进心灵交流。面对心愿树初期多为个人需求、少有关爱他人内容的状况,李老师通过召开主题班会引导学生反思,组织团队活动增进同学情谊。在她的努力下,心愿树成为班级亮丽风景,承载着孩子们的梦想与关爱,助力他们学会欣赏、关爱他人,变得自信乐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