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百分数的认识”教学对学生思维深刻性的培养

期刊: 素质教育 DOI: PDF下载

杨帆

摘要

概念教学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重要途径。本文以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百分数的认识”教学为例,探讨如何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通过剖析教材例题的局限,提出增设多重情境以制造认知冲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百分数”产生的必要性与优越性,深刻理解其“表示两个数之间倍比关系”的本质内涵。进而,通过对比百分数与分数在意义、形式、应用上的异同,引导学生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深度思辨,实现对概念内涵与外延的全面把握。教学实践表明,精心设计探究过程,引导学生在主动建构中触及概念本质,是发展学生思维深刻性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百分数;概念教学;思维深刻性;认知冲突;分数比较

正文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在课程总体目标的“知识技能”方面明确指出,学生要经历数与代数的抽象、运算与建模等过程,还需要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其中概念认识的教学是达到知识技能总目标的载体。

概念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如何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培养思维深刻性的关键。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思考,并且进行深入的有效思考,从多角度发现问题的真谛,发现概念的本质,才能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发展。这一方面的研究一直被大家关注着,但是目前绝大部分的文献和研究对于中高段学生较多,但其实,小学是一个很重要的基础,对于以后的思维品质是个非常重要的奠基,所以介于之前前辈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将研究的着力点放在小学生思维深刻性上的培养。概念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如何把教知识变为教知识结构,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是我们所要关注的重中之重。

“百分数的认识”这一节教学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的内容,课本的教学内容都无大差,但在实际教学中,通过情景的创设,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地去发现它的意义,并会比较它和分数以及比的联系和区别,就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循循善诱,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既加强了语言的概括能力,又进行了深度的探索与思考。书本中的情境给的是三位同学的投篮情况,根据投中次数和投篮次数,比较哪位同学的投篮情况最好,并说说你是怎样比较的?通过引导,例题的情景是用投中次数除以投篮次数,求出投中率。在此计算过程中会产生三个分数,分母各不相同,很容易想到通过通分,比较三个分数的大小从而比较出谁的投中率高。这对学生来说并不是一个难题,在通分的过程中,他们会先将前两位同学投中率的分母通分成100,再和第三位同学进行比较,有的同学会选择先把第三同学的投中率先约分再通分成100,有的同学则想不到约分,就会产生更大分母的分数。这个时候教师给与适当的引导不难产生三个分母都为100的分数,说出各自分数的含义,从而引出百分数的概念。这样教学是能让孩子初步的感知百分数,但细细想之,总感觉他们对于百分数学习的意义不是很大。并没有深度的进行思考。为什么一定要是分母为100的分数呢?但其实这里是有一个伏笔的,书本上这样安排也是让我们可以深度的挖一挖的。这三位同学投中率的比较,已经让孩子初步的感受到将第三位的投中率先约分,再通分成分母为100的分数会更容易比较。但我认为还不够,他们仅仅是浮在表面看表象,有的同学甚至谈不到思考这一步。于是在教材的基础上我又加入第四位,第五位,第六位,第七位,第八位,第九位投篮选手进行比较,这次求出的投中率都是不能约分且分母比较大的分数,按照之前的方法求出公分母再进行比较,这将会是一个很复杂,很艰难并且笔算根本无法完成的任务。这时我们就要讨论如何完成他们的大小比较,通分无法完成,那么就回到最初的比较原理,通分的目的是为了在分母一样的情况下,比较分子,从而进行分数的大小比较,这时全班一致认为选一个合适的数字来充当公分母,从而完成以上几位数字的大小比较。根据之前的经验,统一选出数字100作为公分母,这一过程让他们更加深刻的认识到分母为100分数在这样问题的作用和意义,回归到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很多这样的比较,从而顺理成章的给出百分数的含义。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不仅如此,也让孩子们感受到了用百分数表示投中率,再比较的简单明了所在。

由于学生缺乏一定的知识储备和多方面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被概念的非本质属性所迷惑,从而对概念本质造成误解。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多方位的进行对比,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举一反三,在实际操作与设疑解答中,对概念本质有更清楚的了解。不知不觉间加深思考,自然而然的形成数学概念。

初步引出百分数的概念之后,自然要和实际生活相联系,孩子们不难找出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百分数,让他们就各自找出的百分数说一说所表示的含义。引导他们进一步思考,百分数是用来干什么的,他表示的是不是一个数量?在交流讨论中引导他们体会它所表示的是两个量之间的一种关系。但是绝大部分孩子找到的百分数都是部分量和总量之间的一种关系。这时又是一个延伸点,可以给出全班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之间的关系,汽车的速度和轿车速度之间的关系等,让他们再次深刻的认识到百分数还可以表示部分量和部分量之间的关系。从而对于意义有更深一层的认知。

说到百分数,自然很容易联想到和它仅一字之差的分数,我们知道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改写成百分数,那除此之外,他们还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呢?首先先从简单的读写入手,读法不同,写法不同,显而易见。在外观的不同上,很多时候我们有可能就止步于此了,但是在深入思考探究,会发现很多有意思的地方。比如分数的分子分母都是整数,但百分数中百分号的前面有整数,也有小数。这是一个可以深入探讨的点,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追究其表达方式的原始,我们可以得出,分数的分母可以是任何整数的,这样它就可以随着分子的变化而变化,从而形成最简分数形式,也就可以都是整数了。而百分数由分母为100的分数改写而来,由于分母只能是100,所以有所限制,分子不可能每一次都将100整除,也就导致了会用小数表示,这也就是百分号前面会有小数的原因。其实这一点区别的原因,在一开始那九位同学比较投中率的时候已经有所展现了,所以之前解释的好,孩子们得出这一原因就并不难了。

百分数和分数除了表达形式上的不同以外,再深入研究的就是他们各自的意义使他们在实际生活的应用是如何的?先让孩子说出一些分数和百分数应用的例子,并将他们记录下来。之前在学习分数的时候,明确过分数有两方面的用处,一是后面加单位,表示一个明确的数量;二是后面不加单位,表示分率,也就是两者之间的一种关系。那么现在对于百分数讨论的着重点就是它是否也具有这样的两种用途。思考之后会发现,之前我们让孩子找出生活中大量的例子中,百分数所表示的含义都是两者之间的一种关系,再次通过他的定义,我们依然能得出他是用来表示两者之间的一种关系的,所以他的后面不可以加单位,他不能表示一个明确的数量。这也是百分数和分数之间一个很重要的意义区别。

在备这节课之前,其实简单的从书本上给的知识和概念来看,是没有那么深度的思考的。后来浏览了很多的教学视频和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来看,这些深藏的点都是需要我们去挖的,而且让学生思考这些地方的时候又不能显得太过于教师主动,学生被动了,所以教师的引导就显得特别重要,让孩子们一层一层的深度思考,参与进来,增加他们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对于概念的背后有更深层次的思考,让他们形成自己的思考结构。概念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清楚内涵,还需学生全方位了解外延。所以在教学中要多给出概念不同的例子进行对比和类比,让学生在全方位的思考中吃透概念。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站在发展的角度,用可持续性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锁定学生的思维发展,引导学生深刻思考,掌握概念本身的内涵和外延,为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广阔性打好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史宁中.基本概念与运算法则一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核心问题[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3]张奠宙,孔凡哲,黄建弘,等.小学数字百分数教学与学生思维深刻性培养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4]郑毓信.数学思维与小学数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

[5]曹培英.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原理与模型[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21.

[6]吴正宪,刘延革.发展儿童数学关键能力[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7.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