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生活化素材的运用研究
摘要
关键词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生活化素材;素材运用;写作能力
正文
引言
写作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表达思想、展现生活认知的重要方式。但当前不少小学写作教学中,教师多依赖教材范文,引导学生积累的素材与生活实际脱节,导致学生写作时要么内容空洞、要么模仿照搬,难以写出真实生动的内容。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写作教学思路逐渐受到重视。因此,研究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生活化素材的运用,探索科学的运用路径,对突破写作教学困境、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一、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生活化素材运用的现状与问题
(一)素材挖掘引导不足,学生积累意识薄弱
部分教师未将生活化素材积累纳入长期教学计划,仅在写作课前1-2天临时布置“找生活中的小事当素材”的任务,缺乏系统的观察方法指导。比如写“我的一天”时,未教学生按时间顺序观察课堂互动、家庭晚餐等场景细节,学生只能回忆模糊片段。长期下来,学生难以养成主动观察生活的习惯,写作时要么编造“帮老人过马路”等套话素材,要么因无素材可写陷入焦虑,素材积累意识越来越薄弱。
(二)素材运用方式单一,与写作目标脱节
教学中教师对素材的运用指导多停留在“把素材写进作文”的表层,未结合写作主题进行深度加工。例如写“难忘的瞬间”时,仅让学生罗列“运动会夺冠”“生日收到礼物”等素材,未引导筛选最触动自己的细节——如夺冠后同学递水的动作、礼物包装上的手写字。同时,也未教学生将素材与情感表达结合,导致作文仅堆砌事件,缺乏真情实感,素材与“表达难忘”的写作目标完全脱节。
二、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生活化素材运用的创新策略
(一)搭建“生活观察体系”,丰富素材积累渠道
教师可设计“日常+主题”双层观察任务:日常观察明确“三句话日记”格式,第一句记录观察对象(如“课间的跳绳比赛”),第二句描述细节(如“小红甩绳时绳子像彩虹转圈”),第三句写自身感受(如“我看得心里痒痒的”),每周利用班会开展1次“素材分享会”,让学生上台展示日记并讲解素材背后的故事;主题观察结合季节、节日细化任务,春天围绕“植物生长”设计“五感观察表”,让学生记录迎春花的颜色(看)、春风吹过的声音(听)、青草的气味(闻),中秋节则引导观察家人准备月饼的动作、团聚时的对话。例如观察“校园的香樟树”时,除记录树叶颜色变化、风吹树叶的声音,还让学生触摸树皮的纹路、闻树叶的清香,通过多维度观察,学生能主动捕捉生活细节,积累丰富且真实的写作素材。
(二)优化“素材加工方法”,提升写作表达质量
针对不同写作主题,指导学生分步骤加工素材:写“家乡的美食”时,先让学生在“素材筛选表”中勾选最熟悉的1种美食(如奶奶做的饺子),再用“时间轴”梳理揉面、调馅、煮饺子的关键场景,接着通过“细节提问”补充内容——“揉面时奶奶的手有什么动作?”“饺子出锅时的香味让你想起什么?”,进而融入“吃饺子时奶奶笑着说‘多吃点’”的情感细节;进行“片段仿写”练习时,提供《背影》中“父亲买橘子”的细节描写范文,让学生模仿用“妈妈切菜时手腕的转动”“爷爷修自行车时皱起的眉头”等生活细节展现情感;组织“素材重组”活动,如将“校园运动会的加油声”“家里宠物的撒娇模样”“社区志愿者的微笑”等不同场景素材,整合进“温暖的瞬间”主题写作中,提升素材运用的灵活性,让作文既有生活气息又具感染力。
三、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生活化素材运用的保障措施
(一)强化教师“生活教学能力”,夯实教学基础
学校可每学期开展2次“生活化写作教学专题培训”,除邀请资深教师讲解“低段观察引导技巧”“中高段素材加工方法”外,还增设实操环节——让教师现场设计《校园一角观察任务单》,结合《记一次家务劳动》课例模拟教学,演示如何引导学生记录擦桌子时的动作、声音细节。每月组织1次“案例研讨会”,鼓励教师分享创新做法,如用“生活素材手账”搭配贴纸、照片辅助低段学生积累素材,或针对“学生观察不深入”等问题共同研讨解决方案,通过理论+实操的培训模式,切实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挖掘、运用生活化素材的专业能力。
(二)完善“多元评价机制”,激发学生积极性
改变仅看“语句通顺、结构完整”的单一评分模式,将“素材真实性”“细节描写丰富度”“生活情感表达”纳入评价标准,各占20%权重,剩余40%涵盖语句、结构等基础维度。采用“三评结合”落地形式:学生自评时填写“素材来源卡”,说明素材出自生活中的哪件事;同桌互评用“星星贴纸”标注生动的素材细节;教师点评时除口头肯定,还在作文本上画“生活小图标”(如小房子、小树苗)对应素材场景。每月评选“生活素材小达人”,在班级展示栏张贴优秀作文片段及对应的生活照片,让学生直观感受素材的真实性,进一步激发运用生活化素材写作的信心与兴趣。
四、结论
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科学运用生活化素材,是提升学生写作能力、培养其生活感知力的有效途径。当前教学中存在的素材积累不足、运用不当等问题,需通过搭建观察体系、优化加工方法等创新策略,以及教师能力提升、评价机制完善等保障措施解决。未来教学中,还需持续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不断优化生活化素材的运用路径,让写作真正成为学生表达生活、抒发情感的载体,助力其写作素养与综合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吴挺.创意写作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名师在线(中英文),2025,11(28):69-71.
[2]柯爱珍.人工智能赋能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实践与反思[J].甘肃教育研究,2025,(18):86-88.
[3]蒙传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情境创设的实践与思考[J].天津教育,2025,(25):162-1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