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制构建研究
摘要
关键词
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制构建
正文
引言: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各界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在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同时,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却成为普遍关注的话题。高校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恐惧、孤独等。如果不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干预和疏导,会给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因此,构建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成为当前高校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一、心理健康问题存在的原因分析
当前,高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频发,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心理问题的出现不是一朝一夕的,它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往往是长期积累的结果。一般来说,高校学生存在心理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习压力大。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阶段,各高校之间生源竞争加剧,学生面临的学习压力越来越大;二是生活环境单一。当前我国高校主要以应试教育为主,学生普遍缺乏对生活环境的了解和认识;三是人际关系复杂。当今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学生面临的人际关系也越来越复杂,造成学生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四是感情问题多。当代大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和同学朋友。
二、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探讨
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社会环境因素,包括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环境变迁等,这些因素都会对学生心理产生影响,进而导致学生出现心理问题;二是学校环境因素,学校的管理、教学方式等也会影响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三是家庭环境因素,家庭结构、家庭教育方式等都会对学生心理产生影响。另外,学生自身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学习压力大、人际交往能力差、缺乏理想追求等。
三、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制构建
3.1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的、科学的教育工程,它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个体来讲,能够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心态和行为习惯,以提高心理素质和健全人格,使他们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适应社会生活。对学校而言,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学校建立起完善的心理咨询体系,构建和谐、文明、健康的校园文化,培养一批身心健康、充满活力、积极进取的学生。
3.2高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
(1)科学性与全面性:高等学校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既是一项教育内容,又是一项教育工作。它需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掌握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同时也需要熟悉和了解有关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规律,并在此基础上运用这些知识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2)实效性:高等学校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学生为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要注意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进行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同时还需要注意根据不同类型的学生开展不同形式和内容的心理健康教育。
3.3构建高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制的必要性
在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一直是高校关注的重点,高校要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就必须构建心理健康教育机制。所谓机制,是指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系统。构建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可以全面地对大学生心理问题进行综合分析,从而进行有针对性地教育,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机制是指在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全过程中所遵循的具有系统性、规范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基本原则和运行方式,它是由学校对大学生心理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并制定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从而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心理发展需要。
四、构建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制的路径探讨
4.1学校管理部门的作用
学校管理部门应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为学校发展的重要内容,纳入学校日常管理工作中。同时,还应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各学院和学生工作部门的重要职责。管理部门可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在党委书记和院长领导下开展工作。明确各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负责人,负责统筹安排本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定期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指导和监督,确保工作效果。并建立心理危机预警机制,一旦发现学生出现重大心理问题时,应及时上报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干预。
4.2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实施者,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还存在很多问题,如心理教师队伍不稳定,专业素质不高;学历结构不合理;职称结构不合理等。为此,各高校应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素质优良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以专职教师为骨干,配备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兼职教师队伍。要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纳入专业技术职务评审范围,重视对其专业素质的考核;要大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建设一支由专职教师、兼职教师和学生骨干组成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队伍。
4.3学生参与管理机制建设
首先,要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使学生在心理发展过程中,能及时了解自己的心理状况和问题,并能够及时寻求学校的帮助,同时也使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其次,要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通过举办各种主题活动、文艺活动等,使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从而不断完善自己。最后,要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融入学生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组织各种活动,如:心理剧、心理话剧等形式,使学生在活动中不断探索自我、体验自我、学会自我调节情绪、解决自己心理问题和矛盾。让学生在参与中发展自己,感受成功的喜悦。
结语
我国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社会各界的期望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各高校要想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就必须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作,它需要学校相关管理部门、教师、学生等多方的共同参与和努力。为了进一步提高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高校应注重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并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制定出不同的干预策略。同时,还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建立起一支专兼结合、素质优良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从而为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隋丽君,刘兴学.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径研究[J].知识窗(教师版),2025,(07):33-35.
[2]隋丽君,刘兴学.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径研究[J].知识窗(教师版),2025,(07):33-35.
[3]戴斌荣,付淑英.新时代普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政策文件特点解析与落实建议[J].中国德育,2025,(09):24-29.
[4]张金慧,李元红,梁杰珍,等.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家校协作的路径探析[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25,(04):66-69.
[5]郭婷婷.数字化平台在高校学生心理疏导中的应用探讨[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25,31(02):93-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