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教学常规,助力减负提质

期刊: 素质教育 DOI: PDF下载

冯臻

合肥市红星路小学,安徽 合肥 230000

摘要

自从新课改颁布以来,各种新的教育理念也在教师心中发芽生长,如何合理减负,提质增效也成为教师们思考的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笔者结合本年级组的教学经历,以落实教学常规为中心,从课前,课中、课后三方面出发,助力小学生减轻学习负担,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夯实常规小学数学减负提质

正文


在以往的教育教学中,经常听到数学有“题海战术”这一策略,虽然可以靠机械性训练提升部分学生成绩,但同时也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随着新课改的颁布,新的教育理念对现阶段的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很多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能认识到减负的必要性,但是减负不代表减质,在这样的背景下,提质成为减负的一大前提,如何真正落实常规,夯实基础,助力减负提质成为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课前从学生出发,从教材出发

五年级在小学数学中属于高段年级,知识学习更多,也更加深入,概念更加抽象。那如何让学生在40分钟的时间里掌握难且多的知识点呢?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对教材有着充分的理解,每一堂课都有它的教学目标,要在这节课中达到什么样的目的,要让学生掌握什么样的知识点,达到什么样的程度等等,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做到目标精确。所以在课前,我们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能够抓住知识结构中的“核心概念”,判断什么才是教学中的核心内容。这就需要教师反复研读课标、教材,树立纵观全局的教学观念,做到透彻理解,能够对知识做出重点和非重点的区别,进而在课程的选择上有所取舍。同时教师也要提前梳理各个知识点,明确课堂的核心内容,减少不必要的课时损耗。注重课程的预设性,根据各个知识点预设合理的教学方法,了解学生的现有水平,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并分析学生有可能提出的问题,做到未雨绸缪,达到提高教学效率,减负提质的作用。

比如:每次的集体备课都让新教师进行教材分析,其实就是在引导老师们明确教材的编写意图,解析学与教的内容。同时吸纳老教师的经验,加强对课程的领悟。在每次的集体备课中,丁老师等都会对我们的单元分析进行点评,凭借她以往的教学经验对于一些重点和易错的知识点进行详细讲解。告诉我们这节课中哪些知识点应该着重去讲,怎么处理易错点可以避免学生犯错。例如:五上教学中“负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中出示不同城市的最低气温,让学生通过信息的实际表征作用来正确理解负数,认识正数和负数是表示一组相反意义的量,巩固对负数的认识。如教学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时候,丁老师提醒我们在教学时要让学生明白用“1”做被减数的原因,题中的月季花和杜鹃花的分数都是表示与单位“1”的关系,所以应该用“1”来表示与花园的面积,并作为被减数进行列式计算。

二、课上重视课堂效率,增强学生的参与程度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想实现减负提质,还需要从课堂入手,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而创设各种情景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并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所以,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要学会根据不同的课堂教学内容创设合适的课堂情境。课堂中学生的参与度是教师必须重视的方面,所以在课堂中要对学生进行普遍关注。课堂中可以采取问题教学,以此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引导作用。知识点的学习和掌握应该由学生通过自身的观察分析和讨论总结出来,这样的学习过程就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个环节,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状态进行针对性的提问:指定上课走神的学生阅读教材题目;简单的题目抽基础较偌弱的学生回答,及时点评表扬,以此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成绩好的学生往往比较自觉,专注力也很高,所以举手都很积极。对于这类学生我们可以稍加放手,将有挑战性的题目留给他们。不吵不闹的中等生最容易被忽略,如果不加关注,也就容易走神,所以中等难度的题目留给他们解决。这样可以一定程度的督促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练习课时,可以提前一天让学生在作业本上完成相关练习,让学生提前思考探究,第二天练习课时让学生自己讲解,分析解题思路,督促学生主动思考,拓展思维能力,也达到了巩固知识点的目的。

三、课后加强设计,提升作业质量

课后作业对于小学数学学科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帮助学生复习巩固当日所学的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往重复性,机械性的训练容易给学生造成较大的学习压力。现代教育理念对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高小学数学作业的布置质量也成为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精选习题,合理设计练习

学生繁重的课业负担有大半来自重复机械的课外习题练习,对此,学生难免产生浮躁的心理,做题时疲于应付。因此,要想实现减负提质,要减掉重复作业,精选习题。教师在选择习题时,更加关注作业的难度设计,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把握作业梯度,兼顾学优生与学困生,从而设置简单,一般难度,稍难的习题进行练习,精让学习成绩在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练习中均能体验到成就感,得到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应用,从而对这一部分知识点完全吃透,对于此类型的习题可以总结出规律,提高课堂的效率。

例如《练习与测试》中一些难度较高的拓展型作业进行选做,而不是一概全选。根据的学生以往的表现,划分为基础组和拔高组,不同组设置不同的课外练习,结合学生实际,为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减轻学业负担。

(二)结合学生情况,增加生活相关设计的作业。

小学生对于具体事物更感兴趣,小学数学学科知识内容也与实际生活具有非常紧密地联系,所以教师可以结合小学数学中的相关知识设计生活性数学作业。这样不仅可以提升数学作业的趣味性、丰富数学作业的内容,而且还能够激发学生思维和探究的兴趣,促进学生积极完成相关作业。如五年级下册,《折线统计图》这一单元,设计了与生活紧密联系的相关题目,学生通过对数据分析得知适合在合肥种植的花树是桂花而不是木棉花,同时也与生活相连,了解到合肥的市花是桂花。既巩固所学知识,又增长了生活经验。

(三)设计整理型作业

归纳梳理知识,是学习的重要手段之一。所以在完成单元教学活动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地对该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加以整理。单元结束后,可以让学生做数学小报,对知识点进行整理。既有趣味性,满足了绘画爱好者的兴趣,也让学生在制作的同时,巩固所学知识。也开拓了学生的思维想象力,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同时,学生在梳理的过程中也可以发现自己学习中的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四)设计实践性作业

小学生对动手实践活动有着浓厚的参与兴趣。因此,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操作型作业。让学生在生活中去寻找体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知识,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蒜叶的生长”这一课,我们给学生布置了回家种植大蒜观察大蒜蒜叶和根须生长的情况,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真切体会到数据对于描述现象,揭示规律获得结论的重要性,享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圆的周长”这一课,布置学生回家测量圆形的物品,并运用所学的知识求出周长,然后在课堂中进行分享。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动手操作的乐趣,还可以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

除此以外对学生作业的正向强化也是我们自低年级以来一直使用的策略。如学生作业获得A+或课堂上积极答问都可以获得一颗印章,集齐十五颗就可以参与一次抽奖活动,可以获得物质或精神奖励,有的学生还能抽到布置数学作业一次等机会,使作业不再显的那么可怕。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学生对物质要求的变化。我们在奖励时候也应该引导与学生内部的精神上的奖励,引导学生从对物质的需求转化成对完成学业,对知识的渴望。

总之,在提质减负背景下,教师要立足新课改的基本要求,从课堂常规出发,采取多种方式,提升学生参与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采取多样化的方式设计多元化的课后作业,做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合作伙伴,提升其数学学习能力。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实现减负提质。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减负提质思考路丽华;-《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1-11-25

[2]基于减负提质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探究杨竞;-《2020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会议论文集(卷三)》-2020-04-01[3]

[3]减负提质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布置策略刘晶;-《数学大世界(下旬)》-2021-06-20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