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音乐课堂导入有效性提升策略

期刊: 素质教育 DOI: PDF下载

杨旭

辽宁省抚顺市第二十三中学,辽宁抚顺113000

摘要

导入是八年级音乐课堂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课堂效率,根据八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音乐学科核心素养要求,提升导入有效性,能够让学生对课堂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推动课堂教学的高效开展。所以,本文先分析音乐课堂导入的作用,再针对八年级音乐教学实际提出具体提升策略,希望能帮教师优化导入环节,打造高效音乐课堂,让学生更懂音乐、提高审美能力。


关键词

八年级音乐;课堂导入;有效性;核心素养;审美能力

正文


引言

音乐课堂导入是教学的开篇环节,它不只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敲门砖,还是衔接新旧知识、铺垫教学内容的桥梁,但部分八年级音乐教师在设计导入时存在很多问题,像是有的只用“今天我们学XX直接切入”,没什么吸引力,有的导入形式和教学内容脱节,还有的导入没考虑学生的理解能力,选的音乐素材太复杂,这些问题让导入环节失去了应有的价值,影响后面的教学效果。因此,初中音乐教师要深入研究怎么优化音乐课堂导入,提高课堂质量。

一、音乐课堂导入的作用

(一)集中学生注意力,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八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注意力很容易被外界干扰,刚上课的时候,他们常常还想着课间的活动,很难快速把心思放在学习上。音乐课堂导入能用独特的形式,比如放一段特别的音乐、创设一个有趣的场景,打破刚上课的松散氛围,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让他们把思维从课间模式换成学习模式,为后面深入学音乐知识、参与音乐活动做好心理准备,减少上课中途走神的情况。

(二)衔接教学内容,搭建知识过渡桥梁

八年级音乐教学内容,慢慢从基础的认旋律、认节奏,过渡到和声、配器、复调这些比较难理解的知识,学生学起来更吃力了1】。课堂导入是连接学过的知识和要学的新知识的纽带,通过巧妙设计能帮学生搭建知识桥梁,像是学新的音乐概念前,导入时可以回顾相关的旧知识,或者用生活里的场景解释抽象概念,让学生在熟悉的认知基础上接触新知识,降低理解难度。

(三)激发音乐兴趣,激活主动学习意识

八年级学生不喜欢被动听的教学形式,而有创意的课堂导入能有效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导入环节可以结合学生喜欢的内容,或者设计互动性强的小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有趣的氛围里感受音乐的魅力,慢慢不排斥难理解的音乐知识。并且当学生因为导入产生想知道更多的好奇心时,就会主动投入后面的学习,从被动听变成主动探索,这种主动学习的意识被激活后,能明显提高课堂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二、八年级音乐课堂导入有效性提升策略

(一)立足听觉优先,用经典音乐片段引发共鸣

音乐是靠听来感受的艺术,教师按照先听再学的思路设计导入,能充分发挥音乐学科的特点,让学生通过直接听音乐感受魅力,同时快速聚焦课堂要学的核心内容2】。比如,教“和声的力量”这课时,教师可以选贝多芬欢乐颂的合唱片段当导入素材,播放前告诉学生:“大家仔细听这段音乐,感受不同声音叠在一起的效果,想想为什么这段音乐听起来特别饱满、有力量”,片段放完后,让学生简单交流:“刚才你们听到了几种声音?这些声音搭配在一起,和只有一种旋律比,感觉不一样在哪?”学生通过听能直观感受到多声部叠在一起的效果,这时教师就顺势引入和声概念:“刚才大家感受到的饱满感,就是和声的魅力,今天我们就一起学和声的力量,看看和声怎么让音乐更有层次”,这种导入用经典音乐片段的听觉冲击引发学生思考,既紧扣和声主题,又自然衔接后面的教学内容。

(二)结合生活情境,用熟悉场景激活知识关联

八年级学生对和生活相关的内容更容易有共鸣,结合生活场景设计导入,能把抽象的音乐知识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联系起来,降低理解难度,同时调动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和音乐认知。比如,教“配器的色彩”这课时,教师可以从学生熟悉的校园广播体操背景音乐入手做导入,先问学生:“大家每天做广播体操时,有没有注意到背景音乐里有哪些乐器?不同乐器的声音,让音乐有什么不一样的感觉?”学生结合生活经验会说出钢琴、鼓、小提琴等乐器,接着放一段简化版的广播体操背景音乐,里面分别突出不同乐器的声音,让学生听后描述:钢“琴的声音听起来很亮,鼓的声音很有节奏感,小提琴的声音很柔和”,这时教师总结:“不同乐器有不同的声音特点,就像不同颜色能画出不同的画,搭配不同乐器也能让音乐有不同色彩,今天我们学配器的色彩,一起看看作曲家是怎么用乐器调色的”,这种导入从生活场景出发,让学生用已有经验理解配器是什么,降低了抽象概念的学习难度。

(三)设计问题驱动,用趣味疑问引导主动探究

问题驱动式导入,就是以有启发性的问题为核心,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让学生带着疑问去学习,主动想为什么、是什么,从而更主动地学习3】。比如,教“复调的智慧”这课时,教师可以设计一连串递进的问题做导入,先放一段只有一种旋律的小星星,问学生:“大家听这段小星星,只有一种声音在唱,感觉怎么样?”学生回答简单、单调后,再放小星星的复调改编版本,里面有两个独立的旋律同时进行,接着问:“现在这段小星星和刚才比,不一样在哪?你们能听到几种不同的旋律一起唱?”学生发现有两种声音一起唱但不一样后,继续问:“为什么作曲家要把两种旋律放在一起?这样搭配让音乐有了什么变化?”这一连串问题会让学生产生探索的欲望,这时教师引入课题:“这种多个独立旋律同时进行的音乐形式,就是复调,今天我们学复调的智慧,一起揭开复调让音乐更丰富的秘密”,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能主动关注复调的核心特点,为后面深入学习做好准备。

(四)开展简易实践,用互动活动调动参与热情

八年级学生喜欢动手做、参与互动,简易实践式导入就是设计简单好做的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的过程中参与课堂,这样既能调动学习热情,又能让学生通过实践初步感受要学的内容。比如,教“和声的力量”这课时,教师可以设计两个声部节奏叠在一起的简易实践导入,先教学生一条简单的节奏,比如XX|X-|,让全班学生一起整齐地拍,接着再教另一条互补的节奏,比如X-|XX|,把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拍第一条节奏,一组拍第二条节奏,引导两组一起拍。实践结束后,问学生:“刚才两组一起拍节奏,和大家都拍同一条节奏比,感觉不一样在哪?是不是觉得声音更丰富、更有层次了?”学生通过实践能直观感受到不同声音叠在一起的效果,这时教师引入和声概念:“刚才我们体验的节奏叠加,和音乐里和声的原理差不多,都是通过搭配不同声音让效果更丰富,今天我们就一起学和声的力量,探索音乐里搭配声音的奥秘”,这种导入让学生在互动实践中获得直接体验,比单纯讲解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和声的核心特点,同时也调动了课堂参与热情。

三、结语

总的来说,导入只是八年级音乐课堂的开篇环节,但对整个课堂的效果影响很大,好的导入能集中学生注意力、衔接教学内容、激发学习兴趣,为高效课堂打基础。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八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教学内容,灵活用先听再学、结合生活、问题引导、简易实践等策略,避免导入走形式、太单一,帮助学生快速进入到学习状态,提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孔令婕.论初中音乐课导入设计的重要性[J].考试周刊,2022,(04):163-166.

[2]房明.初中音乐课课堂导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21.

[3]戴靓星.新课程下初中音乐课堂导入策略研究[J].艺术大观,2020,(14):107-108.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