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练评”一致性的初中体育月考核的实践研究
摘要
关键词
“学,练,评”;考核;体育;一致性
正文
目前,我国的教育水平与科技水平一直处于不断上升状态,学生学业压力也越来越重,导致当代学生体质普遍偏弱。家长和学生对于体育学科的重视程度普遍不如文化学科。在浙江省体育与健康课程纲要背景下,省教研员余立峰老师创新提出了“学练评”一体化的体育教学模式。他强调体育教师在教授一项技能时,需要注重学习模式,学习方法,考核方法以及评价方法,真正做到“教会、勤练、常赛”。结合宁波世外的实际情况,通过制定每月的月考核内容和标准,以体育教师教学,学生自主练习,加之及时的评价,让学生通过“学练评”一体化模式去逐步掌握体育知识、技能和方法,养成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1月考核研究目标
1.1通过实践研究,构建科学的初中体育月考核体系
通过实践研究,融合过程性与终结性评价,完善学校月考核的设计方案,切实反映学生体育学习成效,为教学改进提供有力支撑。
1.2通过实践推进,提升学生体育学习兴趣与参与度
以月考核为契机,设计与每月体育活动相契合的考核内容与标准。通过实践推进,提高全校教师对体育的重视,尤其是班主任对体育成绩的重视,帮助学生更有效地投入日常体育学习与训练。
1.3通过落实实践,助力体育教师优化教学策略方法
凭借月考核收集的详实数据,深入剖析学生体育学习的优势与短板。针对普遍存在问题,教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借助考核反馈,教师精准定位教学重点难点,实现因材施教,切实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体育素养全面发展。
2月考核研究内容
2.1探索多样的学练评月考核实施范式
以“学练评”一致性为核心,结合初中体育教学实际,深入挖掘并构建多样化的月考核实施范式。根据学校体育校本课程的设置,从体育教学中寻找项目内容,设计各类月考核活动。从课程出发,服务于学生,也为其他学校例行月考核评价提供范式案例。
2.2创建学练一致性化月考核实施路径
2.2.1学在课堂,精准施教
课堂作为体育教学的主阵地,是实现“学练评”一致性的起点。根据月考核内容和课程标准制定教学计划。通过丰富多样的月考核形式,帮助学生掌握体育知识、技能和方法。
2.2.2练在平时,持之以恒
日常练习是巩固课堂所学、提升体育能力的关键环节,需贯穿学生学习生活
始终。教师应依据月考核项目与课堂教学内容,为学生量身定制个性化课外练习计划,充分利用午间活动,晚间活动等课余碎片化时间,鼓励学生见缝插针开展练习。
2.2.3评在全程,反馈及时
评价作为“学练评”一致性的重要保障,应贯穿体育教学全过程。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2.3落实“月月评”“全员评”学练评评价体系
一个完整的月考核评价是一个复杂的师生互动过程,对于过程的评价也是一门不断发展的艺术。评价并不是为了甄别和选拔,而是通过教师合理的评价激励学生,培养其积极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帮助他们认识自我,树立信心。因此在“学练评”一体化的月考核中对学生的评价应该是以鼓励学生参与学习为主要目的,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主的综合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3月考核初现成效
3.1考核内容多样化
宁波世外秉持“让每个生命发光”的办学理念,让每位学生都能与光同行,成为自己的主人。宁波世外体育学科结合学校办学理念,以人教版《体育与健康》和《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为制订依据,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培养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程核心素养和增进学生身体健康为首要目标,以人人会运动,人人爱运动为主要目的,促进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初中月考核的开展是通过对体育课程的延伸,将“教会、勤练、常赛”的一体化模式融入整个学校的体育工作。学生通过每月考核的体育锻炼机制不断增强自身综合素质,保证学校全人教育的推进。
表 1 宁波世外7-9年级每月考核内容
3.2评价数据信息化
每月考核的结果结合学校爱运动的培养目标与有教养、善学习、会欣赏、乐创造其他四个维度相结合,共同推选出当月的阳光少年。教师通过信息平台的帮助,汇总数据。能够及时清晰的向学生反馈当月的表现情况,让学生更加重视体育学科。
表 2 宁波世外每月评价数据
4研究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创新月考核的实施过程,不断激发学生的运动内驱力,让他们在运动中强健体魄,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逐渐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重视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2建议
在现在的基础上,学生有了一定的自主性。评价的内容可以再拓宽一点,最好涵盖一些体育健康的知识;将“体育学科核心素养”落实到每一个环节上,形成反复推进的体系,长此以往,逐渐达成培养守规则、爱运动、能共处、能坚持、善合作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尹江.初中体育“学练评一体”的思考与实践[J].江西教育,2021(36).
[2]李俊.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练评一致性的实践探索[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8).
[3]张桂飞,汪洋,洪愿,等.对阳光体育活动“学练评一体化”的实践性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21(12).
[4]武云飞.更具一体化操作性的“学、练、赛、评”教学模式探究——以初心和创新向建党100周年的光辉时刻献礼[J].体育教学,2021(06).
[5]梁龙旭.体育课“学、练、赛、评”的有效设计[J].体育教学,2021(04).
[6]胡涛波,谢益凯.基于“学、练、评”一体化背景下初中武术套路中攻防含义的教学研究[J].体育视野,2020(08).
[7]许海斌.“学、练、评”教学模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新课程,2020(35).
[8]周烨.构建“学、练、评”教学模式,打造初中体育高效课堂[J].新课程,2020(35).
[9]陈依方.用“学、练、赛、评”催化“内涵”体育课堂[J].体育师友,2020(02).
[10]余立峰.“学、练、评”一体化的学校体育转型[J].中国学校体育,2020(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