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铸魂文化润心——生命底色的诗意涵养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文化是学校育人的沃土,滋养着每个成长的生命;也是发展的灵魂,涵养着师生的创造力。我校秉承"科学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理念,以"给孩子喜欢的校园、给教师发展的平台、给家长满意的教育"为目标,立足威海地域特色,从"仁爱温馨的山海环境""山刚水柔的山海管理""百川汇流的山海课程""仁智温润的山海课堂""润物无声的山海德育"五大维度,着力构建"仁爱坚毅如山,包容智慧如海"的特色山海文化,培育"品比山高、学比海阔"的学子,使"仁爱、坚毅、包容、智慧"内化为学校的鲜明品格。
一、师生齐创,共绘家园——仁爱温馨的山海环境文化
良好的校园环境能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提升学习效果。我校立足学生视角开展环境文化建设,让学生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真正成为校园环境的“设计师”,师生共同描绘家园。
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用卡通画、毛线画、钻石画、国画、拓印、手工书、剪纸、摄影等作品装点教学楼门厅与长廊,打造出充满童趣的“山海艺术馆”;将科学小制作、项目化学习成果融入空间,营建了启迪思维的“山海科技馆”。漫步教学楼,从创意美术画、书法国画到未来家居设计、太空舱模型等项目成果,处处可见学生的奇思妙想,大厅与走廊化作灵感迸发的“创作乐园”。
校园空地与楼宇中厅则被学生“承包”为“山海乐耕园”:一年级打造“童心花园”,二年级耕耘“三味蔬屋”,三年级培育“月季天地”,四年级装点“花韵飘香”……不同年级的主题种植区,让学生亲手扮靓校园,在劳动中增强责任感。
这片由学生参与建设的“会说话”的校园,以“仁爱之美”浸润心灵,既丰富了师生的精神世界,更实现了“无声胜有声”的育人效果。
二、刚性如山,柔性似水——山刚水柔的山海管理文化
学校依托山大基础教育集团一体化管理模式,结合实际构建"山刚水柔"的管理文化,营造如家般的温暖氛围。
刚性如山,有"法"可依。一方面,实行"一体六维"条块结合管理,成立行政服务、课程建设等六大中心,对接集团六中心工作,通过扁平化分工与整体联动形成教育合力,保障各项工作高效推进。另一方面,依托集团健全制度体系,结合校情与师生特点制定《教师备课制度》《好习惯养成标准》等系列规章,并推行精细化管理,让师生行为有章可循,确保管理规范有序。
柔性似水,共建"家"园。管理注重人文关怀:干部深入教研组、年级组,全程参与备课、磨课,培育团队凝聚力;校长假期以书信形式倾听教师需求,结合实际精准指导;借力集团及威海优质资源,开展针对性培训,为教师成长搭台铺路。
针对学生管理,创新开展"文明公约我来设计"项目式学习:学生自主制定早读、课间等行为公约,配以童趣插图,将成果张贴于教室、走廊等场所。这些生动的"公约宣传画"既美化环境,又以学生视角传递规则意识,促进好习惯养成,为终身发展奠基。
刚柔并济的管理模式,既以制度保障发展底线,又以人文温度凝聚人心,让校园成为师生共同的成长家园。
三、尊重差异,多元选择——海纳百川的山海课程文化
学校秉承"让学生享受课程,让课程成就学生"的理念,构建"海纳百川"的山海课程体系,下设"仁山""智海"两大课程群。其中,"仁山课程"涵盖"山之修、山之艺、山之健"三大领域,"智海课程"包含"海之文、海之理、海之创"三类课程,形成横向融合、纵向递进的课程集群,既促进学生整体发展,又尊重个体差异,特别注重创新型人才培养。
课程建设充分整合山东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及威海市优质资源,开发了160余门特色校本课程。重点打造"山海引桥""山海节日""山海统整"等十大品牌项目,如邀请高校教授开设"北辰天文""创新科技""信息编程"等"大中小贯通课程",聘请非遗传承人教授"葫芦画",引入威海名师开设京剧、古琴、轮滑冰球等艺术体育拓展课,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
学校对每门课程实施"精心准备—用心实施—及时反思—不断精进"的精致管理,通过动态优化保障实施效果。丰富的课程体系既尊重学生兴趣,又激活发展潜能,让每个孩子在多元选择中找到成长支点,实现个性化发展与幸福成长。
四、倾听陪伴,巧拨善引——仁智温润的山海课堂文化
我校教师秉承"仁爱如山、智慧如海"的品质,构建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体系,以"温润课堂"践行有温度的教育。
倾听相伴:做学生成长的忠实听众
教育始于倾听。我们要求教师俯身倾听学生心声,以温柔情怀润泽心灵,用包容教育传递信心。通过构建温馨和谐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学会理解、宽容与合作,在集体中感受学习的快乐与校园生活的美好,让每个孩子都被看见、被理解。
深耕研究:做学生人生的智慧导师
教学即研究。教师不仅是知识传授者,更是学生成长的研究者。我们倡导教师备课优先备"学生",深入分析每个孩子的性格特点、认知基础与家庭背景,建立家校协同教育同盟。课堂上注重启发引导,通过对话讨论深化学生思维;课后实施分层辅导与个性化作业设计,让每个学生都能"跳一跳摘到桃子",在成就感中感受学习的幸福。
流程优化:提升学习科学效能
借鉴山大基础教育集团经验,构建"一日学习全流程优化"体系,包括任务型早读、标准化课堂、沉浸式午书、结构化暮省、高效能延时五大模块,规范教师教学行为与学科课型流程。通过科学设计学习环节,帮助学生掌握高效学习方法,激发内在学习动力,使课堂效率显著提升。
巧拨善引:激活学生内生动力
创设生活化学习情境,设计趣味性、挑战性、开放性的驱动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方式解决问题。开展项目式、主题式等多元学习活动,运用小组讨论、展示汇报、论证辩论等方法,培养学生协作与表达能力。借助可视化思维工具,让思维过程外显化,发展学生创新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五、培根铸魂,润心启智——润物无声的山海德育文化
我校坚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培养负责任的创造者”为目标,构建“发展为本、实践为要、活动为载”的“一体三维六径”大德育体系。
体系构建:贯通全程的育人格局
“一体”贯穿学制全程,纵向贯通各学段德育理念、内容与方式;“三维”立足学生成长需求,聚焦处理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六径”整合课程、活动、实践、文化、管理、协同六大育人途径,形成全域覆盖的德育网络。
实践育人:点亮生命的成长仪式
德育渗透于鲜活活动中:小学一年级“开蒙启智·礼润人生”典礼,以尊师孝亲、崇德立志的传统礼仪,引导学生树立“善”“正”规范,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四年级十岁“成长礼”通过远足实践与“少年的诗和远方”创作,让学生在躬身力行中思考生命意义,学会负责任决策,锤炼反思进步意识与坚韧品格。一场场沉浸式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厚植思想道德根基,提升综合素养。
文化浸润:涵养心灵的德育底色
校园文化是德育的隐形课堂。我校营建“仁爱坚毅如山,包容智慧如海”的山海文化,以精神沃土播撒文化种子,滋养学生心灵、塑造健全人格。这种润物无声的力量,与六大育人途径协同发力,引导学生养成爱国情感、国家意识与社会责任感,培育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与核心素养,为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奠定根基。
从系统化的德育体系到有温度的成长活动,从精神引领的文化浸润到知行合一的实践探索,我校德育如春风化雨,在守护生命拔节中静待花开,让每个孩子都能在文化的滋养中走向更辽阔的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