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课程标准导向下的教学实践研究

期刊: 素质教育 DOI: PDF下载

陈晔

吉林省白城市洮北区德顺乡学校,吉林 白城 137000

摘要

小学英语课程标准为英语教学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方向,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培养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本研究在课程标准的框架下,探讨当前小学英语教学的实践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教学的策略。研究发现,小学英语教学在课程目标、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等方面存在一定挑战。基于此,本文结合教学案例和理论依据,提出了基于课程标准的有效教学实践路径,以期为小学英语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小学英语;课程标准;教学实践;教学策略

正文


引言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英语已成为国际交流的重要语言,小学英语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为小学英语教学提供了方向,强调英语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核心。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仍然存在教学目标偏离、方法单一、评价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如何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优化教学实践,提高小学英语教学质量,是当前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因此,本文从课程目标、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三个方面,对小学英语课程标准导向下的教学实践进行深入探讨。

一、小学英语课程标准的核心要求

1.1课程目标与核心素养的培养

小学英语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这不仅要求教师教授语言知识,更要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引入真实语境,如角色扮演、情境对话等,让学生在实际交流中理解和运用英语。

1.2课程内容的层次性与渐进性

课程标准强调小学英语教学应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低年级侧重听说能力的培养,如通过歌曲、游戏、故事等增强语感;高年级逐步引入读写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因此,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需要科学安排教学内容,避免过早引入复杂语法或脱离学生认知水平的词汇。

1.3评价体系的多元化发展

课程标准提出要建立过程性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传统的笔试测评往往无法全面反映学生的真实语言能力,因此,教师应结合课堂观察、口语表达、学习记录等方式进行综合评价。例如,可以引入形成性评价,让学生通过自评、互评、教师反馈等方式了解自身学习进度,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

二、小学英语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与挑战

2.1教学目标偏离课程标准

部分小学英语教学仍然以考试为导向,过度关注词汇、语法的讲解,而忽视了听说能力的培养。这导致学生在实际交流中难以运用英语,违背了课程标准强调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目标。此外,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对学生兴趣的激发,导致课堂参与度较低,影响学习效果。

2.2教学方法单一,缺乏互动性

当前部分小学英语课堂仍然以传统的讲授式教学为主,教师主导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互动和实践机会。这种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无法满足课程标准提出的“在真实语境中学习语言”的要求。此外,部分教师在课堂设计中缺乏对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如多媒体、在线资源等未得到充分开发,限制了学生的学习渠道。

2.3评价体系过于单一,忽视过程性评价

许多小学英语教学仍然依赖于期末考试和标准化测评,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与个性化发展。单一的评分体系无法全面反映学生的语言能力,也容易让学生产生焦虑和抵触情绪。因此,需要建立更加多元的评价机制,如课堂表现、合作学习、口语表达等,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三、小学英语课程标准导向下的优化教学策略

3.1依据课程标准优化教学目标

教师应以小学英语课程标准为核心,科学设定教学目标,使其既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又能有效促进语言能力的培养。在低年级阶段,教学目标应侧重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听说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设计互动性强的课堂活动,如情境对话、角色扮演、歌曲律动等,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习得英语。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绘本教学,以生动的故事情节吸引学生,让他们在沉浸式学习中理解语言表达。对于高年级学生,应逐步增加读写训练,引导他们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例如,可以组织“英语邮件交流”活动,让学生以电子邮件或书信的方式与外校或国外学生进行沟通,增强语言的实用性。

3.2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课堂互动

为提高小学英语课堂的互动性,教师应积极探索并应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确保课堂既生动有趣,又符合课程标准对语言实践的要求。任务型教学法(TBLT)是当前较为有效的方式之一,它强调学生在完成真实任务的过程中掌握语言技能。例如,教师可以组织“校园英语导游”活动,让学生扮演导游,介绍学校的各个角落,使英语学习与真实生活紧密结合。此外,合作学习也是提高课堂互动性的有效方式,教师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情境模拟等形式,鼓励学生之间进行互动交流,提高口语表达能力。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同样可以丰富课堂体验,如利用电子白板、多媒体课件、AR(增强现实)等现代教学工具,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英语知识。

3.3构建多元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是促进学生英语能力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传统的纸笔测验难以全面衡量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因此,教师应建立以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体系。例如,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英语成长记录本”,记录学生的课堂表现、口语练习、阅读情况等,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档案,以便更准确地了解每位学生的进步。

总结:综上所述,小学英语课程标准为教学提供了科学的指导,强调语言能力、文化意识和综合素养的培养。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仍存在目标偏离、方法单一、评价体系不足等问题。因此,教师应依据课程标准优化教学目标,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课堂互动性,同时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通过课程标准导向下的教学实践改革,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为其未来的语言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范亚萍.探索小学英语写作教学的“提质”途径[J].试题与研究,2025,(01):100-102.

[2]徐文倩.新课标下小学英语高效课堂构建路径分析[J].小学生(下旬刊),2024,(12):55-57.

[3]高广翡.新课程标准下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学苑教育,2024,(31):73-75.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