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教学中如何增强学生对音乐情感的把握
摘要
关键词
初中音乐教学;把握音乐情感;关联性;有效策略
正文
引言:音乐和美术同属于艺术表现形式,两者都具备创造审美价值的能力,还具备展现情绪、思想、情感价值的功能,可以说情感与音乐和美术有着不可分离的密切关联。现阶段,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只关心学生是否掌握音乐知识或技能,丝毫不关心学生能否在音乐表现中合理把握情感,此种教学存在一定的弊端和局限,难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完整的音乐核心素养。基于此,教师在设计、组织和实施音乐教学活动中,必须做好情感渗透、情感体现等工作,为学生搭建以情感为基石的音乐教学体系,旨在增强学生对音乐情感的把握能力,从而达到促进学生音乐素养发展的目的。
一、情感与音乐之间存在的密切联系
音乐是一种有生命、有灵魂的艺术表现形式,情感就是音乐灵魂和生命的重要构成部分,所以缺少情感的音乐等同于缺少盐的美味佳肴。而情感在音乐中的体现多以旋律、和声、节奏等音乐元素作为载体,为听众提供喜怒哀乐等不同情感[1]。举个例子,当听众听到一首重要生活事件中播放的音乐时,内心就会依托音乐旋律、音乐节奏等要素,形成深刻、真实的怀旧情感体验,主要是联想到自己过往生活的点点滴滴,从而引发藏在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由此可见,情感与音乐之间存在极其密切的联系,是提高音乐感染力、穿透力的重要条件,所以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必须重视情感教育,帮助学生形成较强的音乐情感把握能力。
二、音乐教学中情感教育渗透的意义
基于情感与音乐之间的密切联系性,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实施情感渗透教育,自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利于提升学生表现力
很多初中生在音乐艺术表现中虽然能够正确演唱歌词,但是却无法表现出音乐蕴藏的情感,好比在朗读文章时不能通过语气、语速、语调表现思想情感一样,导致整个音乐艺术表现十分生硬,给人一种应付、不重视、不认真的感受[2]。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采取情感渗透措施,有利于提升学生在音乐表演中的表现力,可以使学生在情感的层面体现音乐的艺术价值,这对增强学生音乐素养至关重要。例如,在“祖国颂歌”单元教学中,教师向学生渗透爱国主义情怀和思想,激发出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然后要求学生保持着此种热爱唱响《歌唱祖国》这首歌,此时学生的歌声中便会充满深深的爱国之情,能够给听众带来情感共鸣和思想共振,这就体现出了学生音乐歌唱超强的表现力。
(二)有利于学生掌握音乐风格和节奏
音乐情感往往通过音乐节奏、音乐旋律等要素体现,逆向思维下音乐情感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音乐旋律、节奏、风格的掌握,有利于提高学生音乐专业素养。例如,蕴藏思念情感的音乐在节奏方面相对舒缓,能够给听众带来温馨、温暖等体验感,甚至可以勾起听众的无限遐想和回忆,当学生成功把握音乐情感之后,就能在唱歌时更好地控制音乐节奏、风格,从而展现出学生较强的音乐专业素质。
(三)有利于陶冶学生情操
音乐具备陶冶情操、丰富情感、影响情绪的作用,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掌握基本的歌唱技能,还能获得情感、思想维度的发展[3]。初中音乐教学中实施情感渗透,有利于依托音乐情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例如,在“光辉的历程”单元教学中,教师向学生渗透革命精神和情感,先帮助学生了解我国艰辛的革命征途,使学生真切感受革命先烈的伟大,然后通过欣赏与歌唱《游击队歌》《中国军魂》《保卫黄河》《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等音乐作品,引领学生形成艰苦奋斗不忘初心的革命精神,助其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三观价值。
三、音乐教学中加强学生情感把握的有效策略
情感赋予了音乐生命力和灵魂,使音乐具备了更强的感染力和穿透力,所以增强学生对音乐情感的把握能力,是初中音乐教学的重心之一。基于此,在新课改教学理念与核心素养教育思想的支撑下,教师需要探索加强学生情感把握能力的教学路径,旨在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音乐素养。
(一)将情感教育渗透于每个音乐教学环节
情感渗透是增强学生音乐情感把握能力的有效教学手段,需要教师结合音乐教学目标、内容,创新科学有效的情感渗透方法,确实将音乐与情感有机结合在一起,从而为学生搭建更加完整、系统的音乐教学体系[4]。例如,任何一个音乐作品在创作过程中都会融入作者的思想情感,以此赋予音乐作品较强的生命力和灵魂,根据这个规律教师在开展音乐教学活动时,可以重点突出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引领学生深度探索和感受作者的内心情感和真实思想。以《我和我的祖国》音乐作品为例,作者张藜在谈及创作经历时,表示该部作品先诞生的曲目才有的歌词,也就是说曲目给予了作者创作的灵感,此时教师就可以从曲目出发引领学生找寻作者创作时的思想与情感,了解作者情感生成的原因、情感发展的特点等,最终掌握歌唱《我和我的祖国》的音乐情感。
由此可见,任何一个优秀的音乐作品在创作之初,都会依托情感和思想两个重要基石,无论是音乐作品的曲目歌词,还是音乐作品的旋律节奏,都能够展现作者的情感和情绪。因此,初中音乐教学应当将情感渗透于各个教学环节,从音乐作品创作背景到演唱音乐作品,都要做好情感发掘、情感体现、情感渲染、情感表现等工作,真正使情感贯穿于整个音乐教学活动,这对增强学生的音乐情感把握能力作用显著。
(二)着重提高教师的音乐专业素养
教师是设计、组织和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力量,也就是说教师的专业素养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在增强学生音乐情感把握能力方面,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音乐核心素养,能够依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帮助学生掌握控制音乐节奏、旋律、风格的基本能力,从而使学生能够在音乐艺术表现中更好地把握音乐情感。例如,在音乐实践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围绕音乐旋律重点讲解把握情感的方法,像是旋律轻快代表欢快喜悦、激动兴奋的情感,旋律舒缓代表宁静、放松、平和的情感。能够将情感与音乐有机结合在一起,说明教师具备较强的音乐专业素养,因此,教师必须重视提高自身音乐素养,旨在为学生音乐情感把握能力发展提供帮助。
(三)创新音乐教学的形式和方法
教学形式和方法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条件,初中音乐教学中增强学生的音乐情感把握能力,要求教师围绕情感渗透做好教学创新工作。例如,运用多媒体功能围绕音乐创作背景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够在情境中深刻体会作者的情感、情绪和思想,挖掘出音乐作品的情感价值,明确应当使用何种情感演唱歌曲。
结语:综上所述,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增强学生的音乐情感把握能力,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演唱水平,还有利于发展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这就要求教师做好教学改革工作,为学生营造音乐情感为基础的学习环境。所以,上文主要从音乐教学环节中渗透情感、重点提高教师的音乐专业素养、创新音乐教学的形式和方法三个方向,提出了增强学生音乐情感把握能力的有效策略。
参考文献:
[1]王晓艳.提升初中音乐教学质量的路径探究[J].品位·经典.2023,(22):136-138.
[2]张平渠.初中音乐信息化教学的改革策略研究[J].中小学电教(教学),2023,(11):46-48.
[3]雍苗苗.核心素养指引下初中音乐多样化教学策略探究[J].文科爱好者,2023,(05):74-76.
[4]方清琳.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音乐有效教学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3,(44):13-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