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度游戏中实现幼儿有意义学习的支持策略研究

期刊: 素质教育 DOI: PDF下载

史建霞

河北省怀来县幼儿园,河北张家口075000

摘要

我国一直关注着幼儿身心的发展情况,幼儿的认知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的游戏在其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深度游戏为幼儿提供了自由、富有创意的环境,使他们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并学习如何与人交往。对此,本文对在深度游戏中实现幼儿有意义学习的支持策略进行研究,供相关人士进行参考。


关键词

深度游戏;幼儿学习;策略

正文


引言

幼儿深度学习不仅有助于幼儿在当前阶段的学习和发展,更为其未来的学习生涯和人生道路奠定坚实的基础。建构游戏作为幼儿主动探究的重要载体,因其开放性的材料操作、真实性的问题情境及社会性的合作互动等,成为支持幼儿深度学习的理想场域。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教师支持策略的不足,建构游戏往往停留在表面的堆砌与模仿阶段,幼儿难以实现深度的认知发展与思维提升。因此,笔者探索并提炼了建构游戏中幼儿深度学习的支持策略,以期充分发挥建构游戏的教育价值,并有效推动幼儿全面发展。

1幼儿深度学习的内涵与特征

幼儿深度学习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全身心地参与活动,运用高阶思维将已有经验迁移应用到新的情境中,最终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幼儿深度学习强调通过“理解—批判—创新”的思维过程实现经验的生长与建构,其核心的行为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主动且专注的学习,包括专注性、主动性、自主性等学习表现。第二,经验迁移的能力,幼儿能将新旧经验进行联系并实现经验生长。第三,问题解决的能力,幼儿能利用已有经验解决新的问题。第四,自我反思与评价的能力,幼儿能在批判性思维中获得对知识的深层理解,从而作出判断与评价。

2在深度游戏中实现幼儿有意义学习的支持策略

2.1共议建构主题,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建构游戏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单方面预设游戏主题,导致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缺乏主动性与创造性,难以满足深度学习的内在要求。深度学习理论强调,学习动机应源于学习者的内在需求与兴趣。因此,建构游戏主题的确定应充分尊重幼儿的想法,紧密贴合幼儿的学习与游戏需求,从而有效激发幼儿的内在学习动机。在开展中班主题建构游戏“我的幼儿园”之前,教师通过组织谈话活动,敏锐捕捉到幼儿对楼房建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基于此,教师进一步引导幼儿结合已有经验,围绕感兴趣的楼房建筑共同商议新的游戏主题。为了使主题的确定更具科学性与民主性,教师组织开展了“我喜欢的房子”调查活动,鼓励幼儿通过自主调查、分享交流等方式,表达自己对不同类型房子的喜好。随后,采用集体投票的方式,从幼儿园的房子、小区的房子、公园的房子和商场的房子等选项中,推选出此次预搭建的楼房建筑类型。最终,“幼儿园的房子”凭借最高票数脱颖而出,成为此次主题建构游戏的核心内容。这一过程充分体现了幼儿在游戏主题确定中的主体地位,有效激发了幼儿参与建构游戏的热情与积极性,为后续深度学习活动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2运用分层提问策略,引导深度建构思考

提问是促进幼儿思维发展的有效手段,由浅及深的分层提问,能契合幼儿不同的认知水平和思维阶段特点,不仅能循序渐进地引导幼儿由表面观察向深度思考发展,还能促使幼儿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积极地迁移原有经验,展开分析、推理及创新,以促进建构思考向纵深发展。在“未来太空站”建构游戏中,教师根据幼儿的建构进程,捕捉介入时机,展开分层提问。在搭建初期,教师抛出“太空站所需要的基本功能区域包括哪些”的问题,引导幼儿结合生活经验与科普认知进行构思时,幼儿纷纷提出能源供应区、宇航员生活区、物资储备区等设想。随着建构游戏的推进,教师追问“如何使各区域之间既有联系,又互不干涉”。于是,幼儿开始思考空间布局与通道设计,有的尝试用高低错落的积木搭建立体分区,有的提议利用镂空管道制作独立通道。随着幼儿建构经验的不断丰富,教师再次提出“怎样使太空站能适应各种宇宙环境”的问题。幼儿突破常规思维,使用可旋转的连接件制作了可调节角度的太阳能板,以透明塑料片模拟防辐射防护罩为研究对象,以逐层深入的提问为导向,持续优化建构方案,对太空站功能性、科学性和创新性进行了深入思考,使建构思维由具象向抽象发展。

2.3利用目标突出需求,引导幼儿对材料的多元建构

除了环境外,材料也会直接影响幼儿在自主游戏中探索的方向、方式和深度等。在教师创设的游戏环境中,幼儿对游戏内容、游戏材料的自主选择也会受到教师投放的游戏材料类型的限制。所以,幼儿对材料的建构和利用虽然足够自主,但幼儿的探索与创造本身却不够自主。基于此,幼儿教师在开展自主游戏时就需要利用目标来突出需求,并有意识地投放多样态的材料,以引导幼儿对材料的多元建构。例如,在开展艺术创作类的自主游戏时,教师就需要尽可能地为幼儿提供多元化的创作工具与可供选择的创作材料,避免出现因材料类型单一而导致幼儿的创作过于单一的情况。例如,在“美丽的大自然”的创作主题下,教师就需要以幼儿的认知与能力为基准,在幼儿的能力范围内,为幼儿准备不同用途的美术工具与美术创作材料,包括裁剪拼贴中可以用到的小剪刀、彩纸、落叶、花瓣、胶棒、彩带等,绘画中可以用到的蜡笔、水彩笔等,捏塑中可以用到的有橡皮泥、陶土、木棒、镊子等。美术具有多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幼儿教师就可以引导幼儿在美术创作中对这些不同的美术表现形式进行探究,甚至将主要用于某一种形式的创作的材料用于领域中形式的创作,如用橡皮泥来为画上色,以创作出立体画。

2.4合理安排时空,提供幼儿学习保障

深度学习是一个基于问题解决的探究性学习过程,充足的时间与适宜的空间是幼儿开展深度学习的必要条件。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时间与空间对幼儿游戏与学习的重要性,合理安排游戏时间与建构空间,为幼儿的深度学习提供坚实的保障。在“我的幼儿园”主题建构游戏中,幼儿在楼房屋顶设计环节遇到了诸多困难。小组原计划打造平顶式屋顶,起初选择短小轻便的积木板尝试封顶,但由于顶部开口过大,该材料无法满足封顶需求;若使用“长大重”的积木板,虽然其长度能够盖住洞口,但过大过重的特点又使幼儿担心会压塌楼房。这些问题导致游戏进展缓慢,直到活动结束,幼儿仍在积极尝试不同的材料和搭建方法进行调整。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延长游戏时间,给予幼儿更多的思考与探索机会,鼓励幼儿通过交流讨论、实践尝试等方式解决问题,从而更好地促进幼儿的深度学习。

结束语

总之,幼儿在建构游戏中的深度学习,是幼儿认知、思维和社会性成长的一个重要表现。教师营造多元材料环境,采用分层提问策略并实施动态观察记录的实践路径,实质上就是给幼儿构建了一个支撑他们主动探究、深度思考和经验重构的支架。这些策略既能激发幼儿的建构兴趣和创造性思维,又能促进幼儿解决问题时的高阶思维能力发展,还为幼儿由具体经验向抽象认知的转化提供了有效路径,促使幼儿获得全面发展。同时,教师还要捕捉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每一个微小进步,与幼儿一起经历成长的喜悦,共同迈向知识的彼岸。

参考文献

1]张瑞芝.浅谈游戏在幼儿教育教学中的运用与融合[J].甘肃教育研究,2024(02):139-141.

2]张亚婷.游戏教学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探究[J].求知导刊,2024(03):122-124.

3]王雯雯.游戏化教学对幼儿教育的价值及实施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3(12):28-30.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