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项目化学习的初中作文模仿专题实践研究

期刊: 素质教育 DOI: PDF下载

姜婷

珲春市第四中学,吉林珲春 133300

摘要

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核心难点,学生普遍存在写作畏难、内容空泛、缺乏思想深度等问题。本文以项目化学习理念为指导,构建“作文模仿专题”实践项目,围绕“经典仿点提炼”“动态主题创作”两大核心任务,设计三阶递进式实践路径,引导学生从精准模仿教材经典文本,逐步过渡到结合社会动态与时代主题进行创作。通过项目实施,不仅有效破解学生写作困境,提升其语言表达与思维创新能力,更依托主题设计渗透家国情怀、生命意识等价值观教育,实现语文核心素养与项目化学习目标的深度融合,为初中作文教学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范式。


关键词

项目化学习;初中作文教学;模仿写作;核心素养;主题创作

正文


一、项目背景与设计理念

(一)项目提出的现实需求

“得作文者得天下”是初中语文教学的共识,但作文教学长期面临“教师难教、学生难写”的双重困境。初中生刚进入写作转型阶段,既缺乏系统的写作技法储备,又存在“无从下手”的畏难情绪,导致作文要么生搬硬套、缺乏个性,要么内容空洞、脱离生活。2022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要求语文教学“立足核心素养,充分发挥育人功能”,这对作文教学提出更高要求——不仅要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更要引导其成为“关注社会、有理想、有担当”的时代青年。

传统模仿写作多停留在“句式照搬”“结构复制”的浅层阶段,缺乏系统性与目标性。基于此,本项目以“项目化学习”为载体,将“模仿写作”转化为具有驱动性、实践性与综合性的专题项目,通过任务拆解、过程指导、成果展示等环节,让学生在“做中学”,实现从“模仿”到“创新”的思维跃迁。

(二)项目设计的核心理念

目标导向:聚焦核心素养

项目以语文核心素养为统领,将“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融入各阶段任务。

任务驱动:真实情境关联

结合学生生活与社会动态设计真实写作情境,让模仿写作成为表达思想、抒发情感的载体。

进阶路径:三阶能力递进

设计“精准仿点(初级)—主题仿写(中级)—独立创作(高级)”的三阶路径,逐步提升学生自主创新能力。

二、项目实施框架与具体流程

本项目以“用模仿写作启发心智”为核心驱动问题,面向初中一年级学生,为期一学期(16周),分为“经典仿点提炼”“动态主题创作”两大模块,形成“任务拆解—方法指导—实践创作—成果评价”的闭环流程。

(一)模块一:经典仿点提炼——夯实写作基础

本模块聚焦教材经典文本,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描写”“特色句式”“感官融合”等维度提炼可模仿的“核心仿点”,通过“范例分析—仿点拆解—仿写实践—修改优化”四步流程,实现“一仿一得”的目标。

(二)模块二:动态主题创作——提升思想深度

模块以“关注生活、关注家国”为核心,结合社会动态与时代事件设计主题任务,引导学生从“模仿文本技法”转向“模仿文本的思想表达”。项目组搭建“线上创作共同体”,通过“主题研讨—范文引路—写作实践—互评投票”的流程,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任务1:关注生活——《我与地坛》生命主题仿写

结合史铁生“直面挫折、感悟生命”的经历,引导学生思考“逆境与成长”的关系。通过前置阅读、主题拆解、写作实践与成果分享,学生能结合个人经历模仿史铁生“以具体场景表达抽象思想”的写作方式。

任务2:关注家国——神舟十三号回归主题时评

以神舟十三号航天员凯旋为契机,引导学生关注国家成就,模仿时评的“观点鲜明、逻辑清晰”特点。通过情境创设、范文引路、写作实践与互评优化,提升学生议论文写作能力。

任务3:关注未来——“致航天员的一封信”创作

延续航天主题,引导学生将“模仿”转化为“独立创作”,结合个人梦想与国家发展,表达对未来的思考。通过主题拓展、格式指导、自主创作与成果推广,实现从模仿到创新的突破。

三、项目成果与反思

(一)项目成果

学生层面:写作能力与思想素养双提升

学生的写作畏难情绪显著缓解,85%的学生表示“知道如何从经典文本中学习写作方法”,78%的学生能在作文中结合生活或社会事件表达真实想法。学生作文从“句式模仿”转向“思想表达”,体现出较强的思维深度与家国情怀。

教师层面:构建作文教学新范式

项目化学习让作文教学从“碎片化讲解”转向“系统化设计”,教师成为“任务的设计者、过程的指导者、成果的推动者”。通过“经典+动态”的素材选择,实现“语文教学与时代同步”。

课程层面:落实新课标育人目标

项目紧扣2022年版新课标“核心素养”要求,将“文化传承”“价值引领”融入写作实践,实现“以文育人”的语文课程功能。

(二)项目反思

不足

部分基础薄弱的学生仍存在“仿点落实不到位”的问题;线上互评环节存在“评价标准不统一”的问题。

改进方向

拓展素材范围,结合传统文化设计“经典仿点”任务;加强跨学科融合,设计“科技发明”“历史人物”等主题写作;建立长效机制,将“作文模仿专题”纳入初中三年课程体系。

四、结语

基于项目化学习的作文模仿专题,打破了传统模仿写作的局限,通过“任务驱动、情境关联、进阶引导”,让学生在“模仿”中学会“创新”,在“写作”中启发“心智”。未来,初中作文教学应继续立足新课标要求,以项目化学习为载体,让作文成为学生“表达思想、传承文化、拥抱时代”的工具,真正实现“以文育人、以文化人”的语文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刘晓春.从模仿开始,向典范学习[J].语文教学通讯,202112):45-47.

[3]夏雪梅.项目化学习设计:学习素养视角下的STEAM课程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

 


...


阅读全文