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制定有效的青少年皮划艇长期发展计划

期刊: 素质教育 DOI: PDF下载

秦祥峰

四川眉山市业余体校,四川眉山 620010

摘要

青少年皮划艇运动的可持续发展,关乎优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育及我国皮划艇运动整体实力的提升。为探索制定行之有效的长期发展计划,本文深入剖析当下青少年皮划艇发展现状,从构建科学训练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完善赛事体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推动政策支持与资源整合等维度提出具体策略,期望能为该运动发展提供理论指引与实践参考。


关键词

青少年皮划艇;长期发展计划;科学训练;人才培养;赛事体系

正文

一、引言

皮划艇作为一项兼具竞技性与健身性的水上运动,近年来在我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青少年时期是运动员培养的关键阶段,制定科学有效的长期发展计划,对于推动青少年皮划艇运动的普及与提高,培养优秀的皮划艇后备人才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我国青少年皮划艇发展仍面临诸多问题,亟待通过系统的发展计划加以解决。

二、青少年皮划艇发展现状分析

当前,我国青少年皮划艇运动发展面临诸多困境。在普及程度上,因受场地设备等硬件条件制约,且大众对该运动认知不足,导致其在青少年群体中普及度远低于传统运动项目,全国仅少数学校开设相关课程,参与人数占比不足体育参与总人数5%。训练体系方面,存在系统性与科学性欠缺的问题,部分训练计划未贴合青少年身心特点,内容方法单一,忽视技术战术培养,同时专业教练资源稀缺、水平不一。人才培养模式以体校和专业队为主,较为封闭,与学校教育及社会资源融合不足,既影响运动员综合素质发展,也不利于广泛选拔后备人才。赛事体系上,赛事数量少、层次单一,基层赛事匮乏,组织运营水平待提升,宣传推广不力,致使青少年参赛机会少,难以积累经验,也无法形成品牌效应,亟待系统性改进[1]

三、制定青少年皮划艇长期发展计划的策略

(一)构建科学的训练体系

1.分阶段制定训练目标

根据青少年不同年龄阶段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将训练过程划分为基础训练阶段(8-12岁)、专项提高阶段(13-15岁)和竞技提升阶段(16-18岁)。基础训练阶段注重培养青少年对皮划艇运动的兴趣,全面发展身体素质,掌握基本的划桨技术和水上安全知识;专项提高阶段着重提高运动员的专项技术水平和战术意识,加强耐力、力量等专项素质训练;竞技提升阶段则以提高比赛成绩为目标,进行针对性的赛前训练和心理调控训练。

2.优化训练内容与方法

训练内容应涵盖体能训练、技术训练、战术训练和心理训练等多个方面。在体能训练方面,采用多样化的训练方法,如间歇训练法、循环训练法等,提高运动员的耐力、力量、速度和协调性;技术训练注重动作的规范性和精细化,通过分解练习、模拟比赛等方式帮助运动员掌握不同划桨技术和转向技巧;战术训练结合比赛实际,培养运动员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心理训练则通过心理暗示、模拟比赛压力等方法,提高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2]

3.建立科学的训练监控与评估机制

运用先进的运动科学技术,如运动生物力学分析、生理指标监测等,对青少年运动员的训练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及时调整训练计划。定期对运动员的训练效果进行评估,通过测试成绩、比赛表现等多维度指标,全面评价运动员的训练水平,为后续训练提供科学依据。

(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1.体教融合

加强体育部门与教育部门的合作,推动皮划艇运动进校园。在学校体育课程中增设皮划艇选修课程,建立学校皮划艇运动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系统训练。同时完善运动员文化学习保障机制,确保青少年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的同时不耽误学业,实现体育与教育的有机结合,拓宽人才选拔渠道。

2.社会力量参与

鼓励社会资本投入青少年皮划艇运动发展,支持企业、社会组织创办皮划艇俱乐部和培训机构。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税收优惠等政策,引导社会力量参与青少年皮划艇人才培养,形成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格局。此外加强与国内外优秀皮划艇俱乐部和培训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引进先进的培养理念和技术。

3.个性化培养

根据青少年运动员的身体条件、运动天赋和兴趣爱好,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对具有潜力的运动员进行重点培养,为其配备专业的教练团队和训练资源;对于以健身和兴趣为目的的青少年参与者,提供多样化的训练课程和活动,满足不同层次青少年的需求。

(三)完善赛事体系

1.丰富赛事层次

构建“基层赛事—市级赛事—省级赛事—国家级赛事”四级青少年皮划艇赛事体系。基层赛事以学校、俱乐部为单位,定期举办校内比赛、俱乐部联赛,为青少年提供更多的参赛机会;市级和省级赛事则扩大参赛范围,提高赛事规格,选拔优秀运动员参加国家级赛事[3]。此外还可以举办青少年皮划艇锦标赛、冠军赛、公开赛等不同类型的赛事,满足不同水平运动员的参赛需求。

2.提升赛事质量

加强赛事组织管理,制定统一的竞赛规则和裁判标准,确保赛事的公平公正。加大赛事宣传推广力度,利用电视、网络等媒体平台进行赛事直播和报道,提高赛事的社会关注度和影响力。同时引入商业赞助和市场运营机制,为赛事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提升赛事的举办水平和服务质量。

3.建立赛事激励机制

对在赛事中取得优异成绩的青少年运动员和教练员给予物质奖励和荣誉表彰,将赛事成绩与运动员的升学、评优等挂钩,激发青少年参与皮划艇运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此外还可以通过赛事选拔优秀运动员进入更高层次的运动队,为其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1.合理规划场地布局

根据不同地区的水资源条件和青少年人口分布,合理规划皮划艇训练和比赛场地。在水资源丰富的地区,建设专业的皮划艇训练基地和比赛场馆;在水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可以利用人工湖、游泳池等设施开展皮划艇模拟训练。同时加强场地周边配套设施建设,如更衣室、休息区、医疗急救点等,为青少年运动员提供良好的训练和比赛环境。

2.保障设备器材供应

加大对青少年皮划艇设备器材的资金投入,购置符合青少年身体特点的皮划艇、桨、救生衣等专业器材,并定期进行维护和更新。鼓励企业研发适合青少年使用的皮划艇设备,提高器材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此外还可以通过器材租赁、共享等方式,降低青少年参与皮划艇运动的成本。

(五)争取政策支持与资源整合

1.完善政策法规

政府部门应出台相关政策法规,鼓励和支持青少年皮划艇运动的发展。如制定青少年皮划艇运动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和任务;加大对青少年皮划艇训练和比赛的资金投入,设立专项发展基金;制定优惠政策,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皮划艇运动产业发展。

2.整合资源

加强体育、教育、财政、水利等部门之间的协作,整合各方资源,形成推动青少年皮划艇运动发展的合力。如体育部门提供专业的训练指导和赛事组织支持,教育部门推动皮划艇运动进校园,财政部门提供资金保障,水利部门协助解决场地用水等问题。同时积极整合社会资源,如企业赞助、志愿者服务等,为青少年皮划艇运动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四、结论

制定有效的青少年皮划艇长期发展计划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训练体系、人才培养、赛事体系、基础设施和政策支持等多个方面入手,综合施策。通过构建科学的训练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完善赛事体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争取政策支持与资源整合,能够有效推动青少年皮划艇运动的普及与提高,培养更多优秀的皮划艇后备人才,为我国皮划艇运动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在实施过程中,还应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和完善发展计划,以适应青少年皮划艇运动发展的新形势和新需求。

参考文献:

[1]冼锦彬.核心力量训练在青少年皮划艇体能训练中的应用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07):46+49.

[2]陈泽.青少年皮划艇运动员各年龄阶段的训练任务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09):50-51.

[3]万义.青少年皮划艇运动员选材方法[J].中国体育教练员,2021,29(01):74-75.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