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职业院校混合课堂模式在民航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
关键词
飞行职业院校;混合课堂模式;民航专业课程教学
正文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教育领域正在经历着深刻的变革。飞行职业院校作为培养民航专业人才的重要基地,其教学模式也需要与时俱进,以满足行业对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需要。传统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难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也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混合课堂模式将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有机结合,融合了两者的优势,为飞行职业院校民航专业课程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深入研究混合课堂模式在民航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竞争力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飞行职业院校民航专业课程教学现状
飞行职业院校民航专业课程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实践性,例如航空发动机原理、飞行原理、空中交通管制等课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还需要具备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目前,传统教学模式在这些课程教学中仍占据主导地位,主要表现为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理论知识的讲授,学生被动接受,实践教学环节相对独立且时间有限。这种教学模式容易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不够深入,难以将理论知识有效地应用于实际操作中。同时,由于学生个体差异较大,传统教学难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进度和需求,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二、混合课堂模式的内涵与特点
混合课堂模式是一种将线上学习与线下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它整合了数字化教学资源和传统面对面教学的优势,打破了学习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习资源丰富性,线上学习平台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如电子教材、教学视频、虚拟仿真实验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学习进度自主选择学习内容,拓宽了学习渠道;二是教学活动多样性,混合课堂模式融合了多种教学活动,包括线上自主学习、在线讨论、小组协作学习、线下课堂讲授、实践操作等。这些多样化的教学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三是学习过程自主性,学生在混合课堂模式下拥有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可以自主安排线上学习时间,自主探索知识,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四是教学评价全面性,通过线上学习平台的数据分析和线下课堂表现评价相结合,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问题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三、混合课堂模式在民航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一)课程资源建设
1、构建优质线上课程资源库
教师团队应根据民航专业课程教学大纲和人才培养目标,精心挑选和制作教学视频、电子教案、课件、习题库等线上教学资源。教学视频应具有针对性和趣味性,时长适中,能够清晰地讲解课程的重点和难点知识。例如,在飞行原理课程中,可以制作关于飞机起飞、降落、盘旋等飞行姿态原理的动画演示视频,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
2、整合民航行业资源
与民航企业合作,引入企业真实案例、工作流程、技术标准等行业资源到线上课程资源库中。让学生了解民航行业的实际工作环境和要求,增强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和学习动力。例如,在航空维修工程课程中,可以引入航空公司飞机维修案例库,让学生分析案例中的故障原因和维修方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活动设计
1、课前预习活动设计
教师在课前将学习任务、教学视频、预习问题等发布到线上学习平台,引导学生自主预习课程内容。例如,在空管基础课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预习空中交通管制的基本规则和程序,通过线上讨论区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见解,教师提前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以便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
2、课堂教学活动设计
线下课堂教学应注重互动性和实践性,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问题导向教学、项目式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例如,在机场运营管理课程中,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机场运营项目的策划和实施,如机场航班延误应急处置方案的制定。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课后复习与拓展活动设计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项目实践任务等,让学生通过线上学习平台提交作业并进行互评。同时,提供拓展学习资源,如相关学术论文、行业研究报告等,鼓励学生深入学习和研究。例如,在航空运输经济学课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撰写关于某一民航运输市场发展趋势的分析报告,并在线上学习平台上进行分享和交流。
(三)教学评价体系完善
1、建立多元化评价指标
混合课堂模式的教学评价应综合考虑学生的线上学习行为、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考试成绩以及线下课堂表现、实践操作能力等多个方面。例如,线上学习行为包括学习时长、视频观看次数、讨论区发言次数等;线下课堂表现包括课堂提问回答情况、小组活动参与度等。
2、采用多样化评价方式
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过程性评价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通过线上学习平台的数据分析和教师的课堂观察进行评价;终结性评价则以期末考试、实践操作考核等形式进行。例如,在飞行训练课程中,过程性评价可以包括学生在模拟飞行训练中的表现、飞行日志的记录情况等,终结性评价则是实际飞行操作考核。
四、总结
混合课堂模式在飞行职业院校民航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它能够有效改善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职业能力,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信息化素养,满足民航行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通过合理构建课程资源、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并积极应对实施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可以充分发挥混合课堂模式的优势,推动飞行职业院校民航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然而,混合课堂模式的应用是一个持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需要飞行职业院校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以及学校在教学管理、技术支持、资源保障等方面的持续投入,才能使混合课堂模式在民航专业人才培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在未来的发展中,随着教育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民航行业的持续变革,混合课堂模式也需要不断创新和优化,以适应新时代民航专业教育教学的新要求。
参考文献:
[1]杨洋,孙亮.混合课堂模式在民航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以"航空运输地理"为例[J].民航学报,2022(S1):65-68,92.
[2]段玲玲,沈佩琦,陈骏蓉,等."民航服务心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研究与探索[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3(3):91-94.
[3]邹佳静.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口语课程的"三进"教育实践路径研究[J].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2024,35(2):62-66.
[4]陈晨.民航类高职院校专业课程评价研究与实践:以"民航危险品运输"课程为例[J].科技与创新,2022(21):3.
[5]晁春余,谢羽.扎根课程教学实践打造线下一流金课——民航国际结算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高教学刊,2023,9(1):5.
作者简介:肖威(1971.01.17--),女,黑龙江伊春人,本科学历,毕业于哈尔滨剑桥学院,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专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