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策略探究
摘要
关键词
小学语文;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策略
正文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不难发现其中有不少优秀的文章,其中所蕴含的情感十分细腻、丰富,学生在学习时虽然很容易掌握理论层面的知识,但是却很难达到情感学习的目标。基于此,可以根据文本的内容创设出对应的情境,开展角色扮演类活动。在此类活动中,学生能够将自己投入具体的情境中,担任其中的某一个角色,在了解角色的同时,体会角色对应的语言、心理活动等等,他们在扮演的同时,也是学习语言知识的一个过程,能够锻炼其语言表达能力[1]。
比如,在学习《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时,这篇课文中的角色较多,可以先帮助学生梳理一下有哪些角色,分别说了哪些话,让学生将角色对应的对话标注出来,梳理清楚对话的思路,然后自行进行初步的阅读,要注意阅读时的节奏以及神态,感知一下不同角色的心理活动。在初步阅读之后,可以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以小组为单位,参与角色扮演活动中,在对应的情境中阅读,精准地把握其中的情绪和含义,运用语言文字。有实践明确表明,这种方式能够使学生快速掌握课文的意思,将自己投入具体的角色中,促使他们在短时间内深入地了解课文内容,是提升其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重要方式。
在现阶段的课堂中,不难发现互动性较弱是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也正是由于这方面的原因,导致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无法得到有效提升。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课堂中展开教学时,可以通过合理安排留出一部分的时间,开展小组讨论活动。学生参与到讨论活动中,交流的过程也是一个互相学习、认识自我以及提升自我的一个过程,能够在刺激其表达欲望的同时,提升其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比如,在学习《威尼斯的小艇》时,在经过一定的学习之后,可以引出以下几个问题,以问题来明确讨论的方向、内容,发挥出讨论的有效性。问题1:在课文中描写了船夫的技术好,将描写的句子画出来,并且总结成一个词语;问题2:其中着重描写了船夫的操纵自如,反复阅读课文并且说出具体表现在哪几个方面。这两个问题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从课文中寻找答案,通过小组的方式让他们互相讨论,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意见的同时,听一听其他成员的意见,能够使他们的思想实现碰撞,促使其思考的进一步深入,在发展其学科思维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2]。
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不仅仅需要使他们掌握更多有用的语言文字运用技巧,更重要的是使他们能够形成自己独特的语言文字风格,能够独立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意见,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内心的真实情感,而写作是最直接的方式,也是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具体体现。为了进一步了解学生语言文字能力的情况,可以结合教材内容,综合考虑到他们的发展特点,设计出对应的写作练习活动,促使其在写作活动中得到有效提升。此外,在日常学习中也可以创建一些语言文字类的写作项目,为他们提供语言文字运用的空间。比如,可以让学生完成周报写作、日报写作等等,经过长时间的写作练习后,能够提升其对于语言文字运用的熟练程度。
比如,在学习《宝葫芦的秘密(节选)》时,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可以看到由于题材的特殊性,具有趣味性较强的特点,学生讨论的兴趣普遍比较高涨,为了进一步发展其语言思维能力,可以使其发挥想象力,合理组织语言对这个故事进行二次创作,可以加入一些新的故事情节进行续写,也可以灵活运用自己掌握的语言文字创作出一个全新的故事,也可以进行仿写等等。需要注意的是,可以不做过多的限制性条件,使他们在写作的过程中,能够形成个性化的表达模式。教师可以对学生写作后的作品进行点评,要尽量用正向语言对他们进行激励,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在后续的学习中能够敢于突破思维,尽情地表达自我,用语言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进而不断提升其语言文字创作能力。
根据课堂开展情况,合理安排与设计一些语言游戏类活动,是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重要手段。学生参与到此类活动中,一方面能够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能够促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掌握语言类知识,提升其语言运用能力,是培养其语言运用意识的重要方式;另一方面,能够起到活跃课堂氛围的作用,在游戏开展的过程中,要想完成游戏需要进行不断地思考,对语言文字进行灵活应用,能够加深其对语言规则的理解,将枯燥的语言文字知识变得有趣,使学生更加轻松地掌握和内化语言文字知识[3]。
以词语接龙类游戏为例,此类游戏比较常见,但是却具有一定的难度,对于词汇量的要求较高,在给出一个特定的成语之后需要经过快速地思考,想出有关联性的新词语,此类游戏有利于词汇量的积累;以朗诵比赛、主题辩论赛等游戏为例,此类游戏的灵活性更强,对于语言文字的组织能力要求较高,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表达自己的舞台,在实战游戏中更有利于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提升。
将生活情境或者学生比较熟悉的事迹融入教学中,能够创设一个相对真实的情境,在这样的情境中运用语言文字,不仅仅能够提升学生对文字的领悟能力,并且能够使他们学会在对应的情景中恰当地运用文字,能够大大提升教学成效。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能够促进学生对语言的理解,他们在掌握语言文字知识的同时,也能够更好地将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4]。
比如,在学习《蟋蟀的住宅》时,对于小学生而言,“昆虫”这个话题对于他们来说应该并不陌生,在生活中、电视上以及图书上等等,经常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昆虫,可以为学生提供表达的机会,让他们说一说自己在生活中都见到过哪些昆虫,这些昆虫的特征是什么,有什么样的生活习性,自己最喜欢哪一种昆虫,让他们分享一下自己与昆虫之间的小故事。与此同时,也可以建立关于“昆虫”的讨论话题,让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昆虫类型自发组队研究、讨论,在课堂结束之后,也可以鼓励学生在课下仔细观察昆虫,搜集一些关于昆虫的资料、图片等等,然后在交流会上积极参与讨论,在彼此的交流中,能够强化其协作能力,让普通的交流方式变得更加丰富、生动,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结语: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具体策略十分重要。学生语言文字能力的提升需要经历一个长期、持续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往往会面临一些难题,教师要基于对学生的了解,通过多种方式,不断调整自身的教学模式,运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手段,推动学生的交流、思考,使他们能够积累更多有用的语言文字运用技巧,进而不断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
[1]盖秀艳.小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培养的策略探究——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为例[J].格言(校园版),2024,(03):47-49.
[2]刘晓梅.小学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策略探究[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4,(01):162-164.
[3]曾晓丽.小学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策略研究[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3,(11):156-157+160.
[4]王瑜.浅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2,(03):93-9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