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如何引导小学语文低年级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各级各类学校对传统的育人模式进行优化,开展了诸多行之有效的教学尝试。在没有培训加量、时间挤压的前提下,可供学生自主支配的时间逐渐增多。由此,学生的自主学习力成为“双减”政策达成减负提质目标的关键。但是,出于学生心理发展阶段的不成熟及教育教学的现实制约,学生的自主学习仍存在一定困局,如学习动机浅层、学习策略单一、时间管理意识淡薄等。要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完成从低位向高位的转变,须尽快建立从个人到教师、家庭横向协调配合的育人机制。
一、双减政策下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促使自主学习自然发生
自主学习是由学生内部产生的一种自发和主动的行为,在这种学习中,学生进行自我构建与个性解读,从而形成观点和主见。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学习能力的强弱会影响学生学习的进度,在教学中具备良好的知识储备和能力的拓展是发展的关键,虽然说语文作为我们的母语,但由于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对于文字的学习会有着抵触的心理,因此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很多阅读能力差和对语文不是很感兴趣的学生来说,学习语文对他们来说会产生很大的心理负担,在教学学习内容的深入,学生的学习效率大大降低,为此,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促使自主学习自然发生,懂得真正的思考,才可以促进学生更大的进步。
借助信息技术,提高自主学习自控力。首先,学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精准画像,更好地对时间进行自主管理,对学习行为进行有效干预。比如使用部分唤醒自控力的应用软件,通过更优的时间使用和整合方式,获得更大效率。其次,可以将信息技术作为自主学习方式革新的契机和条件保障。在线学习往往可以根据主体需求提供沉浸式体验的个性化内容,利用3D、虚拟现实(VR)等新技术,引发学习主体更多的兴趣点,疏通学习的卡壳点,进而提高学习的专注度。
例如,在《静夜思》的教学过程中,利用动画形式展示文中的内容,让学生去体会诗人看到地面上的月光想到了什么?最后诗人在思念家乡的时候又会是怎样的情感体现呢? 进而引发学习生更多的兴趣点,疏通学习的卡壳点并且升华学习的主题。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促使自主学习自然发生,懂得真正的思考,促进学生更大的进步。
第二,营造良好小组氛围,编织自主学习团结力。“双减”政策实施后给学生留出了足够的同伴时间,伙伴间的思维互动是自主学习的有效补充。当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形成个人观点后,可以倾听他人看法,从而建立起同伴间的思维链接,最终在互动中完成认知建构与心智发展。如在语文整本书阅读任务群的参与过程中,学生可以采用学习共同体的形式,通过合作情景模拟,分篇阅读共享,双向思辨论争等方法,将阅读、表达和交流融合在群际互动中,深化个体认知,强化共处意识。
总的来说,教学中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促使自主学习能力自然发的培养很是关键,通过能力的不断的提升,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起着良好的促进作用,走向更加自主的学习空间。
二、提高教师课程实施力,促进自主学习环境构建
在教学中学会自主学习是一个良好的习惯,作为学习者,只有从内心真正的接受学习才可以有效的掌握知识,养成一个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可以促进学习效率的提升,在双减背景,各级各类学校对传统的育人模式进行优化,开展了诸多行之有效的教学尝试。
第一,调整课堂组织方式,推动学生自主学习进阶发展。自主学习力是“后天获得”的一种可教可学的、能够阶段性发展的能力。各学段的教学组织形式既要保证学生有合理的发展空间,又需考虑学习任务与学生能力的匹配度。例如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文字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很快的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在教学中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面对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难点参与讨论,把自己融入到学生讨论的集体中。
第二,改变学业评价方式,构建学生自主学习新样态。教师在评价中创造正向诱因,减少过度竞争导致的学习压力下移,能有效让家长和学生走出“双减”政策后的教育焦虑。如:在制定教学目标之初,同步设计评价任务单,保持学习过程的可视化;制作表现性评价量表,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和语文情境下的真实表现,不再以文本探究结果作为唯一评价标准;以活动的完成度、投入度、达成度、交流度等为维度,结合互评、自评等多种评价方式,实现客观性和多元性的结合。只有学业评价的重心、内容和形式产生转变,才能真正让家长和学生在“双减”政策实施后摆脱优绩主义的陷阱,走向更加自主的学习空间,从而不断地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和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自主独立的学习是教学的首要任务,只有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做学习的主体,做学习的主任,才得以有效的提升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做到课堂教学的有效分和学习效率不断的提升。
三、家校共育,保证自主学习持续发展
第一,家校联合,营造和谐共育环境。当下的家校关系,单向灌输多,双向沟通少;彼此挑剔多,相互协作少。为此,家校的日常沟通要加强,主动建立信任纽带,成为孩子学习的“同行者”。除了传统的书面通知、到校面谈、家长例会等,还可以通过网络信息化路径保持对孩子学习状态的了解。让家长深度参与共育融合,实现家校合力育人,保证自主学习持续发展。
第二,家庭教育是孩子自主学习资源。有研究表明,优良的家庭环境具有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作用。包括家庭藏书量、家庭拥有物等要素在内的家庭环境对孩子学习兴趣的培养、阅读能力的提高具有显著影响。家长可以通过装扮学习角、设定亲子共学时间、开展家庭阅读分享会等方式,帮助孩子搭建家庭学习环境。还可以整合圈群式外部学习资源。家长可以在不同家庭之间、家庭与社区之间联合搭建共学平台,利用学习小组、跳蚤市场、社区自习室等途径,给予孩子更为丰富的自主学习体验。
综上所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至关重要,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进而促进学生有效的学习,结合教师课程实施力,促进自主学习环境构建,家校共育的环境,保证自主学习的持续发展,从而让小学语文低年级学生懂得真正的思考,促进学生更大的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